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教学设计11-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川教版】

DOC
  • 阅读 4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34.396 KB
  • 2022-12-0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4课《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教学设计11-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川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4课《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教学设计11-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川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4课《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教学设计11-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川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4课《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教学设计11-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川教版】
第4课《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教学设计11-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川教版】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4课《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教学设计11-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川教版】.docx,共(11)页,34.39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802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四川教育出版社)第四课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教学任务分析】虽然课本给出本课的学习任务是: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简单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的分类。但本人认为这三个学习任务中,如果从掌握计算机这种电子设备来为以后的学习及工作等服务角

度出发,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这个学习任务要求还不够,这点要求至少要上升到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毕竟,计算机的使用在以后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其常用的一种电子工具。因此,本人认为: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学生构建一个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结构篮图为目的,而不是

仅仅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其余两学生任务:了解计算机的简单工作原理和了解计算机的分类,本人无异议。【教材知识分析】从知识结构的层次上来讲,本课是初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是帮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认识与学习整个

计算机系统的关键之处。信息技术包括的三大技术:1、现代通信技术;2、电子计算机技术;3、微电子技术。而小学、初中、高中这几个阶段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其实主要就在于学习电子计算机技术。而其余两信息技术的学习需到大学从事相关专业方能深入的学习、研究。因此,本课是学生真正从专业的角度学习认

识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启蒙篇,在整个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中起着谋篇布局的总作用,对学生以后学习电子计算机技术起着一个学习指导方向作用:是学习研究硬件方向还是钻研软件方面。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此课分成两节课进行教学(40分钟/节)

,适当拓展些材料以加深学生的认识,并把第五课有关存储换算的问题一并纳入本课的教学中,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常用带存储功能的产品通过换算,以加深学生对存储器的理解。【学情分析】对于刚升入初中学段的学生来讲,对电子

计算机的认识相当有限,仅局限于知道有这种设备,能初步使用这种设备。而在当今社会中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均需要用到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计算机已经是人们常用的一种电子设备,掌握电子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步为了人们的一种生存本领。学生现在的认识与今后的需求就产生了矛盾。因此,作为中学生

来讲,需要更深一步学习信息技术,以解决这个矛盾,为自己将来的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以前的学习大多以娱乐、任务为驱动,以培养学生能动手、会操作为目的。对于电子计算机的组成及原理等方面不具备了解的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而本课的学习在知识层次上,对学生的认识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是学生深入认识与学习电子

计算机技术的起始阶段。【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突破点:方便加深学生记忆,总结为252结构)【教学难点】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原因:专业术语性强,对学生来讲不易理解)【教学地点】各班教室【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投影仪、本课教学用PPT【教学过程】第一节:(

任务: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2部分;2、硬件系统的组成5部分)提问导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师】同学们大多都已经使用过了电子计算机,作为一个电子产品,它的使用和我们家里面的其他电子产品一样吗?比如:我们在家看电视,想看时按电源开关打开就看,不看时直接按电源开

关关掉,使用电子计算机能这样吗?学生回答:不能这样做。进一步提问导入教学:【师】同学回答正确,但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其原因?此时学生会进入思考,有回答要损坏计算机,但大多数回答不上来,或回答错误。【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不能。这与电子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有关

。板书:整个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的组成:2部分1、硬件系统(简称:硬件)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实体和连线。2、软件系统(简称:软件)比如:打字练习软件、游戏软件等。【师】正因为计算机有软件系统,因此计算机的使用不能像家里的电视机等电子产品一样使用

,不能不用时直接按电源键关闭。【师】关于硬件系统的组成【师】(此部分为拓展知识)我们都知道计算机系统具有存储程序这一功能特点,哪么是谁最早提出计算机需要具备此特点的人呢?介绍“现代计算机之父”——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他提出:数字计算机的

数制采用二进制;计算机应该按照程序顺序执行。人们把冯诺依曼的这个理论称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从ENIAC到当前最先进的计算机都采用的是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所以冯诺依曼被称为数字计算机之父。根据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构成的计算机,必须具有如下功能:1、把需要的程序和数据送至计算机中

