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4 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2-九年级物理下册【粤沪版】.doc,共(5)页,1.718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987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4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大量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初步认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培养节能意识;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
责任感。【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20章第4节内容,教材从能源与环境说起,能源不仅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污染和破坏。具体介绍了温室效应、酸雨、铅尘等环境问题,让学生通
过“学会听、看天气预报”和“你对建造核电站持何种态度”,让学生感悟人类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愈来愈高,理解能源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保护好环境的热情。再通过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这个环节,了解绿色能源,以及我们在这方面的
成就,呼吁人类合理开发能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都听过温室效应、酸雨、污染、健康指数等名词,也深有体会。但对这些污染形成的原因不是很清楚,学生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疑问,所以学生对这些内容
应该有一定的兴趣,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能源不仅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污染和破坏.2.知道温室效应和酸雨现象形成的原因,知道铅尘的危
害.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听、阅、看视频、交流讨论的学习过程,感悟学习的途径和方式方法是多样的,领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形式进行学习的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能源的价值的同时,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能
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中体会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意义.【教学重点】了解人类利用能源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意识.【教学难点】爸保护环境的意识落到实处。【课前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新课引
入】(视频引入地球,能源与环境)通过播放能源与环境在广袤无垠的太空里,有一颗蔚蓝色的球形天体,这就是我们的地球。地球是现今人类知道的唯一具有生命繁衍和高度文明发展的天体.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工业革命的兴起,掌握了技术的人类无节制地开发着自然界的资源,能源为人
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人类大量开发和使用能源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污染和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环境保护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课题。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
该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如何让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下去呢?出示课题【新课教学】一、能源与环境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特别是近三四十年来,能耗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同学们看下图片,了解一下一个多世纪来,人类能源消耗的情况。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能源的使用,
每一次能源革命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变革。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利用,使人类获得大量的内能,给人类文明带来进步,但同时给人类带来环境污染,造成危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造成了大气污染,不但直接有害人体健康,而
且会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图片)1.温室效应.那么能源在利用中造成的污染有哪些呢?学生观看视频后阅读教材第86~87页的内容,交流讨论思考:(1)什么是温室效应?(2)什么原因加剧了温室效应?(3)温室效应可能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学
生观看视频,学生回答问题,师生共同评价,教师归纳:(1)温室效应即过量的二氧化碳、氟氯烃(氟利昂)等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后,会积聚成一个温室气体层,将地面向空间散发的热量反射回地面,使全球的平均气温升高,形成温室效应。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能源,对环境的担忧。进而引入新课通过观看能源结构图片,让学
生了解合理利用能源的重要性,避免污染环境。加深学生对能源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理解温室效应的危害,以及改变这种现象的活动1:全球变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据科学研究表明,留给人类控制温室效应的时间大约不
到10年,若10年内得不到控制,这种效应将不可逆转.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若年平均气温上升5℃,你的生活将会发生什么变化?(把你的想法跟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很容易猜想,天气将异常炎热,生态圈将受到严重破坏,植被、动物将
逐渐死亡等,人类将遭受一系列后果。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若全球气温升高得不到控制,那么,生物圈的平衡破坏,地球南北冰盖的消融,海平面的上升,占世界1/3人口的海岸和岛国被淹没,海水的倒灌,良田的盐碱化等,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现象频频产生,(2)温室效应能够使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温室效应
的严重后果有:①生物圈的平衡遭到破坏;②地球南北极的冰盖消融,使海平面上升;③海平面升高,海岸的岛国被淹;④海水倒灌,良田因盐碱化变成荒地.]教师提问:为应对温室效应,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交流讨论并汇报.最后看图片总结)2.酸雨学生阅读教
材第86~87页的内容,思考:(1)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什么?(2)酸雨可能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学生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教师归纳:(1)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气中,会生成酸性物质,溶入雨水中便成了酸雨.(2)酸雨具有很大的破坏力,会导致土壤酸化,使树木等植物难以生长,伤害建筑物等.]3.铅
尘增加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介绍:空气中铅的含量增加,将导致儿童智商下降和成年人患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恶性疾病.活动2:学会听、看天气预报课下请同学们听电台和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让学生记录天气预报的相关内容,看看哪些与环境保护有关.(学生思考后跟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迫在眉睫。
要合理利用能源,植树造林。引导学生认识酸雨的形成以及危害。并通过播放模拟酸雨形成的实验,一方面让学生对酸雨造成的破坏性具有说服力,另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安全性。教师指导:天气预报中增加了一些指数报告,建议同
学们向气象部门了解这些指数的含义.天气预报内容的增加,说明人类开始切实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了.活动3:你对建造核电站持何种态度.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和观看视频后讨论,目前社会上对建立核电站持两种态度:一种态度
认为当今社会面临能源危机,核能是缓解能源危机的有力途径,应该支持核电站的建设;另一种态度认为核电站容易引发核泄漏,在世界上多次报道了核泄漏引发的后果。对此你对核电事业的发展持什么态度?教师归纳:很容易发现,
核电事业的发展具有双刃剑。核电站的建设应该严格巩固其技术标准,研发改善核电装置的安全程度,政府应该密切关注核电站的安全使用,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核电事业。当今核电的生产已经有了成熟的防止放射性污染的技术
和一系列安全措施.从事物的利和弊的两面性上思考问题,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果是利大于弊,就要在趋利避害上加强探究,积极发展.(教师简介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二、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学生讨论1.你认为怎样正
确处理“能源与环境”这对矛盾?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是否是处理这一矛盾的正确思路?2.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仅靠我们一个国家这样做行吗?为什么?3.你打算怎样从自身做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学生交流、展示,师生共同总结保护环境的具体做法:(1)改进利用
传统资源的技术,减少能源利用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2)大力开发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如沼气、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教师总结:人类不可能为了保护生存环境而禁止使用能源,因为人类若离开了能源同样无法生存.因此,人类只能在科学合理利用能源的过程中,高度重视
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要做到可持续发展,首先,世界各国必须合作,严格遵守联合国制定的环境保护公约;其次,各国都要不断改进利用传统能源的技术,制定“三废”排放的严格管理法规和政策,积极开发和利用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再次,要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来
保护我们的环境,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环保目标.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有了怎样的新认识?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知道:当今核电的生产已经有了成熟的防止放射性污染的技术和一系列安全措施.从事物的利和弊的两面性上思考
问题,在趋利避害上加强探究,积极发展.作业布置1、集有关资料和数据,就燃烧化石燃料和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的关系,写一篇1000字以内的作文.2、你周围使用能源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几种可行的改进措施【教学小结】学生讨论、总结知识,谈谈感受。【板书设计】第四节能
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能源与环境1.温室效应2.酸雨3.铅尘增加二、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1.改进利用技术2.开发“绿色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