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课件1-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ppt,共(26)页,8.370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60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导入新课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法国郊外的华工墓地,100年来都在等待亲人的出现。距离巴黎市中心200公里外的小村庄,迎来了几个少见的中国面孔,他们最终停在了一处叫博朗库尔的公墓前。50岁的程玲在丈夫和
女儿的陪伴下来到这里,她被告知,这里就是爷爷毕粹德的安葬之处。这是程玲努力了十年的结果,她一度对从未见面的爷爷一无所知。后来才了解到,在上个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14万中国劳工登陆欧洲、加入战事。爷爷毕粹德也在其中,他最终死在了异乡,只有一块纪念章被带回了中国。法国郊外的田间,站
在毕粹德的墓碑前,程玲成为了一战结束以后,第一个来到这里祭扫的中国人。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入新课新课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材料展示①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出现倒挂现象。②这一问题会产生什么影响?帝国主义国
家争夺殖民地和霸权斗争更激烈。结↑果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促使列强掀起瓜分殖民地的新高潮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p34导↑致出现新老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根↑源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
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1.漫画中德国水兵在英国水兵面前挑衅似地挥扬着德国国旗。德国人凭什么那么“牛”?2.“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3.德国在中国
“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做了些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德国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工业实力已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重新分割世界,争夺殖民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英国工厂内炮弹的海洋有人形容20世纪初的“欧洲就像一个存满了炸药的火药桶,只要一粒火星,就
足以引爆整个欧洲。”那么:欧洲的哪里是战争一触即发的“火药桶”?为什么?是什么事件起了这种“火星”的作用?巴尔干半岛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你如何看待塞尔维亚族青年的刺杀行为?普林西普是个热爱民族的热血青年,但是他的个人冒险行为不但解决不了民族矛盾,反
而成为奥匈帝国挑起世界大战的借口,教训很深刻,后果是灾难性的。热血青年在维护民族利益的同时,还应当具备进步的现代意识──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要尽力避免盲目采取偏激行动,避免给世界和平造成威胁。搞个人行刺等恐怖手段,并不是被压迫
民族解放斗争的良策,而且往往会造成灾难,铸成历史大错,我们应反对个人恐怖手段。西线东线南线凡尔登战役福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协约国联军总司令。1918年11月11日,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宣
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福煦车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投入使用的德国飞机英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坦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给对方以巨大的杀伤远程大炮因毒气而眼睛失明的英国士兵排队等待就医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民横尸遍野的战场一角战争历时4年零3个多月(1914.7.28—
1918.11.11)参战国家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战争范围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卷入人口超过15亿参战人员7000多万伤亡人员3000多万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末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沿着盛极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在战争中被
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世界经济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
的人们决不再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削弱了帝国主义殖民的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
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星”是指()A.苏格兰人民起义B.萨拉热窝事件C.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D.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B2.萨拉热窝事件后,列强都认为找到了发动战争的借口。奥匈帝国最先宣战的对象是()A.波兰B.波斯尼亚C.
塞尔维亚D.阿尔巴尼亚C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德法双方投入近200万兵力,共伤亡70多万人,属于典型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历史上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把凡尔登战役称为“绞肉机”主要是用以形容()A.武器的先进性B.进攻的快速性C.范围的广泛性D.
战争的残酷性D4.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厮杀的双方使用坦克、毒气、飞机、潜水艇,使战争由平面发展为立体,这样的场景最早出现在()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B.第一次世界大战中C.克里米亚战争中D.第二次世界大战中B
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B.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的主要矛盾C.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D.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