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学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doc,共(2)页,23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72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专题:植物代谢(一)光合作用【复习内容】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五章第一节,课本116至125页【课标要求】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学习目标】1、
通过自主完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排序,明确实验过程及现象;2、结合活动二中的图片,分析讨论相关的对照实验一至五,填写实验现象及结论,明确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并用自己的语言完整表述“光合作用”。3、通过分析光合作用反应式,并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在
生产上的应用。【评价】目标1:完成课堂检测1目标2:完成课堂检测2、3目标3:完成课堂检测3(5)【学习过程】活动一:自主完成以下内容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过程解读:填写出正确的实验顺序_______________
____现象:遮盖部分_____,未遮盖部分_______思考: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2、如何判断叶片是否产生了有机物?____________活动二:小组合作,讨论并完成以下内容注:氢氧化钠可吸收二氧化碳请分析、讨论以下实验,思考光合作用需要什
么?序号步骤操作目的暗处理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遮光将部分叶片上下两面用黑纸遮盖,照光设置___和_____的对照实验脱叶绿素叶片放入____中隔水加热,叶片由____色变为_____色,酒精由____变为___色溶解叶绿素染色清水漂洗,用碘液染色遇碘变蓝的部分
证明有____存在观察清水冲掉碘液后观察去掉碘液便于观察实验一变量为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部分叶片遇碘液变蓝_____部分叶片遇碘液不变蓝实验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__。实验三变量为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部分叶片遇碘液变蓝_____部分叶片遇碘液不变蓝实验四变量为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部分叶片遇碘液变蓝_____部分叶片遇碘液不变蓝实验二变量为________实验现象:_
____部分叶片遇碘液变蓝_____部分叶片遇碘液不变蓝实验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2综上: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光合作用产生________请分析讨论以下实验,思考光合作用产生什么?综上:光合作用产生________请写出光合作用反应式:活动三:自主完成以下内容1、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在______中,利用_____,把______和__
____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_____的过程。2、如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检测】1.(2015包头中考)从下面所列的材料和用具中选出用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材料和用具()①盆栽的天竺葵②显微镜③生理盐水④碘液⑤
酒精⑥酒精灯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⑥D.①④⑤⑥2.如图是选取有绿叶片和白斑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小明把A叶的绿色部分用铝箔遮住,C叶放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广口瓶中,并立即放在阳光下光下,两个小时后,摘下叶片。经酒精脱色,清水漂洗处理后,再用碘液检测,请你请你分析回答下列
问题:(1)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由于小明在实验操作中有不足,导致现象不明显,请你指出小明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____________。(3)按照改正后的实验操作,漂洗后滴
碘液变蓝的是()A、A叶覆盖铝箔部分B、B叶绿色部分C、C叶D、B叶白斑部分(4)该实验形成_____组对照实验,将叶片B的绿色部分和白色部分比较,可以证明___________。A叶覆盖铝箔部分与未覆盖铝箔部分构成的对照
实验,变量是_________。(5)根据本实验结论,对温室的农作物采取_______________措施可以提高产量(请答出两条)。3.(拔高题)如图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单位:LX)对某种植物光合作用
强度的影响曲线,通过对曲线的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放出氧气B.曲线甲和乙都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C.A点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D.B点和C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光合作
用的因素实验五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_____实验现象:卫生香____________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_。本实验如果在黑暗中进行,能否看见这一现象?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