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doc,共(4)页,3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13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第二节,主要讨论亲代的基因如何传给子代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本节即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
的性状》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教材从经典遗传学的庞大体系中提出基因这一核心概念,并以基因为线索,深入浅出地介绍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而解决亲代基因如何传递到子代的过程,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教材在内容的编
排上,文字量很少,但人体染色体图以及染色体和DNA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却为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合作交流的空间,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便紧紧把握这个关键,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欲望。二、学情分析关于基因和染色体
,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关于细胞结构的知识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回忆进一步去正确认识基因的位置。对于本节内容,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在整个认知过程中,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困难,因为基因这类问题比较抽象,学生没有一定的感性思维。依
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知识内容的设计与安排尽可能贴进学生生活实际,使学习与学生的直接经验相联系,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到所思考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多多,发言就会勇跃,每个新问
题的提出引起学生们进一步探究问题,寻找答案的欲望。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析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亲子代间具有遗传性,即在性状上具有相似性,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因此亲代的基因通过什么途径传给子代确立为本节的重点。2、同种生物的染色体形态和数量是相同的,只有保持染色体数在
亲子代间的稳定性,才能保持同种生物性状的稳定遗传,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为本节的难点四、学法分析由于基因这类问题比较抽象,学生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而在整个认知过程中,学生在思维方面存在着一定困难。但由于学生关于基因和染色体这方面的知识
在七年级已经接触过,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联系已学知识进一步去认识基因的的位置,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思考、合作探究,从创设的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基因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2)了解染
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动画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科
学史的介绍,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六、教学过程分析基因在什么地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是怎样的?基因通过什么途径由亲代传给子代?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节设计使学生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四个问题:(1
)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的关系(2)体细胞中染色体、DNA和基因存在的规律(3)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4)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规律本节课教师从实际出发,假如今天来了两个同学的家长是否可以大致判断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的家长的
实例对学生提出问题父母是否把性状遗传给我们,再结合上一节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告诉我们生物在传宗接代中传下去的不是性状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让学生明白亲子间在性状的传递实质上是基因的传递,那么“基因是如何在亲子间传递的呢?”通过这样的问题自然而然引出本节课学习的主题——基因在亲
子代间的传递。1.学生阅读教材29页最后三个自然段,快速画出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这四者关系相关的语句,同桌之间尝试说出这四者的联系。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从大量文字中准确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PPT
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抽象的概念,体现出层层递进、化难为易的教学设计思路理解这四者的关系2.对于体细胞中染色体、DNA和基因存在的规律让学生仔细观察学案中表格数据,通过对比不同生物体细胞染色体和DNA之间的异同,寻找规律,从而归纳并推导出重要概念“体
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DNA也成对存在”。由于学生已经明白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自然而然想到体细胞中基因也成对存在,由此推出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然后通过完成学案的任务二的填空,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3生
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是理解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关键,所以这部分内容首先安排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31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学案任务三的内容,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教学策,通过完成此任务让学生了解
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对马蛔虫在生殖过程的染色体的变化的实验结论,并阅读教材得知科学家通过对多种生物观察证实了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每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都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付出艰辛的劳动。体现本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标。教师再通过课件展示人体生殖过程染色体变化过程的动画图,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真正理解染色体在生物体生殖过程中变化规律,因此学生很容易由染色体的传递规律类推出基因的传递规律,进而也突破了这堂课的教学难点。接着进行随堂练习以便快速了解
课堂教学效果4.最后以板书的形式带领学生对本节进行小结,形成知识的整体性七、板书设计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一、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的关系二、体细胞中染色体、DNA和基因都成对存在三、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传递规律四、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规律八、教学后记掌握DNA基因和染色体它们三者之间
的关系,了解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及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结合教科书上“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图,加深同学们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进一步了解这种变化规律对遗传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