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武术类运动基本技术的运用》教学设计3-九年级体育与健康【华东师大版】.docx,共(2)页,5.18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23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武术五步拳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武术五步拳。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一书武术项目实践部分中的第二部分五步拳。这项内容既有着重上肢手型的练习,又有着重下肢步型的练习,而且均要求全身各部分的协调性,
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符合初三学生的身心特点,也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武术五步拳是本次课的新授教材,它是武术运动中最常用的一种组合动作,五步拳是后面武术教学内容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前面所学手型和步型技术的综合运用,在以往
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武术基本功组合拳共4个课次,本课为第1课次,是新学教材,重点是基本手型和步型的身体协调,攻中有防。为第2课次的少年拳教学作好准备。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三年级3班的学生。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已趋
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武术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之一,虽没有基础,但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
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四、教学目标:根据初三学生的体育能力现状,针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主要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主题式情境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2)、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五
步拳基本技术。(3)、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五、重点、难点:重点:五步拳动作的标准性。难点: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六、教学方法(1)教学观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挖掘能引起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课
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智育因素,为终身体育服务,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2)教法设想:五步拳采用尝试、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在尝试中、在与
事例动作比较的过程中得出五步拳技术的要点,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自创方法,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采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整堂课采
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3)学法指导:本课采用“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
,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七、教学过程1、课堂常规3分钟2、游戏:无敌风火轮10分钟每个队用提供的材料围成一个可以行进的履带式的环,要求本组所有成员在规则要求下走完规定的路程,以最快到达终点的组为优胜。3、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讨论学习5分
钟引导学生探究分析五步拳的技术要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团结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4、学习五步拳技术动作15分钟采用的组织形式是组长带领、分组自学、参与比赛,动作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完整的五步拳
技术动作。具体教学步骤如下:(1)看图自学、分组练习。(2)分组汇报表演。(3)鼓励、纠错。(4)集体操练。学生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结合学生示范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对示范的学生表扬鼓励并纠正错误。5、总结,收回器材,下课2分钟八、教学效果的预计因在
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对教材的特点、重、难点、学生的情况等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教法与学法的选择遵循了教学原则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预计会顺利地达到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各项练习,课堂
气氛活跃,师生情感融洽。预计平均心率为115—125次/分,整堂课练习密度约为:45--55%,练习强度为中。九、场地器材田径场,图纸五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