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PPT课件1-九年级物理上册【粤沪版】

PPT
  • 阅读 4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3 页
  • 大小 647.000 KB
  • 2022-12-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13.3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PPT课件1-九年级物理上册【粤沪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13.3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PPT课件1-九年级物理上册【粤沪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13.3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PPT课件1-九年级物理上册【粤沪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13.3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PPT课件1-九年级物理上册【粤沪版】
《13.3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PPT课件1-九年级物理上册【粤沪版】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3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13.3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PPT课件1-九年级物理上册【粤沪版】.ppt,共(33)页,64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974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3讲电流和电路1.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点)中子(不带电)2.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实质:只是电荷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

不是创造了电荷.(2)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②____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③____电.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正负(3)带电体的性质:能够吸引④___________.(4)电荷间的作用:同种电荷相互⑤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

⑥________.轻小物体排斥吸引(5)验电器:检验物体⑦__________的仪器,根据⑧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是否带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导体与绝缘体(1)导体:⑬______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

石墨、食盐水溶液等.(2)绝缘体:⑭______导电的物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3)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如硅.容易不容易(4)超导现象: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电阻变成了0

的现象,如铝在-271.76℃以下,电阻就变成了0.其应用如发电厂发电、输送电能等.示失分警1.摩擦起电的过程就是产生正、负电荷的过程()理由:2.能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理由: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摩擦起电的实质是自由电子发生了转移×示失分警3.两个轻质小球靠近时互相吸引,两个小球一定带异种电荷()理由:×两个轻质小球靠近时互相吸引,可能是由于带电物

体具有吸引轻小物质的特点,也可能是一个小球带电,一个小球不带电电流1.电流(1)定义:电荷的⑮___________形成电流.(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强弱.(3)电流方向的规定:把⑯________定

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定向移动正电荷(4)电流:通常用字母I表示,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⑰______.其他单位:毫安(mA)、微安(μA).(5)单位换算:1mA=⑱_____A,1μA=⑲__

___A.(6)常见估测:手电筒中的电流约200mA;家庭节能灯中的电流约0.1A;家用电冰箱的电流约1A;家用空调的电流约5A;雷电的电流约2×105A.A10-310-6元件电流表电压表作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相

当于导线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相当于断路量程0~0.6A/0~3A0~3V/0~15V表盘_______/_______串联32元件电流表电压表使用与电路中的用电器______,33与电路中的用电器________,不能与电源两极直接相连可以与电源两极直接相连

并联0.02A28分度值_____/______2930310.1A0.1V0.5V元件电流表电压表使用a.使用前认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并将指针调到__________;b.选择合适的_______;c.必须让电流从标有“+”号的接线柱流进,从标有“-”号的接线柱流出.3435零刻度处量程元件电流表

电压表读数a.明确所选电表的________;b.确定电表的分度值;c.根据电表指针偏过的总格数计算出电流值(如图为________A)或电压值(如图为_______V).3637量程380.28/1.40.5

/2.5电路1.电路的组成(1)电源:提供56______的装置.工作时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为电能.电能(2)用电器:消耗________的装置.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3)开关:控制电路的________.(4)导线:用来连接电路各部分元件.58电能59通断2.电路图(

1)定义:用________表示电路连接的图.60符号(2)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灯泡电池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节点长“+”短“-”画电路图要求:(1)用统一规定的元件符号;(2)连线要横平竖直;(3)电路图要成矩形;(4)一般从电源正极(长线)开始连

接,沿电流流向,终止于电源负极(短线);(5)除滑动变阻器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要按一定的次序画图;(6)连接滑动变阻器时要根据滑片左右移动时电阻大小变化画图.3.三种状态(1)通路: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路

叫做通路.(2)断路:电路中如果某处被切断,电路中就不会有电流流过,这种情况叫做断路.(3)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与电源相连接的电路叫做短路.串联电路定义各元件首尾依次连接的电路并联电路电路图各元件首尾并列连在一起的电路各用电器的工作____影响.当一个用电器断路或损坏时,其余用电器均不能

工作串联电路连接特点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61相互并联电路电路中有两条或多条电流的路径工作特点各用电器的工作____影响.当一个用电器断路或损坏时,其余用电器均不能工作62互不串联电路控制特点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开关的位置改变控制作用不变并联电路______上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的通断,支路上的开关只控制该支路实例家庭中各用电器、教室里的照明灯、路灯等63干路——练习1.如图所示,乙、丙两表分别为,的示数,则干路电流为______A,通过L1的电流为______A.练习1题图1.71.24【解析】由图知,灯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电流表A1测的是干路电流,电流表A2

测的是L2支路电流,结合电流表的表盘显示可知,电流表A1选择的量程是0~3A,分度值为0.1A,所以电流表A1的读数为1.7A,则干路电流I=1.7A;电流表A2的量程0~0.6A,分度值为0.02A,所以电流表A2的读数是0.46A,通过灯L2的电流大小为:I2=0.46A,则通过灯L1的

电流大小为:I1=I-I2=1.7A-0.46A=1.24A.练习2.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盐水,然后将连在电压表上的铜片和锌片插入盐水中,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盐水电池.观察电压表的接线情况和指针偏转可知:锌片是盐水电池的____极,电池的电压为______V.练习2题图负0.6【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因为锌片与电压表的负接线柱相连,且电压表正向偏转,因此锌片为盐水电池的负极;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示数为0.6V.电表指针异常偏转的原因(a.闭合开关前偏转,说明指针没有调零;b.偏转幅度过小,说明量程选择过大;c.偏转幅度过大,说明量程选择过小;d.指

针反向偏转,说明电表正负接线柱接反)6.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测量的目的(保证实验规律的普遍性和正确性)例1.小海和小梅一起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例1题图(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乙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

量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处的电流.C【解析】分析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被接在干路上,则电流表测量的是C点的电流;(2)请在图乙中移动一根导线,测量另外一处的电流.在移动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移动后电流表测量的是__

_______(选填“A”、“B”或“C”)处的电流.A(或B)例1题答图或甲乙【解析】测量另外一处的电流,把L2与电流表“+”接线柱相连接的导线改接到电流表“-”连线柱,如答图甲所示;或把L1与电流表“+”接线柱相连接的导线改接到电流表“-”接线柱,如答

图乙所示;(3)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如表所示,由此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只写表达式).IC=IA+IB位置ABC电流I/A0.300.240.54小梅指出:为了得出更普遍的规律,应当进行多次实验.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换

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进行实验【解析】根据表格中数据可得出结论IC=IA+IB,为了得到更普遍的数据,应该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继续实验,多收集几组数据,找到普遍规律;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9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