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8课《计算机数据安全》教学设计12-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川教版】.doc,共(8)页,9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82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课题:计算机数据安全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信息技术(川版)第八课《计算机数据安全》。内容属于计算机基本理论范畴,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也是相对独立知识环节,但它是实际操作很实用的知识。在教材上,首先提出病毒定
义,作简单分析后,通过师生的活动讨论病毒现象,从而得出病毒的特征和危害等理论。之后落到如何防范病毒问题,教材中对列出具体预防病毒、杀毒方法,让学生进行选择。最后是关于病毒系列情况安排的学生活动。本课是向学生进行计算机安全教育和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给
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在设计中,以问题和学生活动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素材及多种教学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才能使课堂深动有趣,既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又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师生交流合作。
学情分析:我校为双流区的农村普通初中,有近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素质普遍较差,他们有的只是对计算机的初步了解和接触,对于计算机自学能力较差,但有较强的好奇心,对计算机病毒仅有模糊的认识,他们的好奇心、病毒存在的普遍性及病毒破坏的严重性会
促使他们对计算机病毒做更深入的了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危害,认清病毒本质。知道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和方法。认识并使用常用的杀毒软件。掌握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及数据安
全维护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观察与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意识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研究探索的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树立防范病毒意识和信息安全
意识。遵守国家计算机信息安全条例。通过小组成员一起探索的过程,养成与人共处协作学习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及危害。2.难点实际操作中病毒的预防与清除方法。媒体资源的选用:”熊猫烧香”病毒始末新闻录像、数个模拟
计算机病毒发作的动画、课件、多媒体2计算机系统及教学演示系统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本课用”熊猫烧香”病毒始末录像的形式引入,对比分析生物病毒,探索出病毒定义,让学生讲自己或自己身边人的计算机遭遇病毒后的现象和造成的危害
,自已打开老师发送到学生机的有代表几例计算机病毒发作动画,学生分组进行自主探索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危害。老师作总结得出完整的病毒危害及特征。有危害就就对付它。如何完成预防和杀毒,让学生能过上网探索总结预防和杀毒的方法,了解常见的杀毒软件。老师结合书
上的方法作总结。最后学生活动,上网查找杀毒软件的排名和常见流行病毒。总之,在设计教学设计时力求寻找到以下几点突破: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素养,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融。2.将科学技术、社会、道德、安全贯穿于
教学当中,尤其在知识反馈中体现。3.直观展现一个具体的病毒样本—”熊猫烧香”病毒始末录像,对比分析生物病毒,探索出定义便于学生分析4.通过模拟病毒动画,真实还原病毒本性,突破学生的思维。5.通过上网解决预防病毒、杀毒问题,提高学生的
网络素养,明白网络是本百科全书,为我所用。6.以问题为中心,通过三个大环节“提出问题(病毒定义),分析问题(病毒特征危害)、解决问题(解决病毒问题)”主线展开本课教学,同时每个大环节内又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三个小环节,小环节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分析的结果就是解决了问题,同时又延伸提出下个环节的问题,环环相扣,教学结构紧凑。如第一个大环节是病毒的提出,其内部小环节又提出什么是病毒,学生通过录像等材料分析问题,得出定义,回归总
