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类运动的裁判规则》PPT课件1-八年级体育与健康【华东师大版】

PPT
  • 阅读 7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0 页
  • 大小 2.691 MB
  • 2022-11-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田径类运动的裁判规则》PPT课件1-八年级体育与健康【华东师大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田径类运动的裁判规则》PPT课件1-八年级体育与健康【华东师大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田径类运动的裁判规则》PPT课件1-八年级体育与健康【华东师大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田径类运动的裁判规则》PPT课件1-八年级体育与健康【华东师大版】
《田径类运动的裁判规则》PPT课件1-八年级体育与健康【华东师大版】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9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田径类运动的裁判规则》PPT课件1-八年级体育与健康【华东师大版】.ppt,共(190)页,2.691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22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节田径竞赛规则比赛通则径赛项目田赛项目总则高度跳跃项目远度跳跃项目投掷项目全能比赛室内比赛竞走公路赛跑成绩相等全能与单项规则区别概述返回目录记录符号官员裁判员的基本要求:掌握田径竞赛规则和方法,在裁判工作中做到严肃认真、公正准确、

谦虚谨慎、团结协作。尽心尽力地完成裁判工作任务。定义径赛和田赛、公路赛跑、竞走和越野赛跑。田径运动:必须执行国际田联的规则和规程的国际比赛(规则第十二条1)a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b位于该地区和区域的所有国际田联会员协会均可参加的洲际地区或区域锦标赛。c多国集团

运动会。d洲际、地区或区域性杯赛和年龄组比赛。e两个或两个以上会员协会之间或几个会员协会联合举办的对抗赛、俱乐部杯赛。f国际田联特许的国际邀请赛。g地区协会特许的国际邀请赛。h由会员协会特许的允许外国运动员可以参加的其他比赛。必须执行国际田联的规则和规程的国内比赛一、全国运动会、全国城市运动会

和中国田径协会主办的国内、国际田径比赛。二、全国工人运动会、全国农民运动会、全军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全国体育院校运动会田径比赛。三、中国田径协会特许的田径比赛。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城市、各行业体协各直属体育院校举办的田径比赛以及上述各单位举办的田径邀

请赛。五、地、市级田径比赛。六、县(市)和县(市)级田径比赛。田径比赛对滥用药物的检查使用兴奋剂禁用物质的含义应包括:《兴奋剂检查程序准则》的表1中所列的物质以及该种物质的代谢物。禁用技术的含义应包括:(1)血液回输。(2)使用

某种物质和方法以改变用于兴奋剂检查的样本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下列情况被视为违反禁用兴奋剂的规定:(1)检查结果表明在运动员身体的组织或体液中存在禁用物质;(2)使用或利用禁用技术;(3)承认使用或利用,或曾经企图使用禁用物质

或技术;(4)运动员不履行或拒绝接受兴奋剂检查;(5)运动员不履行或拒绝提供血样;(6)帮助或唆使他人使用禁用物质或禁用技术;(7)交易、贩运、分发或销售违禁物质。违反兴奋剂规则,按下列步骤进行处罚:(1)暂停比赛资格(2)召开听证会(3)取消比赛资格田径比赛技术规则官员技术代

表技术代表应与大会组委会共同保证全部技术性安排完全符合国际田联技术规则的规定。技术代表应向有关的组织提交竞赛日程、报名标准和比赛器材的建议,决定田赛项目的及格标准和径赛项目的分组、赛次与录取原则。他们应审核报名,有权以技术性理由否决报名。他们应安排决赛的各个赛次和全能比赛的分组。国际技术官

员如果事先没有任命,技术代表应在已任命的国际技术官员(ITO)中任命一人为国际技术官员组长。如果时间允许,该组长应为比赛日程中的每项比赛指派至少一名国际技术官员。该国际技术官员应对该项目的裁判长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在该项目比赛的全过程中,技术官员必须在场,以保证比赛进程完全符