。2、必须具有长期记忆程序、数据、中间结果及最终运算结果的能力。3、能够完成各种算术、逻辑运算和数据传送等数据加工处理的能力。4、能够根据需要控制程序走向,并能根据指令控制机器的各部件协调操作。5、能够按照要求

将处理结果输出给用户。为了完成上述的功能,计算机必须具备五大基本组成部件,包括:完成数据加工处理的运算器;控制程序执行的控制器;记忆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输入数据和程序的输入设备;输出处理结果的输出设备

。板书:1、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5部分(1)、运算器(2)、控制器(3)、存储器(4)、输入设备(5)、输出设备【师】五大硬件部分教学内容:(1)、运算器;(2)控制器【师】根据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当今的计算

机处于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人们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工艺,把(1)运算器、(2)控制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这块芯片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计算机的大脑。中文名称叫:中央处理器简称:处理器;英文名称叫:CPU【师】(此部分为拓展知识)CPU的型号有多种:早期的80286、

386、486、奔腾CPU、酷睿I3、酷睿I5、酷睿I7。CPU分单核、双核、四核、八核、十六核多种(这里所谓的“核”可理解为大脑个数)生产CPU的厂家有:Intel、AMD为了保密等的需要我们国家也有自己生产的CPU:龙

芯CPU、飞腾等,并且国产CPU在数据处理能力方面居全球一流水平,只是生产成本大而无法大量用于民用生活中。CPU的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一台计算机,CPU的性能型号决定了整个计算机的性能、档次,是计

算机运行效率的关键部件。(3)存储器计算机之所以能存储大量的各类材料信息、程序与数据,完全由部件的功能实现。存储器分两类:第一类:主存储器(内存);特点:容量小,速度快,但是断电后信息会消失。是数据运算与存储的临时场所,不能用来保存数据。举例:内存条。第二类:辅助

存储器(外存);特点:容量大,用来存储程序、信息等的部件。举例:硬盘、光盘、U盘、软磁盘等。(拓展部分)两类存储器在单独的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均必不可少,两类存储器进行数据处理转存的原理以启动“画图软件”为例如下:计算机接收到指令(双击“画图程序”)后,将外存(硬盘)中有关“画图

程序”的信息调入(读取信息)到内存(内存条)运行,此后的作图过程(画图过程及结果),均在内存条中临时存储,如果我们需要将画图结果保存在计算机中,就需要点画图程序中的保存进行(此时实际是将内存条中的临时存储信息转存到外存——硬盘中)。【师】提问:根据二类存储器的特点以及两类存储器的

转存原理,请问:如果上述过程中,我们还没来得及点保存(即没将信息由内存中转存到外存),此时计算机突然断电,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我们重新打开计算机后,之前所作的图还能找到吗?为什么?学生会回答:不能保存

画图的结果,原因是内存条断电后不能保存信息。【师】因此,我们以后使用计算机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保存的材料要及时保存。关于存储器容量的问题:【师】计算机存储容量很大,一台计算机可以存放一个小型图书馆的书籍材料。哪么计算机中的存储容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像生活中我们用于度量长度的单位有厘

米(cm)、分米(dm)、米(m)、度量质量的单位有克(g)、千克(kg)等,计算机中度量容量的单位有如下(按从小到大顺序):b(位)、B(字节)、KB(千字节)、MB(兆字节,简称:兆)、GB(吉字节,简称:G)、TB(太字节,简称:T)等。我们在生活

中也常听过人提起,手机的存储卡是2G、8G之类的,哪么这里的数据是什么意思?其实有关生活中电子产品的存储容量,如手机内存卡等与计算机中的容量是一样的单位,由此可见存储容量的度量单位是一新生的术语名词,是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必然结果。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8b=1B210

B=1KB即:1024B=1KB210KB=1MB即:1024KB=1MB210MB=1GB即:1024MB=1GB210GB=1TB即:1024GB=1TB需要注意的是:从B到之后的进位都是以210即1024