结生活与录像,又延伸出下个大环节的问题的提出即病毒危害特征有那些。教学过程教学意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呈现刺激材料,引入新课一、营造氛围,“熊猫烧香”病毒始末录像引出课题(引入)”来创设情景,使
学生注意力转进课堂内。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现在计算机非常流行,但一提到上网,人们就对计算机安全问题非常担忧。我们先看一则关于电脑安全的新闻录像(放“熊猫烧香”病毒始末录像,2分钟)在录像中给我们介绍了”熊猫烧香”病毒始末,它是排在2006年的10大计算机病毒之首。观察录像教师
要情绪饱满。3情景体验及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兴趣和愿望提出问题对比探究回归现实总结新闻二、提出问题通过“熊猫烧香”病毒提出什么是病毒。学生通过对比生物病毒探究得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分析定义同时述说我们遇到的计算机病毒事件说到计算机病毒,也听过那么多,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同学们回忆放的
录像和对照书上讲的,联想我们生物的病毒,用你自已的话来说明?(学生对比探究,回答)(3分钟)分折学生得出的定义,小结定义: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一种隐藏在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中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并影响计算机安全的破坏性的短小程序。问:同学
们遇到过或听说过其他的计算机病毒吗?(学生述说毒毒案例)总结:分析“熊猫烧香”病毒:李俊编写的程序,全国很多电脑都被感染当然我们不能效访他,编个病毒出来,否则结局和李俊一样。(3分钟)让学生分析生物病毒(如:感冒病毒)自行探究分析得出病毒的定义并作回答回答自己听过或见过的其他病毒事
件注意引导学生的兴趣树立病毒安全意识,遵守计算机安全条例观察记录相互交流协同合作探究总结形成知识体系三、分析问题:病毒危害及特点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和观察动画现象,探究危害特征,学生自主的进行了评估交流,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分析结果,从多个小组的展示中汇总完善病毒危害及特征结论。形成了“组间竞争、
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老师作小结最同学们看了熊猫烧香的新闻,自己也回答的很多关于的病毒的事件,对它都是谈虎色变,它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特征和危害。现在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打开d盘并观察病毒发作演示动画,可以用word或自己用纸笔并记下打开病毒动画名称、现象。分析探索他们特征及危害(6分钟)学生
分小组总结展示自己探究计算机病毒危害与特征的结论,(可通过打开的动画对结论进行证明)。(学生可板书黑板上或电脑展示)(3分钟)老师小结:病毒特征(课件展示。动画还原再现特征)1、传染性,熊猫烧香都是网络传播现在主要传播通过文件,U
盘光盘邮件,网络及网页传播2、破坏性,占有资源,损坏数据,学生以相邻两三个同学为小组,观察动画,并把从动画中得出现象及共同点一一记载。并分析探索它们特点和危害。小组内相互讨论交流。小组展示自己所分析探究得出的危害及特点(一人展示结论,一人能过动画证明
结论)小组之间对回答的内容进行补充或不同结论进行分析说注意激发学生放开思维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总结规律能力4体验探究成果后分析删除文件格式化磁盘死机关机3、潜伏性:大部分病毒不会马上发作,隐蔽在文件中进行传染,根据学生回答的计算机病毒的危害。老师小结危害(课件展
示。动画还原再现危害)1、破坏数据。如格式化磁盘,删除文件,产生垃圾等2、占用磁盘空间,抢占资源、占用空间,抢占内存3、影响速度,一般使电脑变慢4、给用户造成心理压力,使人产生恐惧感。总结:回放“熊猫烧香”病毒录像,看看这个病毒什么样特点和危害?具
有我们才探究得出的特点和危害吗?(传染,破坏系统可执行文件及操作系统,变慢,图标变成熊猫烧香等)(5分钟)学生分小组回答展示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回答再次观察思考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快乐和能够将知识学以致用的成功感
。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求知欲上网归类总结并探索合作交流展示四、解决问题:如何预防和杀毒:预防为主,感染杀毒学生分小组利用网络课堂资源,到网上去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表达交流成果。结合书上的与
自身的经历探索有效预防和杀毒的方法。老师作小结最后分析既然电脑病毒有这么多危害,我们当然就要和它对抗,和生物病毒一样,我们也是预防为主,如果不幸被感染了,就要杀毒。那么,如何做到有效预防和杀毒(反问):同
学们两人一组,利用因特网的资源。去网上去查找探索预防和杀毒的方法,同时对照书上列举的预防和杀毒的方法及其平时的经验!用word或纸笔记载下来,进行分析,探索总结有效的预防和杀毒的方法(自主学习,6分钟)学生分小组形式展示探索的内容。(3
