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三节 内能及其改变》【效果分析】-九年级物理下册【鲁科版】.doc,共(3)页,30.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91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内能及其改变》效课分析教学效果分析是有针对性、有深度的教学研究。有效地分析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下面我结合本节课中测评练习的完成情况,进行效果分析:本节课采用小循环、多反馈的教学原则,对每个学习目标分别对应进行了针对性比较强的检测。测评习题及效果、分析如下:(一)
“内能及其变化”:5个判断题的正确率达到90%导学案:[反馈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0oC的物体的内能为0。()(2)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3)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4)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因为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
)(5)冰的内能比水的内能小()分析:通过观察类比机械能,学生基本建立了内能的概念,通过讨论交流学生理解了影响内能的因素及影响原因。(二)“改变内能的方式”:第一题的正确率95%;第二题的正确率80%导学案
:[反馈练习2]1.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铁块放在炉火中烧红了B.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C.用打气筒打气时,打气筒发热D.冬天,人们在太阳光下取暖2.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是通过热传递还是做功呢?分析:第一题,学生
通过实验探究和归类,掌握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再通过生活实际的例子将此知识点掌握的较为熟练。第二题,个别学生对此问题的分析片面性,需要不断练习。(三)达标检测:1、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能、能,同时还具有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能.2、给自行车打气,筒壁
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使空气的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分子总是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B.当物体被举高时,其分子势能随之增加C.当物体运动速度增大时,其分子动能随之增加D.0℃以下时,物体分子既不具有动能也不具有势能4、下面
有关内能和机械能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具有内能时,就一定具有机械能B.物体具有机械能时,不具有内能C.物体不具有机械能时,但它具有内能D.以上说法都正确5、下列现象不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磨刀时发热B.热水逐渐被晾凉C.电钻打孔时钻头会发热D.从高空落下的雨滴温度变高分析:第1、2、4
、5题正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说明改变内能的方式掌握牢固。第3题C选项,因为学生容易将内能中的分子动能和物体运动的动能建立联系。以上为本节课的测评效果分析,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