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doc,共(7)页,3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91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1)一、设计理念本节教学设计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等进行的策略。从谜语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借助多媒体资源,结合教材,采用提出问题、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此外对于课上不能完成的实验,让几名学生在课下完成,并做成微课运用在主课上,最后学生总结本节课所收获的知识与方法,并及时做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的第五节。本节介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第一课时,两栖动物是由水中逐渐适应陆地生活的,而第二课时所学的爬行动物是真正能适应陆地生活,这两个类群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为了便于比较,所以将这两个类群放在一节中介绍。三、学
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生物学的部分基础知识,掌握了生物学的基本观察方法,对自然界充满了好奇,求知欲旺盛。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多个类群的主要特征,对于青蛙为代表的两栖动物在生活中基本上都看过,所以会更有兴趣学
习本节课的内容。由于季节的原因,没有实体材料青蛙,所以课下让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对牛蛙进行了观察,并制作成微课视频,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争取多用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三
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微课视频,思考一系列问题,学生能够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明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因为这是本节课最重要、最本质的知识。难点:两栖
动物代表动物青蛙成体的呼吸方式。八年级的学生虽然学习了一年多的生物学知识,但是分析能力还是相对差一些,结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学情,因此把这部分确定为难点。六、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包括“发现式探究”和“推理
式探究”。其次个别环节还采用“讲述式”和“谈话式”教学。七、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导入—引学教师活动:谜语导入。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是青蛙。教师活动:青蛙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海龟也如此,那么根据什么来判断是否为
两栖动物呢?让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第一章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1)。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展示学习目标—自学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活动:明确学习目标。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本节
的学习目标,并带着问题来学习新课,以便更好的学习新知识。(三)师生交流—互学教师活动:回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青蛙的幼体蝌蚪。学生活动:回忆旧知——鱼类的特征,完成蝌蚪特征的填空。教师活动:播放视频——生物兴趣小组课下观察牛蛙成体形态结构的实验,并出示思考题。学生活动:认真
观看视频,并根据经验解决问题。教师活动:对于学生未解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学生活动:带着未解决的问题自主阅读教材。教师活动:巡回指导。并提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重点知识画一画,如果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学生活动:通过阅读分别回答一些问题,其他同学可补充、评价。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解决依然未解决的问题。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回忆旧知,得到答案。设计
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同他人团结合作,回忆旧知,完成新知的迁移。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关于成蛙的其他问题。学生活动: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活动:让学生归纳总结青蛙成体适应水陆生活的特点有
哪些?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汇报所归纳的结果,其他组同学补充、评价。教师活动:由两栖动物的代表动物——青蛙,引导学生归纳两栖动物的特征。学生活动:归纳总结,完成填空题。教师活动:引导课前的问题,海龟是不是两栖动物,判断依据是什么?学生活动:回答不是,判断一个
动物是否为两栖动物,要看它是否满足两栖动物的特征。设计意图:老师提出主要问题,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启发和引导下,先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是新课改最为关注的地方。教师活动:介绍其它的两栖动物。学生活动:认真听讲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学生活动:举例。教师活动:虽然两栖动物对人类非常有益,但是数量却日益减少,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分析两栖动物减少的原因。教师活动:可作适当的补充。并提问学生:应该怎么保护两栖动物?学生活动:畅所欲言。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计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积极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掌握本节的主要内容。(四)归纳总结—会学教师活动:学习了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活动:总结本节课的主要
知识内容。教师活动:给学生以补充,评价和表扬。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总结,不仅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学会了学习方法,以便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五)巩固练习—乐学教师活动:出示相应的习题学生活动:学生分别回答教师活动:及时给与评价设计意图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并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六)板书设计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1)一.代表动物:青蛙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三.其他两栖动物设计意图:这样提纲式的板书,简洁易懂,使学生一目了然。
八、教学设计评价1.本节内容为第一课时,导入环节的设计完全达到了其设计意图,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的使用在本课中显得非常重要,学生观看自己的同学做实验会更加认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但还有一些
学生不善于思考,小组交流讨论时不主动发言,争取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真正达到全员参与。2.八年一班的学生虽然自觉性不是很好,但只要以他们喜欢的方式授课,正确引领他们,还是会有很多学生会主动学习的。虽然新课改下的课堂是学生的天下
,但依据本班的学情,教师仍然起着一定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是维持好课堂纪律,好的纪律是学习的前提保障。3.本想加入学生在白板写字的过程,但白板不好用,所以最终没有实现,我感到很遗憾。另外最后的归纳总结应该然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就更全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