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课《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教学设计8-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川教版】.docx,共(4)页,17.91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801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课型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技术相关技术及其发展趋势。2.能力目标:能说出计算机发展的几个方向。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了解,掌握并应用先进技术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2.难点:对巨型计算机的理解,
未来计算机资料搜集表格填写教学媒体教学文档、WPS软件、多媒体教学系统板书设计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教学反思值得肯定和改进的方面:【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引入学生听,并回答问题1.学生你们上过网吗?(同学们大部分回答上过?接着问下面的问题。)2.你们知道上网是
获取了什么?回答:概括起来各种信息(引入课题)引入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内的内容,特别对发生年代及科学家一栏提示上网查找或通过其它方法获取你们是如何感受到信息?(
学生能说出信息的交流方式、媒介、形式)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急要交流方便快捷,因此才有了电视,电话,手机。而现在我们可以在因特网上交流,突破了以往人们在信息交流中所受到的时空限制,极大的丰富了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对信息的获
取,加工,存储,表达,管理,交流,发布等处理的信息技术,先后经历了5次革命。举例说明信息社会的发展,使学生了解过去,想像未来信息的处理过程所采用的信息技术学生听讲并思考单位换算1、获取信息人类是利用感觉器官获取信息的。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可通过科学仪器更好地收集信息。如: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
、摄像机等。人类还可以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探索人类自身无法感受到的信息。如:利用微波、声纳、红外线等科学仪器获得信息。2、传递信息最初传输信息主要是靠形体、语音等。现代信息技术传输方式有电报、电话、卫星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利用光纤来传输数字信息。3、存储信息存储信息的方式:雕刻、竹简、纸张、磁带
、磁盘、光盘、芯片等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大小计量:位(bit,读:比特,常用字长有8位、16位、32位、64位和128位。字长越大,处理信息能力越强、精度越高。4、加工信息对获取到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加工处理,才能
利用。5、发布信息人们获取、传递、存储、加工信息,还要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发布信息。6、交流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等形式进行交流和合作。强调单位换算发展趋势学生倾听综合化:信息技术在不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相关的学科通过信息技术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跨学科、跨技术领域的多
元交叉学科。高速化、大容量、数字化:利用卫星、光纤等设备构成的网络,使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影响面积更大。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相结合,使得多媒体信息传播更方便快捷。认识科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形成人工智能科学。用信息技术设置虚拟世界。
对社会的影响学生倾听1.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各领域深刻的变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3)改进了人们的学习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2.对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产生很多的垃圾信息,信息的不确定性,利用信息技
术的缺陷犯罪,会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受到威胁等等3.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信息化生存成为新的生存方式,要求人应具备的能力有:信息处理能力、甄别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培养。注意对自己的影响评价小结学生回忆总结本节主要内容巩固作业设计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