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6-九年级物理下册【苏科版】.docx,共(8)页,593.32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04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模式介绍:“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
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传递-接受”教学
模式的课程环节: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二、教材分析本节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五节,主要介绍了三方面内容:能量转化与效率;能源问题;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人类使用能源的过
程就是把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有部分能量转化为我们所不需要的,进行分析引出效率,给出效率的计算方法。现阶段使用的能源还是以化石能源为主,这些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气、废渣等,对环境有较大影响,通过本节学习要了解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并且这些
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使用完后,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补充。在能源消耗急剧增长的今天,开发和探索各种新能源才能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三、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低,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我们可以运用幽默的语言,甚至方言形象的讲解物理知识和概念。从而增强学
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根据教育心理学,如果学生对于一件事物有极大的兴趣,他们就会排除主观和客观的种种消极因素,尽量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去。学生们对物理普遍感兴趣,但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已不满足教师对知识
的简单重复。对刺激记忆手段多的知识记忆深刻,遵从记忆规律。偏重于形象思维,对片面,零碎的材料尚缺乏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因此,在本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发展足迹,知道能量转化的效率的计算方法。2.了解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耗的增长状况,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3.知道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4.认识未来能
源的特征。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能量转化与效率的理解,增强节能意识。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关心自己身边的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关注
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和大量消耗能源所带来的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对保护环境,维持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负有责任感。3.使学生养成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习惯,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量转化与效率。2、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难点】收集消耗
能源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资料用以讨论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六、课前准备PPT七、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在热传递的过程中,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能量转移具有方向性。(二)激发学习动机:原来用电器在工作的时候把电能转化成其他的能量
,比如:白炽灯工作时把电能转化成内能和光能。这些能量有的不是我们需要的,有的不能重复利用,不能再变成供电灯发光的电能了。由此可见,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每个人应当节约能源。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三)
讲授新知:1、能量转化的效率【课件展示】发光发热的白炽灯【提出问题】(1)白炽灯发光时,消耗的电能转化成什么能?(2)猜想:转化的哪种能量有用?转化的哪种能量更多?(3)这些消耗的能量能不能再自动地被用来使小灯泡发光?【引导学生分析】白炽
灯发光时,消耗的电能转化成光能和内能,转化成的内能更多,这些消耗的能量不能再自动地被用来使白炽灯发光。【课件展示】行驶的汽车【提出问题】(1)汽车行驶时,发动机消耗的化学能转化成什么能?(2)猜想:转化的哪种能量有用?转化的哪种能量更多?【引导学生分析】汽车行驶时,小部
分转化成有用的机械能(向前行驶),由于摩擦,部分大转化成轮胎、地面和空气的内能和声能,这些消耗的能量不能再自动地被用来驱动汽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们在能量转化中,得到的有用的能较少。由于损失的原因比较多,所以能量转化的效率一般都较低。【教
师小结】能量转化的效率一般都较低。【提出问题】如何计算能量转化的效率呢?【引导学生分析】类似工作效率的计算,有用的能量值与总能量的百分比值就是能量转化的效率【课件展示】计算白炽灯与汽车能量转化的效率。【例题】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了6.9km,受到的阻力是3.0×103N,消耗
汽油1.5kg,汽油的热值q=4.6×107J/kg。求(1)牵引力所做的功。(2)热机的效率。2.能源问题1)21世纪的能源趋势【提出问题】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特别是近三四十年来,能耗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同学们看图片,了解一下一
个多世纪来,人类能源消耗的情况。学生看完后,老师利用多媒体显示一些有关近年来能源消耗的图片,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叫学生讨论交流,21世纪的能源趋势是怎样的?2)能量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人类在消耗各种能源的进程中给自己带来了
便利,也给自己造成了麻烦,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消耗能源会对环境造成那些影响,产生哪些危害?说一说你的看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搜集事例,相互分享。2、分析学生列举的事例:【课件展示】展示事例一:大量燃烧煤、石油【提出问题】1、燃烧煤的能量转化?2、能量有没有完全利用?3、有无环境污染?分析:化石能
源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相当一部分内能没有被有效利用,造成了热污染。【课件展示】展示事例二:汽车尾气【提出问题】你看到什么现象,你发现汽车尾气有何危害?分析:汽车尾气造成空气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燃料燃烧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课件展示】展示事例三:酸雨、酸性气体【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分析】燃料燃烧还生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遇到雨水就会形成酸雨,会腐蚀建筑物,对植物和鱼类造
成危害。【想想议议】在耗用各种能源时,对环境是否会造成破坏呢?在下表中,用“√”表示大量耗用该类能源对环境会有明显破坏,用“×”表示对环境不会造成明显破坏。【提出问题】针对以上事例,你对能源的利用有什么看法?怎样能更
好的利用能源?【归纳总结】保护环境,控制和消除大气污染,已成为当前世界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我们既要有效地利用能源,又要很好的控制和消除污染。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不可再生能源【提出问题】目前,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能源有哪些?【课件展示】出示学生回答的能源:煤、石油、天然
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氢能等。【提出问题】你能给他们分类吗?引导学生:从是否能可再生角度进行分类。【课件展示】化石能源、核能等能源会越来越少,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
中得到补充,这类能源称为不可再生能源。【提出问题】全世界的能源消耗逐年增长,像化石能源、核能会消耗殆尽,那该怎么办?2)可再生能源【课件展示】太阳能、风能、水能【提出问题】这些能源有什么特点?【结论】像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以在自然界中源源
不断的得到,称为可再生能源。3.未来的理想能源1)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2)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3)必须技术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4)必须足够安全、清洁,以保证不会严重影
响环境。4.小结5.作业课后练习1、2题八、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能源对人类文明的意义和利用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认识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以通过查
阅相关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怎样探索和使用未来的理想能源。通过收集信息、阅读材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能源,资源及日常诸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及其可行的做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1、在课堂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堂
上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课后要查阅资料,请教别人,明确认识后,告诉学生,教师也要保持终生学习的习惯。2、教学围绕问题展开,但不是教师提出一个漫无边际的问题,学生无尽的思考并随意回答所构成的“菜场式”课堂;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参与,主要要呈现学生的自学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