合国际田联的技术规则、竞赛规程和技术代表作出的有关决定。如果出现问题或观察到他们认为需要提出意见的事情,他们首先应向该项目的主裁判提出。如有必要,可提供应该如何作的建议。在田赛项目比赛结束时,他们应在成绩记录单上签名。举

办国内一、二类比赛时,上述规定也适用于被任命的技术官员。国际竞走裁判员国际田联竞走委员会按照国际田联理事会的批准的标准成立一个国际竞走裁判组。被指派担任规则第12条1(a)中所有国际比赛的竞走裁判员,必须是国际田

联竞走裁判组的成员。裁判长应分别任命径赛、田赛、全能和外场裁判长(赛跑和竞走)。径赛裁判长和外场裁判长无权管辖竞走主裁判职责范围内的有关事宜。裁判长应保证本规则得到执行,处理发生于运动会期间的以及本规则未作明文规定的任何问题。裁判长应对有关比赛进

行中提出的抗议或异议作出裁决。有权对有不正当行为的运动员提出警告或取消其比赛资格。在任何运动会中,如果有关裁判长认为某项比赛应予以重赛方为公允时,有权宣布该项比赛无效,并作出在当日或其他时间重新比赛的决定。全能裁判长对全能比赛的进程具有裁判权。仅在有关裁判

员对名次有争议而不能判定时,径赛裁判长和外场裁判长方有权判定比赛的名次。有关裁判长不能行使裁判员或检查员的职责。裁判长应检查所有有关的比赛成绩,处理任何有争议的问题,在没有(电子)测量员时,监督创纪录的成绩测量。对于发令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如有关裁判长不同意

发令组的决定,该裁判长可作决定,但使用起跑犯规监测仪时除外。裁判员径赛主裁判和田赛各项主裁判应与各项目的裁判员协同工作。径赛和终点设在跑道上的公路项目裁判员必须在跑道的同一侧执行任务,判定运动员抵达终点的名次,如果无法取得

一致意见,则应提交有关裁判长裁决。裁判员的位臵距终点线至少5米,与终点线在同一直线上。应为裁判员提供升高的裁判台。田赛项目在所有田赛项目中,有关裁判员应判定和记录每次试跳和试掷,测量运动员每次有效试跳和试掷的成

绩。在跳高和撑杆跳高比赛中,特别是在要创纪录的试跳时,应精确测量每次提升的横杆高度。至少应有两名裁判员负责全部试跳(掷)的记录,并在每轮比赛结束时核对记录。比赛时,裁判员应举白旗或红旗以示试跳(掷)的成功或失

败。1.检查员是裁判长的助手,无权作最后裁决。2.有关裁判长应指定检查员站在能仔细观察比赛的地点。如发现运动员或其他人员犯规或违例时,应立即向有关裁判长提交书面报告。3.出现违反规则的情况,应举黄旗示意。4.应指派足够数量的检查员在各接力区检查接力赛跑。检查员(跑和竞走项目)检查员

发现运动员离开自已的分道或在接力区外交接棒,应立即用适当的材料在跑道上标出犯规地点。计时员和终点摄像裁判员使用手计时计取比赛成绩时,应根据运动员的报名人数指派足够数量的计时员,其中一人为主计时员,他应为计时员分配任务。当使用全自动终点摄像计时装置时,这些计时员应作

为后备计时员进行工作。当使用全自动终点摄像计时装置时,应任命一名终点摄像主裁判和至少两名终点摄像助理裁判员。发令协调员发令员召回发令员发令协调员的职责如下:(1)安排发令组裁判的职责,以他的观念指定发令组中最适合该项的裁判员担任发令。(2)监督发令组每位成员履行职责。(3)当收

到了有关命令,每项有关工作都准备为了开始发令程序时,通知发令员。(4)作为计时公司技术人员和裁判之间的通话者。(5)保存所有产生在发令过程中的文件,包括起跑反应时和或如有可能起跑犯规波型图。(6)确保按规则第130条5执行。发令

