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8课《计算机数据安全》教学设计2-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川教版】.doc,共(3)页,10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82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计算机数据与安全》教学设计课题计算机数据与安全课时1课型新课教材分析《计算机数据与安全》的内容与我们平时计算机操作和数据安全有着紧密联系,学生必须掌握了知识,形成正确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所以本课应该重点给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情分析学生进入初中不久,自
学能力普遍较低,但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欲都较强。计算机病毒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较神秘,多数学生在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上也感到束手无策,学生对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知识及防治方法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特点、危害。(2)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危害,学会判断计算机是否中病毒。(2)通过学习计算机病毒防治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防治计算机病毒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生
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信息安全问题的实质是人的道德品质问题,要真正做到安全使用信息,除了积极预防别人侵犯以外,我们更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道德,主动成为新时期正确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实践者、示范者。教学重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防范措施教学方法讲授、学生自主探讨教
学难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教学媒体录播室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课题根据阿木的电脑中毒的例子引出课题。提出问题,引出课题。学生结合自身了解情况积极思考、回答提问。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二、观看图片,引出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特
殊程序。1.观看图片;2.讲解并介绍计算机病毒的概念。1.观看图片,提出问题;2.与老师一起分析得到计算机病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认识计算机病毒不同于生物病毒。三、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教材和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1.熟悉常见的计算机病毒以及危害;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主
要特点和危害;3.了解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1.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教材和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2.及时帮助解决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四、学生谈一谈,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及
其危害性,归纳得出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计算机病毒特点:(1)隐蔽性,不易为计算机操作人员发现。(2)传染性,能够自我复制。(3)潜伏性,在特定日期才发作。(4)破坏性:对计算机系统的文件、资源等运行进行干扰破坏。引导学生
回答问题并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并与老师一起分析问题。由师生共同分析得到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五、介绍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危害1.直接破坏计算机数据信息;2.占用磁盘空间,抢占系统资料;3.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4.给使用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讲解分析计算
机病毒的危害。与老师一起分析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危害。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病毒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以及个人计算机是否被感染病毒。六、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1.坚决不用盗版软件;2.检查各种可疑磁盘和光盘;3.先杀毒再使用;4.不打开非法网页;5.经常或定期维护计算
机和备份数据;6.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启用“实时监测”功能。讲解分析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与老师一起探讨如何来预防计算机病毒。让学生了解到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七、网络道德作为一名中学生,要遵守《全国青少
年网络文明公约》的规定,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和信息意识,善于辨别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了解应遵守的网络文明公约。让学生了解中学生应遵守的网络文明公约。
七、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与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巩固学生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