为进率,而不是我们常用的1000为进率。一个英文字符的存储占1个字节,即1B容量;一个汉字的存储占2个字节,即:2B容量,请大家拿笔和纸计算下,1MB(1兆字节)理论上能存储多少个汉字?等多数人计算后,列

出算式:1×1024×1024÷2(=524280,52万汉字)看下你们所使用的语文书,字数为多少,1MB可以存这样的书多少本?学生看后回答3本。大家再算算,我手里有个U盘,容量为8G,看下理论上能存你们的语文书多少本?待同学们计算后列算式:8×1024×3(=24576本)我们学校的图书阅览室

,有图书36200册,平均字数不超过20万,大家算算理论上需要多大容量的U盘能存下全部文字内容?列式:36200×200000×2÷1024(KB)36200×200000×2÷1024÷1024(MB)36200×200000×2÷10

24÷1024÷1024(GB)=13.49(GB)U盘的容量往往是2的倍数,有1G、2G、4G、8G、16G、32G、64G,根据计算结果,我们只需要一个16G的U盘就可以把全校的图书室内容装完。现在

人们所用的计算机,外存(硬盘)容易往往在几百吉到1TB间,由此可见,它的存储容量相当大了,所以,一台计算机可以存一小型图书馆的材料也就不足为奇。经过学习,我们知道存储的容量进率为1024,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储器生产制造商采用的进率是1000,因此,实际标称的硬盘容量为1TB,大家买到

手的有没真正的1TB?(4)输入设备:对于计算机来讲,计算机通过这种设备接收来自外部的信息或指令。或者说:人们通过这种设备指挥、控制计算机做事情。想想我们所使用过的设备,哪些具备这功能?键盘、鼠标(5)输出设备:对于计算机来讲,计算机

通过这种设备向外界展示它处理信息的过程或结果。或都说:人们通过这种设备,知道计算机处理程序的结果。我们所接触过的,哪些设备具备这样的功能?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师】提问两个:1、有一种电脑设备叫光笔(老师描述光笔的功能及使用出现的地方),请问光笔属于输入还是输

出设备?学生很快判断:输入设备2、由于科技的进步,现人们生产出一种设备叫触摸屏(老师描述触摸屏的功能及使用出现的地方),请问此设备属于输入还是输出设备?学生回答不一,争论很大。最后老师提示学生思考该设备具备的功能,学生回答具有输

入设备功能也具有输出设备的功能。老师再进一步给学生指出,该设备既属于输入设备,也属于输出设备。有些设备往往不只有单一功能,并且设备的外观多种多样,由于科技在不断进步,形成的产品具有多样化,判断这产品属于五大硬件中的哪种,应该从本质功能上去

判断。【解密主机】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硬件系统的组成。在实际计算机的使用中,人们通常用一个机箱将CPU(1运算器、2控制器的集成芯片)、存储器装起来,当然除此外里面还有一个叫主板的设备(其功能是实现硬件各部件之间的连接

,完成数据通信),这个组合就通常被叫做主机。由此大家知道了主机是什么。外部再连接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显示器、音箱等)。这就构成了我们所使用的一台计算机的完整硬件系统。【教学反思】1、本课分两节讲,知识深入,特别是第一节课,对学生是一种挑战。2、

但认真跟随老师讲去听课,并结合使用的学生来讲,理解深。对今后计算机的学习认识提高很有帮助。3、本课专业术语性强,学生初步接触,不容易接受,对此类术语的应用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提,常态化,使学生多次接触、接受。

4、在讲存储容量的换算中,因还没实质性的讲解二进制,存储单位中b(位)就没提。只讲它是计算机中最小的容量单位。5、本节课中,知识多结合生活中的学生熟悉电子产品设备,能从本质上认识其中一些数据,学生表现出的热情不错。6、本节课讲解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252结构)中的2和5,后面的一个2放在第

二节,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一并讲解。讲完后再总的回顾给出整个结构组成。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7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