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少年当自强》教学设计2-统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doc,共(3)页,152.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2课时少年当自强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知道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知道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能力目标:要认识到少年强中国强,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为建设祖国做好充分准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青少年勇担时代责任,还要具备中国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树
立少年当自强的观念,做一个不负时代重托的当代中国青少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青少年的责任。教学难点:树立少年当自强的观念,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想一想:祖国的重要变迁给你什么启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阐述)教师总结:个人和国家关系密切,祖国的强大是人民安全的保障。作为中国新时代好少年我们当自强。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少年强中国强(一)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欣赏短片《邓稼先》邓稼先身上有什么品质?这些品质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归纳总结:优秀品质:热爱祖国,报效
祖国,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攻坚克难,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淡泊名利,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集体等树立正确三观,健康成长。1.阅读教材第61页第一个“探究与分享”。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2.学生分组讨论解决。3.归纳总结:青年兴
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二)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1.阅读教材第61页第二个“探究与分享”。2.问题思考:(1)查阅相关资料,说明他们的人生道路有哪些
不同,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点。(2)青少年如何选择自己的未来理想?3.学生分组讨论解决。4.归纳总结: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责任。每一代青少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三)要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1.阅读教材第62页“
探究与分享”。几位女科学家的寄语对走向世界的我们有什么启示?2.学生分组讨论解决。3.欣赏短片《刘明侦》、《徐颖》4.教师总结: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目标导学二: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一)青
少年的品格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21.观看短片《冰球少年》2.教师提问:分析材料你认为冰球训练有什么意义?3.学生分组讨论解决。4.归纳总结:青少年参加运动有利于健康成长。文明精神,野蛮体魄。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青少年的品格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
二)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1.阅读教材第63页“探究与分享”,请同学朗读名人名言。2.指导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3.教师提问:(1)你从以上名言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怀?(2)请找出一位具有这种情怀的当代代表人物,并作简要介绍与
评价。(3)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这种情怀是否发生了变化?变与不变的原因是什么?4.学生分组回答。5.观看《南仁东》、《林俊德》视频,加深印象。6.归纳总结:我们要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三)提高改变世界的素质和能力1.阅读教材第64页第一个“探究与分享”。2.教师提问:将来,如果让你和这些中国青年一样,有机会参与某国际大会
并发挥作用,从现在起,你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提示:走向世界的中国青少年需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积极关注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掌握相应的知识,在与世界各国青年交流中提高我们的影响与改变世界的素质和能力。(四)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1.阅
读教材第64页第二个“探究与分享”。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变化?它说明了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提示:作为面向世界的中国青少年,我们要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包容多样文化,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五)学生集体
朗诵《少年中国说》,升华感情。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青少年的责任,如何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也了解了中国青少年应有的情怀与抱负,知道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青少年的品格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认清自己的
责任,从现在开始做好准备,做自强少年。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3本课内容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从现在起做好准备,明确中国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教材始终将少年的担当与时代背景、国家发
展、人类命运结合在一起,在全球化和国家发展这些宏大的背景下谈少年的担当,提升了这一主题的高度,使少年学生更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使命,从而增强少年担当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