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9课 对外开放》说课稿-八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部编.docx,共(3)页,17.24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40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对外开放>>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这节课在第三单元中可以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和经济体制改革,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既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路线的执行内容,又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另外改革开放也是中国近代史以来的三次历史巨变中的第三个巨变,所以它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决策、深圳等经济特
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和意义.(2)过程与方法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通过看《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比城市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使中国走向富
强。只有改革创新才是发展之道。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奋发学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做贡献。3、重难点重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4、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本二、说教法和学法教法:
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学法:小组讨论法、地图记忆法三、教学设计:(一)以歌学史,通过欣赏,以歌曲的历史背景来引入学习本课内容。播放一首歌《春天的故事》,烘托课堂气氛,引出课题:展示:对外开放自主学习组织学生阅读课文,
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生回答,生补充订正。师播放PPT,补充重点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养管理人才;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建
立经济特区的作用(学生当场记忆)(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通过地图,师生共同小结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及特点。展示《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让学生了解下最早的开放特区以及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海南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
,真正让学生通过地图总结出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特区---内地,这样一个点线面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补充ppt)合作
探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组长记录,师巡视。(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师归纳总结:1:背景不同:近代前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已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近代前期的反动政府仰人鼻息,国家
无法独立自主;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已经赢得独立自主。3:内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实际上是被列强逼迫出来的,虽然有自救自强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便利列强进入并控制中国市场;现在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
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4:影响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状态畸形,只能依附于列强,它不但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反而引发一系列政治问题,使中国始终陷于屈辱之中;现在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起飞”状态之中,已经取得许多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四)课堂小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进一步推动国内的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1
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五)课堂练习:订正答案(或课下组长检查)(六)板书设计第9课对外
开放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反思:多次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增强学生的学习趣
味,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体现新课标理念。课后在思考:对外开放作为一课时出现,如何更好的优化结构,突出其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