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三单元《活动2 安排作息时间》教学设计 (3)-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科学社版】.doc,共(6)页,7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751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活动2安排作息时间》教学设计芜湖市第十九中学秦娇【课题】安排作息时间【教材】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活动2【学段】初一年级(非零起点)【教材分析】周末生活丰富多彩,本活动
使用Word制作周末作息时间表,恰当安排好作业、休闲、家务、锻炼等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本活动分以下2个阶段进行:1、创建作息时间表:先规划表格,使用命令插入表格,再根据实际需要对单元格进行调整,最后输入数据。2、美化作息时间表:通过表格文字格式设置,行高列宽调整及边框底纹等表格属性的
设置,使表格更美化,更直观。教材采用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作息时间表的案例来呈现各知识点,目的是将课堂学习拉近学生日常生活,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利用的意识与能力。【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用word软件制作课程表。学生对表格并不
陌生,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见到各种表格,学生对于阅读和仿制表格困难并不大,但对于如何将面前的文字信息进行再整理转换成表格的形式进行表达,即表格的设计,这方面困难较大,特别是标题、表头的设计更加难以把握。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培养设计和制作表格的能力至关重要。七年级的
学生刚进入初中,因为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程度参差不齐,造成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会有较大的差别,这方面需要任课教师想办法解决教学进度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在Word中制作作息时间表,了
解表格、行、列、单元格的概念。(2)能熟练掌握插入、调整行列、合并和拆分单元格等表格编辑方法。(3)能熟练地对表格进行对齐方式、边框、底纹等美化处理。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制作自己的周末作息时间表的过程,熟练掌
握在word软件中制作表格的方法和体验用表格来表达信息的意义及方法。(2)掌握对表格文本进行处理的一般流程,养成高效的办公操作习惯。(3)通过设置边框与底纹的方法,了解边框底纹的合理设置能使表格易读,直观。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设计、制作
表格,促进学生缜密的思维方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2)通过制作和美化表格的过程,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建立表格,并对表格进行适当的修改。(2)对表格进行对齐方式、边框、底纹等美化设置的技巧。2、教学难点(1)规划设
计表格,使设计出的表格合理、美观。(2)合理的调整表格的行、列和单元格。(3)根据需要设置边框颜色、线型及底纹效果。【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策略】本课以任务驱动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准备】自制多媒
体课件、微课视频【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各位同学,周末马上就要到了,我们可以好好放松放松心情了。为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我的周末生活丰富多彩,劳逸结合,我手写了一份“周末作息时间表”,请看。(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你们也制作了自己的周末作息时间表,你们想不想将
它输入到电脑中,分享给大家看看呢?[提问]想一想,我们通过什么软件来制作周末作息时间表呢?今天,我们将学习用word软件来制作作息时间表。引出课题:安排作息时间学生观看,思考回答:想学生跃跃欲试回答:Word、Excel等通过观看老师的周末作息时间表,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通过提问,可以快
速进入课题,同时由问题引发学生不断地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出任务自主探究[创建作息时间表]出示教学幻灯片观察:各种表格分析:表格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总结:表格的组成元素:标题、单元格、行、列等。演示:初步建立“老师的周末作息时间
表”。(演示3种不同的建立表格的方法,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保存文件。[任务一]建立表格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醒学生及时、正确保存文件。[展示]展示1~2份学生输入的周末作息时间表[评价]学生自
我评价,教师归纳梳理。教师用赞赏鼓励的话语去评价学生规划设计的周末作息时间表。学生观察分析并回答问题:表格是有标题和格子组成。思考、聆听参照微课视频学习并完成任务一,将自己的“周末作息时间表”输入到电脑中。观
看,评价学生自我分析自己规划设计的周末作息时间表思考、聆听先通过分析表格的组成元素,形成认知,明确操作目标。通过教师的教学演示,能规范学生的操作,促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模仿学习初步建立表格的操作
,体验Word中表格生成的方法。既让不会的学生主动学习新知,又让会的学生对这一知识有一个巩固的过程,让他们从中体会成功的乐趣。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任务驱动自主探究[修改作息时间表]出示教学幻灯
片观察:教师的作息时间表分析:表格的形式不太规范,还缺了哪些元素呢?结论:缺少表头、时段分类[演示]插入表格行、列,删除行、列,合并、拆分单元格的方法。[任务二]修改作息时间表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醒学生及时、正确保存文
件。[展示]展示1~2份学生修改好的周末作息时间表[评价]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归纳梳理及时更正存在的问题。[美化作息时间表]出示教学幻灯片比较:哪张作息时间表更美观,更易被人们接受?[提问]请你找一找,老师对作息时间表做了哪些美化设置?[总结]出示教学幻灯片字体格
式、对齐方式、底纹、边框、行高、列宽等[演示]美化设置老师的周末作息时间表[任务三]美化作息时间表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醒学生及时、正确保存文件。[展示]展示1~2份学生美化好的周末作息时间表[评价]引导学生自我评
价、同学互评,教师归纳梳理及时更正存在的问题。思考、分析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引出结论。思考、聆听这里也可安排操作能力强的学生上台演示。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插入(删除)行、列,合并(拆分)表格操作练习。思考、聆听自评、互评思考、聆听回答问题观看演示学生上机实
践,完成课堂学习任务。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归纳梳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对表格的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比自然引出相关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里教师演示完成教学重点的讲授,教师以一个
知识点为例进行演示,其他相关设置,由学生举一反三地自主完成。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归纳总结[总结]出示教学幻灯片1、用关键词简述:在Word中制作表格的过程。2、对表格的修改可以做哪些操作?3、对表格的美化可以做哪些设置?4、今天的学习过程,你有
哪些收获?学生回答总结,汇报学习收获。通过交流,进一步巩固本课知识,也能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语言组织和归纳能力。拓展延伸[演示]快速美化表格的方法:自动调整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
试试,一般学生作为了解。让每位学生都有充分学习的感受。体验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学反思】本课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带着任务自主学习”的探究模式下实现知识的意识建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活动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容量较大,一课时几乎涵盖了表格制作的所有基本操作,因此教学过程需安排紧凑,才能顺利完
成。第1个层次是创建作息时间表格,学习怎样在word中使用命令定制表格,再根据实际需要对单元格进行调整,录入文字。这个层次中,学生录入表格文字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教师在这里要想办法统一进度,否则下一层次的学习难以按计划推进。第2个
层次是美化作息时间表格,学习对表格中的文字进行格式设置、行高列宽调整、边框修改等美化技巧。教材采用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作息时间表的案例来呈现各知识点,目的是将课堂学习拉近学生日常生活,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利用的意识与能力。最终能将模仿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方法,迁移到生活中
,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用表格的形式来呈现与表达,建立严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