分钟)小结:预防方法的一一说明。(课件展示)不幸被感染病毒,我们就要选择杀毒软件进行正确杀毒。问:市场有那些常用的杀毒软件?(学生回答)现在杀毒软很多,网上可以下载免费的杀毒软件,而同学们可选择国产杀毒软件,支持国货!瑞星、学生小组分工协作上网查找预防和
杀毒的方法的材料,安排同学作记载(用纸或word均可)对查找的内容进行梳理分类找出答案小组回答分析学生的回答,师生讨论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注意学生网络查找资料过程及学生的回答,激发学生思考问题通过上网获取知识,清楚网络是我们良师益友,提
高学生网络素养。支持国货,爱国主义教育5总结与体验金山等。简单说明软件杀毒方法。如果病毒太厉害,如连杀毒软件都破坏了那怎么办?(学生回答)格式化磁盘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可以清除一切病毒。总结:熊猫烧香”病毒我们如何预防和杀它?(新版杀毒软件,专杀软件,不与传染源接触等)(5分钟)综合归纳知识联系实际
五,课堂总结归纳本节课主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的主要探究方法六、活动内容“与病毒作斗争,其乐无穷”通过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小结并回答!(课件展示)老师总结:病毒的定义;病毒的特征及危害;病毒预防和杀毒(课件展示)病毒不可怕,从容对付它,更不能做像李俊那样
的人,去开发病毒危害社会,否则你就会沦社会的“病毒”。(2分钟)课后活动:1.现在中外的杀毒软件很多。杀毒功力也差别很大。同学去网上查查杀毒软件的排名,用笔记下来。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安装杀毒软件尝试杀毒。2.上网查查现在最流行的病毒。(2分钟)
学生小结回答小结,让学生知识和情感得到升华,产生出计算机安全意识,遵守法律。6板书设计:1、计算机病毒定义。生物病毒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略,为学生小结内容)(略,老师总结内容)2、小组探索病毒特征及危害。特征:危害:(学生总结内容)(学生总结内容)3、自主学习,探索预防和杀毒的方法预防方法:杀毒软
件:(略,为学生回答有效方法)(略,教师总结内容)4、活动:1)同学去网上查查杀毒软件的排名,用笔记下来。2)上网查查现在最流行的病毒教学反思:本课是一堂理论为主的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给学生放映“熊猫烧香”病毒始末录像来创设情景,学生马上兴奋起来,迅速
融入课堂主题,通过与生物病毒对比,学生探索出病毒定义。之后学生述说见到或听到病毒趣事及总结“熊猫烧香”病毒始末录像,深化病毒定义,强化安全意识!当学生看到动画,此时学生就七嘴八舌的讨论了,我马上说这些病毒的有
什么现象、特征和危害。学生开始仔细观察探索,之后学生自主的进行了评估交流活动,从评估交流中得出了探索得出病毒危害及特征结论,并在课堂展示自己的成果,很好的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和合作性,教学达到了高潮。并再次总结录像病毒的危害及特征。有危害就对付它。如何完成预防和杀毒,我让学生
分组方式上网查找并析预防和杀毒的方法,并结合书上的方法作总结。学生兴趣很高,很快找到答案进行了总结分析。在展示中,很多学生展示的预防和杀毒很新颖的,拓展了教学内容。学生如果遇到录像中病毒怎么办,第三次总结录像,解决录像中的病毒
。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知识并应用与实践的成功感。通过生活的病毒录像事实让学生兴趣提高。继尔引发学生参与,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对病毒现象的分析探索得出结论。能诱导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自主探索。同时最后通过上网自己来解决问题,充分展现网络资源的利用。三次
回归总结录像,根据不同的素材三次进行自由探索。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怎么去杀毒,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知识并应用与实践的成功感,前后呼应,教学效果好。采用“以问题为中心”探究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变成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并贯穿于整个
教学活动,侧重学生对问题分析,解决与决策能力的培养,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完成,也可以选择与同学或教师共同完成在整个教学地程。这个过程中,也有少数的同学存在着以下情况:有部分同学不能熟练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查找自己需要的内容;另外就是还有个别同学不遵守课堂要求。筛选网上信息与学生自己
年龄阶段,学习素养有关系,教师需要其他时间经常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如果能克服上述一些问题,我想效果会更好。7目标设计专项说明:一、目标设计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
