【文档说明】《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1-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共(3)页,2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4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的概念。2.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3.学会使用资料,绘画和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能力目标1.通过绘画气温变化曲
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读图分析能力。2.通过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2.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态度。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绘画、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2.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
布图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准备PPT课件、温度计、网络资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询问:今天的天气怎样?查询:本地天气。讨论:气温变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观测:现在的气温有多少摄氏度?过渡:接下来的气温将会怎样变化?讲授新课读图:课本P51图3.12气温变化曲线
图,说出一天中最热和最冷出现的时间。演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的绘制。讲解:气温日变化、日较差、日最高温和日最低温、日均温。练习:判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比较A、B两地气温日变化大小。(附卷第一题)演示:A、B两地各月平均气温资
料。讲解:月均温、年均温。活动:绘画A、B两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教师指导)交流:选取部分绘图成果投影,进行分析。演示:A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讲解:(用绘图笔在画面上圈画)最高月均温、最低月均温、年较差和年变化。练习:判读A地最高月均温、最低月均温比较:A、B两地气温年变化曲线的差
异,分析原因。读图:课本P51图3.13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归纳: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小结:据板书小结:重点要掌握气温年变化曲线的判读。板书一、气温与生活、生产二、气温变化和气温变化曲线图1.气温日变化、日平均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温-日最低温2.气温年变化、月平均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均温-最低月均温3.曲线越弯曲,气温的变化越大教学反思气温曲线图是研究气温变化规律的基本工具,掌握其绘制方法也是教学目标之一。教学过程中,通过描述气温,发现气温在一日之内是不断变化的,思考如何直观表现这种变化,得出用图线表示的结论。
通过观察和演示认识气温曲线图,并亲自绘制,作为学习气温变化规律的一个反馈。通过前面的思考、观察做铺垫,绘制气温曲线图比较简单,容易完成。备课的时候我这个设计比较满意。但我课后觉得这个环节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比如把气温曲线和热量带知识结合,也可直接
让学生绘制南半球某地的气温曲线,加强知识的联系和整合,体现地理知识的应用性,这样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