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六、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设计5-八年级物理下册【北师大版】.docx,共(4)页,344.90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123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知道液体中的浮沉是由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及其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2、探究、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3、知道轮船、潜艇和热气球的基本工作原理。(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
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2、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3、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激发学习欲望。•教学重点:
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应用•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设备:烧杯蜡烛薄塑料口袋潜水艇模型橡皮泥盐鸡蛋等五、前课回顾:1.弹簧秤示数差:F浮=G—F拉2.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F浮=G排=ρ液gV排六、引入新课:演示实验
1:我国汉代曾发明过一种做军事信号用的灯笼,灯笼能腾空而起,飞向天空。演示实验塑料口袋在热气的作用下升空。演示实验2:观察木块,乒乓球,橡皮放入水中后的运动情况,乒乓球按入水中松手后的运动情况。七、新授课:实验探究:将新鲜鸡蛋放入盛水容器中,向
水中加盐,并搅拌,不断增加盐水的浓度。观察鸡蛋在容器中的位置变化。你能说说原因吗?学生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中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学生思考:一个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你能否根据物体的密度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对物体的浮沉作出判断?请作出推导。1.上浮:F浮>Gρ液ρ物时,上浮,最后
。2.悬浮:F浮=Gρ液ρ物时,悬浮。3.下沉:F浮<Gρ液ρ物时,下沉。学生思考:汤圆刚放入水中汤圆煮熟时有何不同,为什么?学生实验:橡皮泥怎样才能一直漂浮在水面上?说说你思考的原因?浮力的应用:1.轮船:早在殷商之前,我国古代人民对浮力
就有深入的观察,到殷商时已由制独木船发展到用木板组成大的船体,这是我国最早的木船。轮船的工作原理:将钢铁做制成空心的轮船,可以排开更多的水,漂浮在水面上。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学生思考:一艘轮船从河里驶
向海里,船要()一些(上浮,下沉)2.用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哪杯液体的密度大?1.潜水艇潜水艇的外壳坚硬体积没法改变,所以潜水艇浸没后下潜的过程中所受的浮力()发生改变。那么潜水艇如何实现变下潜和上浮()!4.气球和飞艇:内部充有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工作原理:靠空气浮力升空八、课堂小结:九、课堂训
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