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正是基于这种大纲要求,在进行课堂设计过程,重学生参与探索,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重学生信息素养
的培养。达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本领。二、目标陈述1.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危害,认清病毒本质。知道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和方法。认识并使用常用的杀毒软件。掌握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及数据安全维护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观察与合作探究活动,培
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意识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研究探索的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树立防范病毒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遵守国家计算机信息安全条例。通过小组成员一起探
索的过程,养成与人共处协作学习的习惯。三、目标达成的思路1.识与技能:①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危害,认清病毒本质。中学生对病毒都有一定好奇,但认识不足。因此通过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给学生放映”熊猫烧香”病毒始末录像
来创设情景,通过与生物病毒对比,学生探索出病毒定义,分析本质。学生分组讨论和观察动画,分析现象,并进行了评估交流活动,从评估交流中得出了探索得出病毒危害及特征结论②知道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和方法。认识并使用常用的杀毒软件。在总结分析熊猫烧香”病毒时和通过观看病毒现象时间,学生兴趣很高,即时说明告之他
们这些病毒传播途径和方法,学生在自已观察时间眼前一亮,总结了几种传播途径和方法,并作课堂展示。学生自已上网探索时认识很多病毒,同时也了解了其杀毒软件。在介绍杀毒方法,除了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探索之外,老师还将通常
用的杀毒软件作介绍。③掌握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及数据安全维护的方法。有危害就对付它。如何完成预防和杀毒,我让学生分组方式上网查找并析预防和杀毒的方法,并结合书上的方法作总结。学生兴趣很高,很快找到答案进行了总结分析。在展示中,很多学生展示的
预防和杀毒方法很新颖的,并拓展了教学内容,超越课本。8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参与观察与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在设计中,通过了设置多种媒体素材,让学生分组交流合作方式,对材料进行分析探索,得出结论,也这本课的目地所在。如在观察录像与对比与生物病毒对比,学
生探索出病毒定义;学生分组观察病毒动画现象,交流探索得出病毒危害及特征结论;让学生分组方式上网查找并分析探索预防和杀毒的方法。让学生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以达到培养探索事物本质的能力。②提高学生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意识和能力。本课未讲之前,很多学
生对病毒概念是很模糊的,通过自主探索之后不仅认识到病毒的本质危害,自已也上网探索寻求解决方法,同时结合老师的总结讲评。我相信对学防范病毒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使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研究探索的意识和敢
于创新的精神。在本节课了,不管是病毒定义,特征危害及病毒解方法都是学生通过多种素材进行进探索得出结论答案,正是通过这种潜移默化,让学生形成一种自言探索的习惯和意识,同时在探索过程,还可能得出的结论和书本内容有不同的,这样达到对知识创新,丰富了知识内容系,可以说,自主探索正是创新的必然。
通过创新丰富了内容,也体现的学生的成就感,相反又促进学生的探求意识。②培养学生树立防范病毒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遵守国家计算机信息安全条例。通过对“熊猫烧香”病毒和其他的病毒动画录像的放映,非常直观的让学生知识的危害是非
常巨大的,其造成损失是难以估算的。很自然让学生感到病毒的可怕,潜意识的就形成病毒的防范意识。同时对展现“熊猫烧香”病毒的制造者-李俊最终被捕入狱。让学生心中形成一种警示,必须要遵守国家计算机安全法律。③通过小组成员一起探索的过程,养成与人
共处协作学习的习惯。在分析病毒特征问题环节,给出动画素材,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来探索病毒特征危害,学生自主的内部进行了评估交流,得出结论。同样后面的解决病毒的环节中,两人合作分作,上网探索病毒的解决方案。如果两人不能协作,各执一词,很难得出一个完
整的结论。以此促进学生必须要团结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