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doc,共(3)页,14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39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导学案》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1.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在结构上的区别,以及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2.知道晶体熔化的规律和非晶体熔化的规律。3.会用数学的图像表示物体的熔化过程。4.知道晶体熔点的物理意义和晶体熔化的条件。5.知道熔化曲线图像中各段的物理意义。6.
知道液体凝固的规律。————————行为提示:1.情景引入新课。2.解读学习目标。知识链接:1.物质熔化时间是指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的时间,不是指加热时间。2.晶体在熔点时所处的状态可能有三种: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在超过40℃时能够完全
熔化,在低于15℃时能够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或墙板修筑房屋,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你知道这种设计的原理吗?学了本节课的内容,你就会明白了。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认识晶体自主阅读教材P96,完成下列问
题:1.晶体是有__确定的熔点__的固体,常见的晶体有__冰、食盐、糖等__;非晶体是没有__确定的熔点__的固体,常见的非晶体有__松香、蜂蜡、沥青等__。知识板块二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自主阅读教材P97及图
5-2-6回答:2.提出问题: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有什么不同的规律?3.设计实验:①选取实验的材料。②进行实验器材的组装。按P97图5-2-6进行器材的组装。③进行小组人员分工。(一人计时,一人观察温度计示数,一人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一人进行记录)知识链接:图线能直观
形象地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的过程。通过比较曲线的形状就能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的区别。《导学案》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实验记录表格(____________的熔化过程记录表)时间/s温度/℃状态5.实验分析与
数据处理。6.讨论交流,根据所测的数据或连成的曲线,与其他组进行固体熔化规律的总结和交流。7.实验结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_吸收__热量,温度__不变__;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_吸收__热量,温度__升高__。8.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熔点__,非晶体
__没有__(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熔点,这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知识板块三固体的熔化曲线图像和液体凝固图像自主阅读教材P100图5-2-9(a)回答:9.交流讨论:晶体熔化曲线图像各段的物理意义。图像线段熔化阶段温度与熔点的关系吸热情况温度
变化情况物体状态AB段没有低于吸热升高固B点开始等于吸热不变固BC段熔化等于吸热不变固液共存C点熔化完等于吸热不变液CD段全部熔化大于吸热升高液自主阅读教材P100~101及图5-2-9(b)回答:10.液体凝固的规律是: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__放出__热量,温度__不变__;非晶体在凝固过
程中,要__放出__热量,温度__降低__。11.液体__凝固时的温度__叫做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12.晶体凝固的条件:__达到凝固点__、__继续放热__。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
疑惑。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惑,并帮助解决疑惑,若不能解决做好标记。3.组长组织讨论、展示方案,并分工做好展示准备。交流展示生成新知《导学案》1.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B)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
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2.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
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C)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都不熔化D.熔化情况无法确定3.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由于
这种混合液具有(B)A.较低的沸点B.较低的凝固点C.较高的凝固点D.较好的冷却效果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