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1-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DOC
  • 阅读 9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751.017 KB
  • 2022-11-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1-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1-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1-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x,共(5)页,751.01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3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等高线示意图能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及其特点。(2)通过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海拔高度、疏密程度、不同形态的判

读、分析,掌握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方法,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山地不同部位。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动画演示,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并结合相应的练习题,分析地形图所表达的山峰、缓坡等地理信息,初步建立起地图的空间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习地形图的积极

性和自觉性。(2)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和难点:1、知道什么叫海拔和相对高度,并会计算和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地各种部位等高线的分布状态,学会判读坡度的陡缓。学法指导:1、教学方法:实践探究法、直观演示、讲解

、讨论以及练习法。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观察法。教学过程:多媒体播放红蓝军抢占高地视频,导入等高线地形图。思考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表示在平面的地图上。问题:在青藏高原上,一位藏族老人指着珠穆朗玛峰对他的孙子说:“这是我见到的最高的山

峰,它至少有4000米。”“不对,爷爷说的不对,书上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爷爷和孙子的说法谁对?活动一: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一学生阅读概括总结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1.绝对高度(海拔):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

平面的________。2.相对高度: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的__________。[引新练习]:评判——孙子说的8844.43米是指珠穆朗玛峰的____高度,而爷爷说的4000米是指珠穆朗玛峰与青藏高原的_____高度。[知

识扩展]:(1)世界最低点:马里亚纳海沟,介绍位置,深度,让学生知道低于海平面的海拔用负数表示。(2)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422米。艾丁湖是中国陆地的最低点,湖面比海平面低155米(—155米)。[学生活动]:

找学生上台计算他们的相对高度为。活动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由艾丁湖的等高线地形图引入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B与C的相对高度:A与C的相对高度:游戏:数值大变身,把海拔高度改为海水深度,图中的线就变成了。思考:如果把图中的单位换成毫米或摄氏度,这些线又叫什么呢?

师小结:这些都是等值线,等高线只是等值线中的一种。引导学生观察等高线地形图绘制课件,明确原理。[学生活动]:学生上台,其余的分组随着视频一起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得出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等高线地形图:。展示小组成果并点评。活动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件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地形立体图,山体不同部位分

别命名为:.....。[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三。根据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态可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包括:1.山峰与洼地数值高低数值低高2.山脊与山谷凸低为(中间高两侧低)凸高为(中间低两侧高)3鞍部:两个山头间的低凹处,4、陡崖

一般也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的会聚处。陡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起。[分享成果,并小结]山体地形部位名称包括以下五种,在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如下:地形部位名称特征山峰洼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山地的实体模型上找山体部位,并说出判断理由。快速抢答

: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图中A-G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什么?50ABFECD200150250100250300G活动四.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通过学生随课件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设疑:在等高线地

形图中,有的等高线间隔近,有的等高线间隔远,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再次观察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得出: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等高线越密,坡度越(疏---缓,密---陡)活动五.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等高线是地

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学生合作交流,并分享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同线等高)2.同一幅图等高线地图上,等高距。(同图等距)3.等高线是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4.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

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例外)。5.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别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活动六.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引导学生谈收获,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实际应用能力展示1、读右图

,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F点的海拔是______米。(2)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3)分别沿图中①、②登山有何不同?2、下列四图中,表示河流流向正确的是()300100200100300

200300100200100300200ACDB欣赏三峡大坝选址视频和大坝建成后的图片,知晓大坝选址依据。欣赏盘山公路图片,让学生树立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我们应学好地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观。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