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一 对健康的全面认识》PPT课件1-七年级体育与健康【华中师大版】.ppt,共(16)页,1.667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263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预防传染病“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以下所列举的病例中,你能区分传染病与非传
染病吗?请在传染病的名称后边打“√”。1、肺结核()2、麻疹()3、流行性感冒()4、咽喉炎()5、蛔虫病()6、甲型肝炎()7、胃炎()8、乙型肝炎()9、破伤风()1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ד法定传染病的种类”甲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也称
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城市2小时内,农村2小时内电话报告防疫站。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
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7N9流感,共26种。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
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3],共11种。进一步了解何为“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
染这种病的人群。教师小结(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人、病原体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病原体在外环境中经历的全部过程,包括空气、飞沫、饮水、食物、生物、媒介、体液、接触等。通过视频和总结我们了解
了传染病的三个重要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防治办法,接下来我们就以流感为例介绍流感的防治办法!《温家宝到北京儿童医院看望甲流患者》这种病症状类似感冒,生病的人会突然发烧,咳嗽,觉得没力气,不想吃东西等。有
报道说,美国2009年疫情中发现病例的主要表现是突然发热,咳嗽,肌肉疼和疲倦,其中一些患者还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墨西哥发现病例还出现眼睛发红,头痛和流涕等症状;还有些地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呢!1、了解病症主要为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猪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等途径传播。2、如何传染
3、“打败传染病”回顾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让学生知道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如何做好防治措施禽流感(H7N9)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
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
n2、h7n2、h7n3、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征状,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H7N9禽流感病毒资料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症状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之后,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
9℃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血痰,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者出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了解预防禽流感的方法禽流感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做?病毒并不可怕,科学能战胜病毒。科学家本领真大,发现了这么多抵抗病毒的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做?不许禽流感病毒进入我们身体内、多锻炼、
开窗、不到疫区、打预防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来预防禽流感的传播,其他的人还不道,你想用什么办法来告诉他们。1、不去疫区旅游。2、不与活禽接触。4、重视高温消毒。3、重视疾病预防。5、注意个人卫生以及室内
通风。预防禽流感的方法八、盘点收获、作业。1、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出来和大家一块分享。2、试试身手1、下列疾病属于传染病的是()A近视B肝炎C贫血D龋齿2、下列途径不会造成艾滋病传播的是()A不正当的性行为B注射毒品C母婴传播D握手3、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传染病做到(),切断传
播途径,防止扩散。A.早发现、早治疗B.早隔离、早报告C.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4、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A.传染源B.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C.动物宿主和易感儿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