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课《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教学设计2-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川教版】.doc,共(5)页,5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800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一、教学内容分析“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是四川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课的内容,理论性较强。主要内容有:信息的获取、保存、处理及传递,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本课以古代信息传递的小故事作为引子,介绍了信
息技术的基本概念,通过视频“信息技术扮美生活”,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个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利用教师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对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后面章节
的学习奠定基础。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学生在前一节课已经了解了信息的概念、特征等,对信息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信息技术”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一般把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技术,知识结构缺乏完整性。而且,信息技术的概念又比较抽象,学生第一次接触时不太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
中,应尽量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应结合教材,多收集相关的实例,帮助学生从侧面和感性上理解这个概念,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从身边开始关注生活中的信息技术。三、教学目标目标维度行为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信息技术的概念(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过程
与方法(1)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信息技术的能力(2)通过学生分组合作,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讲述,锻炼表达能力,实现知识共享,拓展知识面,丰富文化内涵,提高协作能力;(3)通过布置课后的学习和实践,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课外拓展学习,同时又为后面章节做好准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
学生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2)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态度。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信息技术的概念;(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难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
学习、小组协作。2六、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课件、相关视频。七、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展示故事:瓶子里的信。1492年哥伦布率领探险队到达美洲的一个小岛,在岛上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考察后,他
在1493年返回欧洲。返航前,他担心他所乘坐的帆船不能回到西班牙,就给西班牙女皇写了一封信,还有他绘制得一张美洲地图一起封在了一个瓶子里,投入大西洋,瓶子在海上漂了300多年。到19世纪50年代才被人发现。提出问题:
这是一则古代信息传递的故事,同学们,如果是现在,你会用什么方法传递这一则消息呢?倾听故事回答问题由于本节涉及了信息技术的理论性内容。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讨论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引起
学生的注意。通过同学们的回答,说明信息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引出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的相关技术,它包括现代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观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2010年08月09日播放的上海
世博会“信息技术扮美生活”,让学生更直观、更生动地感知什么是信息技术。(视频较长,共有11分钟,可任意截取其中一部分播放)教学过度:信息技术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无处倾听观看视频通过对信息技术概念的介绍,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个整体的轮廓。采用视频对
什么是信息技术进行强化,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探究学习不在,接下来我们从信息技术涵盖的具体内容来逐一举例讲解。演示PPT并通过图片实例进行讲解。一、通信技术及其发展通信技术是利用通信设备对信息进行传输、发送和接受的技术。包括: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移动通信提
出问题:请举例说明自己所知道的通信设备电报电话传呼机广播电子邮件电视会议„„小结:通信技术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二、微电子技术及其发展微电子技术是研制、生产微小型电子元件及产品的技术,它的核
心是集成电路技术。集成电路是以半导体晶片为材料,采用特殊工艺制成的微小电路或系统。集成度:是指在一个芯片上集成了多少个元器件。微电子技术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技术。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微电子技术及其发展的内容,完成下表集成电路规模集成度(电子元件)小规模集成电路中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三
、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观看屏幕倾听回答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进行小结倾听阅读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后填写完表格。在介绍通讯技术及其发展时配合大量图片实例进行讲解。更直观、形象便于掌握。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阅
读完一段文字后能提取其中重要的信息。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独立思考,不依赖他人,也改变“教师将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让学生成为主体,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4计算机技术,是在微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介绍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目前计算机正朝着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这几个方向发展。将全班同学按座位分成5个小组,按就近分组原则,方便讨论。小组任务:请各小组
阅读P8-P10关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的内容,结合平时通过新闻、报纸等各种媒体所了解的相关内容,分别就计算机技术发展的5个趋势进行讨论。小组讨论完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对小组讨论内容进行概括发言。多媒体化:将文字、声音、图形、静止图像、活
动图像与计算集成在一起的技术。网络化:将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用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分为区域网和广域网智能化:用计算机模拟人类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用知识和经验来解决
问题的能力。巨型化:各国的巨型机,其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高。微型化:微型机逐步向“笔记本”,甚至“口袋电脑”方向发展。通过讨论、学生发言、大家一起小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将日新月异。倾听分组合作、讨论,推选一位
代表。分别就自己小组讨论的计算机发展趋势进行慨括发言让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合作,主动探讨、研究、总结问题。让学生自己找出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实例。从而,加深印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小结交流体会请学生谈本课的收获或体会教师小结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让我们知道
了信息技术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信息技术在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领域正在飞速发展。小结并交流知识的再现,同时构建知识体系。5课后作业阅读本课的阅读材料,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课余时间搜索未来计算机的资料,完成探索活动:未来的计算机阅读搜索资料思考并填写相应
表格锻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学会搜索资料的方法。拓展延伸阅读有关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分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的资料阅读知识的延生,使学生接触一些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教学反思:作为一节理论性很强的课,要改变一讲到底的陈旧教学方法,怎样让学生运用好学习方
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在课堂上利用教材资源,要求学生自己阅读微电子技术及其发展的有关内容。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不仅会看书,而且看得很认真,并能进行归纳总结。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我认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让学生成为主体,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自
信心。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本课让学生就计算机发展的趋势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合作,主动探讨、研究、总结问题。让学生自己找出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实例,从而加深印象,提高学生的团
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但在讨论中,很多同学不能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这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对学生加以正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