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18.1 家庭电路》PPT课件2-九年级物理下册【粤沪版】.ppt,共(36)页,1.079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989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初高中知识衔接题研讨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1.小文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其实验过程如下:第3题图①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有角度的圆盘上,如图甲所示;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②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圆心O处,激光在O处
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③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②.实验次数123入射角i30°45°60°玻璃砖中的折射角r17°24°30°1.731.731.73sinsinir比值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
以得出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气中的入射角i大于玻璃中的折射角r【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空气中的入射角大于玻璃
中的折射角;当空气中的入射角i由30°增大到60°时,折射角r也由17°增大到30°,由此可知:入射角i增大,折射角r也增大;入射角i增大,折射角r也增大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2)物理学中把光从真空(空气中近似)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
的正弦与折射角r的正弦的比值,叫做这种介质的折射率,用字母n表示,请写出折射率公式:____________.【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空气中的入射角大于玻璃中的折射角;当空气中的入射角i由30°增大到60°时,折射角r也由17°增大到
30°,由此可知:入射角i增大,折射角r也增大;sinsininr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3)如乙图所示,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光线会完全消失,这就是光的全反射现象.光导纤维就是根据这一
原理将光从纤维的一端“导”到另一端,请在图丙中画出光射入光导纤维内芯后的大致光路图.大于如答图所示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由图乙可知,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导纤维由内外两层组成,且内外两层的折射本领不同,激光不会透过去,激光是不断的经光纤壁反射向前传播,先作出“法线
”,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多对反射光线.如答图所示.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2.物理学中用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指物体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一物体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从A处沿顺时针方向运动到B处,则它通过的路程、位移大小分别是
()第6题图33A22RR.、3B22R.R、C22.RR、3D22R.R、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解析】路程指的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这里应指的是圆周长的,即;位移指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即指线段AB的长度,为.故选B.32
R2R34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3.(2016安徽第四次信息交流卷)实际生活中大多物体的速度大小是经常变化的,物理学中我们把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即:.(提示:v末表示物体运动的末速度,v初表示物
体运动的初速度)(1)试推导v末的表达式;-vvat末初解:(1)因为所以at=v末-v初,所以v末=v初+at-vvat末初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2)若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末速度为10m/s,加
速度为0.5m/s2,试求加速所用的时间t.解:由(1)知则加速的用时间-vvta末初210m/s-2m/s16s05m/st.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4.如图所示,将小球与固定在竖直墙壁上的轻质弹簧相连,小球可以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动.当小球在O点时,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的状态,若
将小球推至A点,小球受到弹簧的弹力方向向______;松手后小球在AB间往复运动,在________(描述位置)动能最大.O点右第14题图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解析】小球在O点时,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的状态,所以当弹簧被压缩时,小球受到水
平向右的弹力;松手后在弹力的作用下,小球加速向右运动,到达O点时,虽然在水平方向不受力,但由于惯性,小球仍会保持运动的状态,所以小球通过O点后继续运动,但弹簧被拉伸,弹力的方向向左,使小球减速,到达B点时
速度为0.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小球在O点速度最大,动能最大.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压力的大小有关.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比值为定
值,这个定值叫作动摩擦系数μ.如图所示为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F压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下面结论错误的是()A.当F压=2N时,f=4NB.当f=2N时,F压=1NC.μ=2D.μ=0.5第26题图D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解析】本题为初高中知识衔
接题,可利用已知条件结合图像解题.由图得:当F压=2N时,f=4N;当f=2N时,F压=1N,A、B均正确;,C正确,D错误.选D.2N4N===21N2NfF压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6.一个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F1=15N,F2=20N,则这两
个力的合力不可能是()A.5NB.35NC.30ND.45ND【解析】两个力的合力最大为两个力的和,最小为两个力的差,当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合力小于二力之和大于二力之差,D不符合.故选D.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7.物体静止于一斜面上,物体的重力有两个作用效果,可以对斜面产生
压力,还可以让物体沿斜面下滑,如图所示.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B.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D.物体所受摩擦力和
物体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第36题图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解析】对斜面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到3个力的作用,A错误;重力和支持力不在同一直线上,B错误;对重力分解,C正确;重力和摩擦力不在同一直线上,D错误.故选C.首页
