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1.质量》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doc,共(4)页,216.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390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6.1《质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质量的单位换算。⑵.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以及天平的使用。2、过程与方法⑴.观察天平的构造,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游码
在标尺上任一位置所对应的质量数。⑵.通过实验学会调节天平,学会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知道使用天平时应注意的问题。⑶.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概括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处的空间位置的改变而
改变。⑷.利用实物的对比,通过形象思维抽象出质量的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国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有了测量质量的工具,而且有了统一的测量物体质量的单位,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说明:①.质量单位是物理学的基本单位之一.
它是学习密度等其它单位的基础。②.天平的使用是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学生在这里第一次学习,要重点讲授。2、难点:质量是物体属性的认识。对质量的国际常用单位有具体认识。说明:①.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个基本属性比较抽象,学生接受有困难。②.学生对1千克
、1克没有具体认识.对常见物体的质量也没有具体认识。三、教具:天平及砝码、挂图、杆秤等。四、教法设计:1.本节地位:质量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千克是一个基本的国际单位,是后面学习重力、压强、浮力、功和能的基础。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还处于启蒙
阶段,对如何认识一个物理量没有基础,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没有良好的习惯。学生在教学中已学过质量的单位,可利用本节内容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可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正确认识质量。3.教法建议:应利用大量的生
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质量的初步概念。介绍国际千克原器及1升纯水的质量使学生初步认识1千克的大小,再介绍生活中大量熟悉的物体质量,加深对千克的具体认识。用边演示边讲解介绍天平的调节、使用。说明:学生对“物体”和“物质”区分不清,可列举大量的实例说明不同的物体中所含的物质有多有少。使学生认识质量是物
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在此基础上,可讨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得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对1千克物质没有具体概念。因此除介绍国际千克原器和1升纯水的质量为1千克外,还可介绍学生熟悉的一些物体的质量,加深对1千克的
理解。同时也可培养学生估测一些物体质量的能力。五、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举出几种生活中的实例:木桌与木椅相比,哪个含的木材多?铝勺与铝锅,谁含的铝多?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引出“物体”与“物质”,知道物
体是由物质组成的。一般学生平时没有注意区分“物体”与“物质”,通过以上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木桌与木椅是物体,木材是物质;铝勺与铝锅是物体,铝是物质。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去体会什么是物体,什么是物质,从而认识到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二).讲述质量(1)
分析上述引入:木桌比木椅含有的木材多;铝锅比铝勺含有的铝多。由此得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2)讨论几个问题:把一块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它的质量变不变?宇宙飞船上的宇航员把月球上的一块石头带回地球,
这块石头的质量变不变?一块冰化成水,它的质量变不变?学生在讨论、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教师归纳: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的属性,与物体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3)引导学生回忆小学数学课中学过的千克、克等单位,指出千克、克就是质量
单位。介绍巴黎国际计量局内的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课本P114图7-4。介绍国际单位:千克和其它单位:吨、克、毫克。介绍各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再举例进行单位换算。质量的单位①国际单位:千克(kg)②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
(mg)。换算:1t=1000kg;1kg=1000g;1g=1000mg。出示1升水的质量为1千克。举出学生熟悉的一些物体的质量,让学生对1千克、1克形成具体观念。让学生阅读课本P115图7-6物体质量尺度的数量级表。出示几道质量的单位换算题,让学生练习有关质量换算的规则
。(三)质量的测量——天平⑴.介绍天平的作用。说明当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与砝码的质量相等。⑵.出示演示用的托盘天平,介绍天平的构造,再对照挂图认识天平各部分的名称。关于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教师可通过边演示、边讲解。每一步操作都由教师先讲解,然后操作示范。⑶.介绍常用测质
量的器具:案秤;杆秤;台秤;电子秤;天平。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构造:托盘;横梁;平衡螺母;刀口;指针;分度标尺;称量标尺;游码;底座。天平的使用A.托盘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标尺的中央的刻
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C.这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教师强调:①、调节
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②、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③、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④、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⑤、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称量标尺的刻度值。⑷.天平使
用注意事项:A.不能超过秤量(天平的秤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四)学会使用量筒或量杯:提出问题:我们利用天平可以测出固体和液体的质量,那么用什么方法能够测出这些物体的体积呢?引导
学生先回顾小学学过的知识:体积的单位与换算关系,规则形状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测量,然后利用体积计算公式,那么液体和不规则形状的物体怎样测量体积呢?出示量筒:让学生观察量筒,认清测量单位、量程(即最大测量范围是多少)、分度值(即每小
格代表多少立方厘米),让学生倒入适量水,小组协作练习操作和读数,然后让学生表述观察的现象,并归纳出量筒的使用方法,并提示不管液面下凹还是上凸,读数时视线都应与凹面的底部或凸面的顶部相平。然后出示量杯,认清构造,指出使用方法与量筒相同。再提出问题:液体可以直接利用量筒直接
测量,那么如何利用量筒测量出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学生讨论分析解决办法,交流补充,教师进行归纳排水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指出:①排水法仅适用于不吸水的物体,如果物体易吸水,如粉笔、海绵、棉花等物体就不能用排水法测量体积。②量筒中初次装入的水体积要适量,既要能没过物体,又要使物体浸入后总体积不超过量
筒的量程。(五).小结1、质量。2、质量的单位及换算。3、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六).巩固练习1、基本题(1).月球的质量为7.3×1026g,合kg。一头大象的质量为6t,合kg。(2).太阳的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多少倍?地球的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多少
倍?(3).质量为1kg的水,全部结冰以后,体积变大了,冰的质量是____kg。2、提高题(1).试判断质量为2.5×107mg的物体可能是下列的哪一个?()A、一只兔子B、一头小象C、一个小学生D、一只蚂蚁(2).一位同学到商店去买2500个铁钉子,售货员给他称了
1.5kg的铁钉。请你帮助这位同学利用天平很快地判断这1.5kg铁钉是否有2500个。写出你的主要做法。(七)、作业1、完成节后练习1、2。2、完成导学本节的内容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