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节 磁现象》课标分析-九年级物理下册【鲁科版】.doc,共(2)页,3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91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一节《磁现象》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基本的磁现象,会判断物体是否有磁性。2.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状况。过程与方法1.通过磁感线的学习,体验认
识抽象事物的方法---模型法。2.经历探究磁体间的作用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对磁的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究的信心和决心,产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和行动。二、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对磁现象既有过程性要求--“探究”,本探究活动是为了突破难点,通过实验来形象认识磁场;也有终结性要求--“
知道”,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知道地磁场。1.教师层面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倡导“课堂是属于学生的”,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建立了以“问题链”为支撑,以“微视频”和“思维导图”相结合的任务驱动授课模式,以“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为根本,充分体现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设
计与时俱进:重视实验探索,发挥“主体教学”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在积极的探索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经过主动优化、补充简单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过程,真正认
清事物的本质,变“学会”为“会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真知的兴趣和互助合作的精神。课中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教学,注重平面和立体空间相结合,通过磁感线教具的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二者的区别和
联系。2.学生层面磁现象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并不陌生,生活经验和小学科学知识让他们有了很多感性认识。初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具备。他们喜欢自己动手实验,对实验器材有很强的兴趣,能设计多种实
验探究方案,较容易唤起他们的注意力,感受物理来源于生活。3.内容角度本节的物理概念、规律都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概括得出,更加注重学生的亲自体验与感悟,更加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充分体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动
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创造发明的意识。除了磁现象知识简单易懂外,磁场知识比较抽象难懂,想一下子学深学透较难做到,需要第二课时进一步加强。总之,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多媒体应用、学生参与互动、课外物理小制作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