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8.(1)如图所示,橡皮筋原长为AB,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橡皮筋施加互成一定夹角的两个力F1和F2,使橡皮筋伸长到C,记录此时F1、F2的大小,撤去力F1和F2后,用一弹簧测力计对橡皮筋施加一个力F的作用,为了使这
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那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相同,应使橡皮筋__________________,记录此时F的大小.仍然伸长第38题图到位置C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解析】因为探究合力F与分力F1、F2的大小,需要使合力F1、F2的作用效果相同,因此
当两个互成角度的力作用在橡皮筋上时,橡皮筋伸长到C;当撤去这两个力后,用一个力作用在弹簧测力计时,橡皮筋仍然要伸长到C处,即合力F与分力F1、F2的和效果相同;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2)先后两次改变F1和F2的夹角,重复步骤(1),得到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物理量
F1/NF2/NF1和F2的夹角合力F/N145θ18.7245θ28.3345θ37.8备注:θ1<θ2<θ3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F1、F2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合力F的大小随着F1与F2夹角的增大而_______
_.本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与下列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相同的是()A.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B.测定定值电阻的大小C.研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D.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减小C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通过表中数据计算出F1、F2二力之和,即三次实验中F1和F2
相加后的合力均为9N,而合力F随角度的增大合力为8.7N、8.3N和7.8N,显然F≠F1+F2,并且合力F的大小随着F1与F2夹角的增大而减小,本实验是通过多次实验寻找规律;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多次实验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A不符合题意;测量定值电阻的大小时,多次实
验取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B不符合题意;研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多次实验寻找规律,C符合题意;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多次实验探究小灯泡电阻与电压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选C.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9.(2016亳州市蒙城一中初中毕业班区域综合测试)如图所
示的是运动员在投掷铅球的场景.铅球离手后,只考虑重力做功,铅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动能Ek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最接近的是()A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解析】如图所示,铅球在整个飞行过程中,质量不变,铅球一直在运动,动能不为零.从出手到最高点过程中,速度减小,此过程动能减小;在下
落的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大,此过程动能增大.所以整个过程中铅球的动能先减小再增大,故B、D错误;铅球处于最高点时竖直方向上速度为0,但水平方向上仍然有速度,因此动能不为0,故C错误,A正确.故选A.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考点聚焦10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曾经学过一种方
法——“等效替代”。如图TZ8-4甲所示,如果用一个电阻R替代两个电阻R1、R2接入电路后,整个电路中各个物理量保持不变,则电阻R就可以等效替代电阻R1、R2并联,电阻R的大小等于电阻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已知R1=20Ω,R2=30Ω,R3=18Ω,U总=15V。请
根据这个思路,当图乙中开关闭合后,求:(1)电流表的示数。(2)R3两端的电压。归类示例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考点聚焦图TZ8-4(1)0.5A(2)9V归类示例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考点聚焦[解析
](1)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R12=R1×R2R1+R2=20Ω×30Ω20Ω+30Ω=12Ω,R12与R3串联后的总电阻R=R12+R3=12Ω+18Ω=30Ω,电流表示数I=U总R=15V30Ω=0.5A。(2)R3两端
的电压U3=IR3=0.5A×18Ω=9V。归类示例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考点聚焦11某建筑工地从相距1km处的220V电源线上引来两根相同的导线作为乙地照明用电源,当接入一盏标有“220V100W”的白炽灯时,发现灯的亮度较暗,用万用表测得此时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为198
V。试求:(1)灯泡发光的实际功率。(2)1km长导线的电阻值(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81W(2)26.9Ω归类示例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考点聚焦[解析]解决导线电阻问题(电阻大小不可忽略)的关键是构建如下的等效电路图:归类示例首页尾页目录初高
中知识衔接题考点聚焦(2)由题意可知,灯泡与输电线组成串联电路,U线=U-U实=220V-198V=22V,根据分压关系可知:U实U线=RLR线,解得:R线≈53.8Ω,则1km长导线的电阻为R0=12R线=2
6.9Ω。具体到此题,用电设备即为自炽灯,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即可求解。(1)自炽灯泡的电阻:RL=U2P=(220V)2100W=484Ω;自炽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U2实R=(198V)2484Ω=81W;归类示例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12.如图,铜质圆环从条形磁铁的正上方由静
止开始下落.当通过闭合线圈的磁感线数量发生变化时,会有感应电流产生,则圆环在下落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第63题图A.铜环在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总量不变B.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始终等于其自身的重力C.铜环落到桌面停止时其温度降低D.铜环在下落过程中部分机械
能转化为电能D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解析】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穿过铜环的磁感线数量一直在变化,也就一直有感应电流产生,产生了一部分电热,总能量等于电热和铜环的机械能总和,总能量守恒,所以机械能总量减少,A错误;铜环在下落过程中切割磁感线,受到磁场对它的作用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也
会受到一个相反的作用力,故磁铁对桌面的压力不是始终等于其自身重力的,B错误;铜环从静止下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落的过程中,铜环中出现感应电流,受到磁场对它的作用力,则除了重力做功外,还有磁场对它的作用力做功,导致下落过程中减小的重力势
能部分用来增加动能,还有部分用来产生电能,C错误,D正确.故选D.首页尾页目录初高中知识衔接题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