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节 走进微观》教学设计3-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沪科版】.docx,共(5)页,262.56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91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走进微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2.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数据对比、类比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对宏观物质的尺度有大体的了解,原子的构成以模型法为主,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及特征。三、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教学重点】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难点】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
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宇宙万物,变化万千,大到天体,小到原子,它们的运动,它们的组成,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
究。那么,我们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现在就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指导预习】阅读课本P214-P217页的文字内容和插图,在基本概念、定义、规定及规律上,用红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部分。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交流展示】1.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
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知识点1自然的尺度播放有关人类探索物质世界的资料片和图片,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1.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最远的距离和最小的尺度各是多少?生:1
.人类能观测到的空间最远已到达1026m的宇宙深处,最小的尺度已深入到了10-15m的微观领域。师2.宇宙万物,变化成千,它们的运动与组成,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我们这绚丽的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2.我们周围的一切,大到宇宙,小到基本粒子
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知识点2物质的组成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那么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物质是由分子或直接由原子构成。请同学结合教材“信息窗”的内容描述分子的大小,教师给予评价.然后播放收集的影象资料说明分子(或原子)的尺度的数据;通过
一些形象化的计算,使学生更深一层体会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知识点3微观粒子(一)学生结合教材图11-7水分子模型、图11-10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图11-11原子核结构示意图,进行小组间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分析上述三图得到的结论
是什么?生: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可分为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二)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完成下表,让学生从中感受物理学家的探索经历及人格魅力。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218页作业1、2、3
。2.请同学们完成本课时对应的练习。教材习题解答(P218)1.C2.卢瑟福3.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板书设计】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走进微观一、自然的尺度二、物质的组成三、微观粒子【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对宇宙和微观粒
子没有直观的认识,但难度不大,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进行归纳总结,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和生动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为实现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提供坚实的基础。本节课虽然增加了图片等直观性的内容,但总感觉学生并没有深入地了解,所以仍需要增加相应的习题加
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