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基本技术》说课稿2-八年级体育与健康【华东师大版】.docx,共(3)页,22.409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226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竹铃球传接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竹铃球传接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用书),竹铃球运动源于土家族,是土家人民在长期生活劳动中发展的一项运动,更是作为我们土家族特有的运动娱乐
项目,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内部发出响声的球类,竹铃球的推广与发展主要战场在学校。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将从自身做起,把竹铃球这项运动传给未来的接班人。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指导思想本课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
导”的教学原则,弘扬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注重培养学生对民族体育运动的兴趣,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健康快乐的精神风貌。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水平四,重庆出版《竹铃球》第二章第四节中的教学内容,对于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耐力等素质有明显的效果。本课的学习将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起到积极作用。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中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是
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表现欲强,但自制力相对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将根据学生特点采用多种学练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学习和掌握竹铃球传球、接
球的基本要领。技能目标: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协调性和灵敏性;使50%左右的学生初步掌握竹铃球运球的基本技术,70%左右的学生能够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基本动作;情感目标:启发引导学生对民族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培养学生团结协
作、不甘落后、积极进取、勇于争先的拼搏精神。五、教学重难点结合教材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重点是:传球时手对球的控制力2难点是:传接球的衔接及默契度六、教学方法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导入、讲解示范、个别指导、赞扬
、游戏等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进行学习。七、教学过程(我将其分为四大部分: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一)开始部分(2分钟)课堂常规方面的活动(整队集合、检查着装、宣布本次课的内
容、安排见习生、安全教育等)(二)准备部分(6分钟包括以下二个环节)1.准备活动首先,我带领学生活动各关节(包括颈部、肩部、四肢等),竹铃球移动练习:起动、步法、走、跑、跳、转身、急停目的在于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尽快的融入课堂。2.熟悉球性练习:包括:1、双手头上抛接球2、双手
胸前抛接球后击掌3、身前抛接球身后击掌4、体前或头上抛接球5、学生自主选择做熟悉球性的练习(二)基本部分(27分钟我将其分为以下六个环节)1.讲解示范首先,我采用整体与分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从镜面、侧面等多个角度进行示范,使学生在头脑
中形成一个正确的动作表象。接下来,我采用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该动作的重点,并帮助学生分析动作难点,为接下来的练习做好铺垫。2.自主尝试教师语言讲解示范。学生跟着练习,教师仔细观察学生动作,对动作协调优美的学生及时表扬,对仍需努力的同学给予肯定和鼓励。3.分组练习接下来,安排学
生分组练习。小组内合作探究,互相观察,指导纠错。练习过程中,注意传接球的手型动作,深入体会本课的重点。教师巡回指导,并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进一步提高,体会成功的乐趣。34.展示与评价根据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鼓
励4名不同水平的学生展示动作,师生共同点评,总结练习效果。让学生对比自己,纠正错误。接下来,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再做针对性的练习。5.乐趣竞赛教师带领学生做“传接球接力”的游戏,将学生平均分成四组,进行比赛。最后优胜的小组进行鼓励。通过游戏,让学生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动作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6.教学比赛教师挑选本班较好学生进行分为组(男各四名,女各三名)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教学表演赛,以进球多少为胜负。(三)结束部分(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在音乐伴奏下做放松活动,共同总结课堂情况,做好小结。最后,收回器材,宣布下课。预计课的效果:达到教学目标。需要教具:竹铃球24个、背篓两个
、标志物:16个平均心率:135次/分练习密度:35%~45%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