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1-九年级物理全册【北师大版】.doc,共(6)页,6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138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学情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
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概念的建立,热量计算只是交流讨论。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
,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教学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热量及其单位;2.通过探究理解比热容的概念,会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解释有关问题;3.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4.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预习培养学生自学的
习惯和能力。2.通过对不同物质吸热本领的实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23.通过合作、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导出公式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2.通过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乐于解决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教学难点】根据比热
容来解释有关的现象【实验器材】烧杯,电加热器,温度计,水,煤油、秒表等【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组内检查1.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的单位是。2.收集信息(1)在家中观察:同样烧开一壶水和半壶水,哪个需要的时间长?(2)加热同一壶水,让水温升高10℃和升高20℃需要的时间一样吗?3.
参阅教材和联系实际思考: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大时吸收的热量;质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越大,吸收的热量越;二、设疑激趣,引入新课餐巾纸和普通白纸那种纸的吸水本领强?引出“不同的物质吸热本领一样吗”3三、合作探究,进行新课(一)实验探
究: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1)问题与猜想水和煤油,如果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学生作出猜想。(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如何控制变量;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
。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小组展示)(4)分析与论证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
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5)评估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二)
师生讨论1.比热容:不同种类的物质,在质量及温度变化都相同时,所吸液体质量/kg初温/℃末温/℃升高的温度/℃加热的时间/s吸热情况/(多、少)水煤油4收(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这是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及状态决定的。我们用单位质量的
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K)吸收(放出)的热量,表示该物质的这种性质。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吸收(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变化量乘积的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
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千克·开),读作焦每千克开。符号:J/(kg·K)生活单位:J/(kg·C)3.交流讨论;(学生阅读教材P16)可将比热容定义写成公式。写出计算热量的公式,并与同学交流。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
的比热容。4.查比热表:观察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学会读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3)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的比热容大5.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2)查铜、铅、铝等物质的比热容,并与水的比热容作比较。得出水的比热容最大。水比热容大
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3)为什么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6.自学“科学窗”和“你知道吗”5四、课堂小结,目标回扣同学们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
(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比热容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一、探究实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二、比热容(1)概念(2)符号及单位(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4)比
热容的物理意义(5)比热容的应用三、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课后作业】分层作业:A(课本P171-3题);B(课本P184-5题)【课后反思】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把“热量”放在了预习作业中让学生自学完成,通过设疑“餐巾纸和普通白纸谁的吸水能力强?引出“
不同的物质吸热本领一样吗”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分析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两个因素(质量,升温的多少)通过提问:“质量相等的不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一样吗?”让学生猜想,然后制定实验计划,选择实验器材,分组动手实验
,收集证据,分析得出结论,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并结合本实验6启发学生从另一种角度分析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进而引入比热容的含义,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最
后让其联系比热容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好的方面,应用导学案,让学生课前预习完成预习作业,为新课的学习打基础。新授时按课堂导学进行
细化学习目标学生知道做什么。还设计了培优选作和分层作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得饱”。实验时学生设计了三种方案,1.用酒精灯分别加热水和煤油;2.用水浴同时加热水和煤油;3.改铁架台为三角架分别加热水和煤油。遗憾的是本录课室没有安装实物投影仪无法展示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记
录的数据和导学案的完成情况。我把它们拍成了照片当素材处理了。总之,我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导学案的应用等等。这些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