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三节 太阳能》PPT课件1-九年级物理下册【鲁科版】.ppt,共(24)页,4.704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908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动植物的生长,人类的活动都无法离开太阳。这个发光发热的大火球已经存在了50亿年之久。你是否了解太阳?人类是否能够从距离地球1.5亿千米远处的太阳上,获取所需的能源?太阳能第二十章第3节1.知道太阳能的由来及特点。2.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阅读课本中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距离太阳有多远
?2.太阳有多大?3.太阳有多热?4.太阳的能量来源是什么?5.太阳的年龄是多少?它还能燃烧多少年?一、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太阳距地球1.5亿千米,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10倍,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
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太阳核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氢弹爆炸,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太阳至今已经稳定地“燃烧”了近50亿年,而且还能继
续“燃烧”50亿年。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中,只有约二十亿分之一传递到地球。二、太阳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太阳光已经照耀我们的地球近50亿年,地球在这近50亿年中积累的太阳能是我们今天所用大部分能量的源泉。人类的日常生活,也无法离开阳光。今天我们开采化石燃料,实际上是在
开采上亿年前地球接收的太阳能。远古时期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内的化学能。经过地壳的不断运动,死后的动植物躯体埋在地下和海底。经过几百万年的复杂变化,变成了煤、石油、天然气。化石能源的形成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太阳能内能用集热器收集阳光中的能量来加热水等物质。实
现了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1.光热转化三、太阳能的利用热水冷水水箱集热器太阳光集热器的原理太阳能电能太阳能电池可以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在航空、航天、交通、通信等领域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2.光电转化三、太阳能的利用太
阳能热发电电站集热塔加热水,通过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发电定日镜追着太阳转,反射阳光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了大量先进的太阳能科技,整座世博园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每年预计节电约42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410
0吨。右图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之一的帕赛尔工厂。坐落在美国加州的赛尔帕工厂有52000块电池板,覆盖面积约为36万平方米,这些电池板能容纳将近四百万块太阳能电池。在一个阳光明媚日子的正午时分,它的产电能力可以达到11兆瓦,足以为8000个家庭供电。每年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1
.3万吨。京郊居民光伏发电项目并入国家电网能源易获取不排放CO2能源量大可持续性强能源分散受自然条件限制转化效率低成本较高太阳能技术的优缺点太阳能的介绍太阳能的利用转化为内能转化为电能课堂小结近日,据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
院消息,中国“人造太阳”EAST物理实验成功了,实现在国际上电子温度达到5000万度持续时间最长的等离子体放电,标志着中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据悉,此次实验中首次实现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为目前世界最长。近日,
东方超环(EAST)超导托卡马克2017年物理实验顺利结束。在长达四个多月的实验期间,科学家们利用低杂波和离子回旋射频波,实现多种模式的高约束等离子体、长脉冲高约束放电,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获得多项重大成果,创造了两项托卡马克运
行的世界纪录:获得超过400秒的两千万度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获得稳定重复超过3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这分别是国际上最长时间的高温偏滤器等离子体放电、最长时间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标志着我国在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研究方
面走在国际前列。东方超环(EAST)是由国家发改委立项的“九五”国家大科学工程,是由我国科学家独立设计建造的世界首个全超导克马克,于2007年建成并开始科学实验。在国家科技部(ITER专项)、国家基金委、中科院等部门的支持下,东方超环的科学工作者在吸收国外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重大科学实验设备国产化率大于90%,科学实验不断深入,已吸引大批国外科学家来华开展科学实验,并且美国能源部已将EAST列为未来美国磁约束聚变合作的首选装置。自今年1月开始本轮EAST科学实验以来,超过100位的国外科学家来华开展广泛的合作研究。实验中,国内外科学
家们围绕高参数长脉冲等离子体相关科学技术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新结果和大量的科学实验数据,为未来更高参数的长脉冲物理实验奠定了很好的科学技术基础。中国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和中国、美国、俄罗斯等七方共同启动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都是旨在创造一个“太阳”
,给人类带来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因此也俗称“人造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