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大事年表(上)》教学设计-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DOC
  • 阅读 7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46.000 KB
  • 2022-11-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上)》教学设计-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上)》教学设计-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世界历史大事年表(上)》教学设计-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doc,共(3)页,4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46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历史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曙光第12课,是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之后的更深层次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有两个:一是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二是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

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通过学习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又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谱写了序曲。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在近代的中国引发了一次次空前的思想解放。二、学情分析:学生处于初中学习阶段,对于新文化运动的有

关知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等材料,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以感性的认知引领理性的思维,引发

学习的兴趣。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阵地、代表人物、口号,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之间内在联系认识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过程中形成感悟。(3)通过角色扮演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

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形成对“新文化运动”及其先驱的敬仰和赞赏。(2)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

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和主要内容。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每节课上课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师生问好)师:那好,

我们现在演示一下吧!(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师:那么大家知不知道20世纪初北京大学师生之间的问候是怎样的呢?请看大屏幕,我们来体会一下一百年前的北大师生之间的相互问候,大家要做的形象啊!(师:老爷们请起立!生:懒懒散散地做动作。师:老爷们好!生:大人好

!师:老爷们辛苦了!生:升官发财!)大家觉得怎么样呢?现在的北大会是这样吗?那么是什么让北大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2化呢?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文化运动”。(设计意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导入更贴近学生,能引起兴趣,通过学生自己亲

身体验,形成鲜明对比,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有利于一节课的顺利开展。)(二)学习探究师: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你都喜欢哪类的电视节目?我就挺喜欢看新闻类的,特别是接近百姓生活的,例如新北方之类的,你们喜欢

吗?我觉得记者报道身边的事特神气,我们今天也试试,以新闻记者、新闻观察员、新闻报导员的身份来一起学习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经过及影响。板书:背景、内容、影响(设计意图:利用一种学生都熟悉的方式来学习,让他们兴趣更浓。并且引入竞赛模式,让学生更积极的参

与,并且有物资奖励的刺激效果会更好吧!相信这样师生的距离也会随之缩小的。)师:首先,我们进入第一篇章:中国1915年,来看看1915年的中国为什么会爆发新文化运动呢?学生报道大屏幕显示的三部分新闻。教师板书:经济、政治、思想随着学生的报道,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一则新闻都说明了什么样的问题,

步步深入,自然过渡到最深层的问题——如果你是当时的中国人,你认为要改造中国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生:改造中国人的思想。师:好,大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当时的中国人有没有人认识到呢?(设计意图:利用问题情景的设置,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由材料自己得出结论,达到由背景了解顺利过渡的内容的认知的目的

。)教师利用大屏幕打出知识列表,以组为单位去收集资料,然后派代表汇报情况。(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自己的主人。)教师利用大屏幕分别出示抨击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推翻旧文学建设新文学的资料,引导学生

分析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各部分内容。最后再用大屏幕强调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加深印象。(设计意图:多次巩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突出重点。)师: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中国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进入第二篇章:中国1919年,来看看新文化运动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材料:五

四运动、第一桩西式离婚案、女子地位提高。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在材料中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如何。最后,教师再做以小结。(设计意图: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要突破难点,又要让学生易于接受,教师就要找到适合学生

的突破口,通过通俗易懂的资料,配合教师的引导,相信会有较好的效果的。)师:新文化运动让我们为之振奋,但是又有没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呢?让我们进入第三篇章:中国21世纪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现场

;人民大学还成立国学院;北京奥运会宾语等材料,与钱玄同、陈独秀的观点进行对比,来引导学生思考: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及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学生讨论并发表见解、看法。3(设计意图:以“2005全球联合祭孔”为切入点,反思新文化运动,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由此引发学生讨论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最后,教师出示习近平主席的两段关于文化自信的讲话来总结概括,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有责任将之发扬和传承。(三)本课整合教师把本课知识整合为四个“一”,即一份《新青年》,一场新文

化,一批新青年,一个新时代。(设计意图:简单易懂,也便于学生记忆。)(四)习题检测1、下列报刊杂志中,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的是()A、《时务报》B、《青年杂志》C、《新青年》D、《民报》2、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

()A.改良思想B.社会主义思想C.民权思想D.民主与科学思想3、新文化运动以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主要是因为()A.儒家思想落后与资产阶级文化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C.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D.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

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引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请回答:(1)材料二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2)为了抵抗黑暗,为此“我们”进行了什么运动?在运动中

有哪些行为?(设计意图: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问题设置简单易懂,充分注意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感到学有所成,以期今后课堂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五)结语升华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向中国青年提出了六个要求,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隐退的、世

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我希望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业以此为鉴,砥砺前行。(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进取心,爱国情怀,大局观念,达到德育渗透的潜移默化。)六、板书设计:背景(经

济、政治、思想)新文化运动经过(兴起标志、口号、代表人物、阵地、内容)影响(积极、局限性)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