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8课《计算机数据安全》教学设计4-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川教版】.doc,共(6)页,4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822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计算机数据安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8课内容《计算机数据安全》,重点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形成原因和危害性,要求学生学习如何预防和清除病毒,从而形成正确的计算机安全意识。这节课能否讲得生动易懂,关键在于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例让学生能更
好地吸收并消化本课所学知识。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其求知欲,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都较强。他们已经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和接触,对于计算机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接收新鲜事物速度快;对计算机病毒有一定的模糊的认识,他们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积极的对计算机病毒做更深入的了解。教学目标:目标维度知识与技能:
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和危害性。掌握预防、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和数据安全的维护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病毒演示flash,阅读病毒材料,认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和危害性。通过教师讲解计算机的预防措施和清除办法,使学生初步具备计算机病毒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机数据
安全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病毒实际上是人为编制的小程序,就涉及到了人的道德品质问题,所以如果要防范计算机病毒,首先就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道德品质。重点难点: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和危害性。难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清除。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
境故事引入:老师:小王同学暑假期间作业做完了过后,想上网玩下游戏,于是加入了几个游戏群,当即群消息就来了,他看见消息显示是游戏获奖信息,喜出望外,就立即点击进去。。。结果链接里面什么也没有,他也每当回事,结果了过了两天
他去登他的qq,显示qq在异地非法登陆,这个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观看图片信息,倾听,讨论以学生身边随时有可能发生的,熟悉的内容引入计算机病毒,使学生更迫切去学习和了解计算机病毒和防治措施。学生活动一:你的电脑中过病毒吗?引出主题出示课题:计算数据安全
学生观看屏幕知道学习内容学习新知老师:到底什么是病毒呢?计算机病毒是什么呢?是软件?是程序?还是其他什么?病毒的定义又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对病毒是怎么理解的?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小程序。它具有隐蔽性,传染性,破坏性学生自读教材找出
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老师:为什么说它是人为编制的小程序了,我们一起来看这段代码,验证一下它到底是不是病毒?操作:老师针对这段代码进行360杀毒。发现可以扫描出这段代码是病毒。学生观看演示在实际演示中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明白病毒的概念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将病毒分为:
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三类,给学生观看病毒演示动画学生观看病毒演示学生对病毒动画演示观看比文字看起来更形象直观的给学生传输了病毒的形态和危害。3、教师指导学生交流讨论并完成思考题。(1)病毒制造者的目的?恶搞,盗号,破坏(2)病毒的传播途径?网络,移动存储器学生活动二:(交流讨论)
通过继续观看“各种病毒演示”和“阅读资料”资源包的内容思考问题:1、病毒制造者的目的是什么?2、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锻炼学生总结和归纳能力。4、怎样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教师问:你们曾经用过什么办法
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预防呢?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教师提出自学要求:(1)学习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2)对各种杀毒软件的特点进行归纳(3)(分层教学)学习完前两点之后尝试安装杀毒软件,并实践杀毒。教师课件展示总结计算机防
治的措施。学生回答学生活动三:学生两个人一个小组合作学习“专杀工具”文件夹。找出老师事先提出的问题。现在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互帮互助合作的意识显得很弱,我在课堂中会适时设计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同学们养成合作的习惯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分层教学在这里,起到让学生将学习吸收量做
到自己的最大量。让每位学生都每节课都学有所得。巩固、深化测测你的信息安全指数(课件展示)学生回答通过问答题巩固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是知识获得情况。拓展探索活动: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与安全防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拓展加深对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认识
。评价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登记成果表教师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补充和说明。学生自评通过学生自评了解自己本节课学生的效果,及时的查缺补漏,也让教师了解本节课自己教学的成败,及时总结。总结反思整个课堂教学总体把握
较好,不过也有待思考和改进的地方,现总结如下:好的方面:1、就整堂课来说,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们基本掌握了病毒的概念,特点以及防治方法。2、本次课我进行了大量的修改,打破了以前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局面,将课程里很大部分时间交给了学生进行自主和合作学习,教学效果
相对较好。3、在课程设置上较灵活,应用了任务驱动、自主学生、讨论学习、分层教学、知识深化等教学方式,让学生能更好地接受本课知识。做的不好的方面:1、如何创设情境来导入课题,一直是一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导
入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用“游戏中奖”来引入,虽然能够吸引很大部分学生兴趣和热情,但用游戏来引入的方法欠妥。2、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大量观看视频、回答老师提问、自主合作学习的环节,此类教学设计虽然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教学气氛,但教师在课堂纪律的把握
上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