员运动员各就位时,发令员应是运动员的全权支配者。当使用起跑犯规指示器时,发令员或指定的召回发令员应头戴耳机,以便能够清楚地听到起跑犯规时指示器发出的任何音响信号。发令前,发令员应确认有关计时员、裁判员、终点摄像主裁判和风速测量员已准备就绪。建议在每条分

道摆放一个扩音器,以便使口令传至每名运动员,在梯形起跑时更应如此。发令员站位时,应使自己用狭窄的视角就能观察到全部运动员。运动员采用蹲踞式起跑时,发令员的站位应使自己能看清运动员在鸣枪前的“预备”姿势时均处于稳定状态。在采用梯形起跑的比

赛中,如未使用扩音器,则发令员的位置应与各运动员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如发令员不能取得这种位置,则应将发令枪或经批准的发令装置置于该处,用电子触发装置发令。只有发令员有权实施规则中规定的警告和取消比赛资格的处分。在发令过程中,发令员应位于能完全看清所有起跑运动员的位置。召回发令员比赛时,应有一名

或多名召回发令员协助发令员工作。200米、400米、400米栏、4×100米接力、4×200米接力、4×400米接力项目比赛时,至少应有两名召回发令员。召回发令员的站位应能看清他所负责的每名运动员。发令员应为每

名召回发令员确定专门的任务和位置,召回发令员如观察到任何起跑犯规情况都有权召回运动员。在运动员起跑犯规被召回或被中止后,召回发令员应向发令员报告他的观察结果,由发令员决定是否给予运动员警告。助理发令员助理发令员应检查运动员参加比赛的项目、组别、佩带号码是否正确。助理发令员必须正确安排每名运

动员的道次或站位,使运动员在起跑线后大约3米处站好,完成这项工作后,应向发令员示意一切准备就绪。当下令重新起跑时,助理发令员应重新召集运动员。接力赛跑时,助理发令员应负责为第一棒运动员准备接力棒。当发生第一次起跑犯规时,要对起跑犯规

负有责任的运动员的道次牌上放置黄色卡以示警告,并向所有参加本次比赛的运动员出示黄卡以示警告。当发生第一次起跑犯规时,要对犯规负有责任的1名或多名运动员的道次牌上放置黄色卡以示警告,与此同时1名或多名助理发令员在所有参

加本次比赛的运动员面前对他们出示黄卡以示警告,以此通知他们,之后任何起跑犯规的运动员将被取消比赛资格。当发生再次起跑犯规时,对起跑犯规负有责任的1名或多名运动员将被取消比赛资格,并在相应的道次牌上放置红色卡,或在负有责任的1名或多

名运动员面前出示红卡。在全能项目的比赛中,应在起跑负有责任的名或多名运动员道次牌上放置黄色卡,或在负有责任的1名或多名运动员面前出示黄卡。任何1名运动员起跑犯规2次将被取消比赛资格,并在该名运动员的道次牌上放置红色卡,或在其面前出示红卡。在1500米以上各项

目的比赛中,记圈员应记录所有运动员跑完的圈数。5000米及5000米以上各项目和竞走项目比赛时,应指定若干记圈员,在裁判长的指挥下进行工作。记圈员应在(由一名正式计时员提供的)记圈表格上记下由其负责的运动员的每圈时间。记圈员一名记圈员应负责在终点线处显示剩余圈

数。当领先运动员每次进入终点直道时,应改变显示圈数。在适当时机,应以人工显示的方式通知已脱圈或将被脱圈的运动员。最后一圈时,应以信号通知每名运动员,通常以铃声作为信号。竞赛秘书竞赛秘书应收集每个比赛项目的全部成绩和详细资料,并立即

转交宣告员。有关裁判长、主计时员或终点摄像主裁判和风速测量员应向竞赛秘书提供有关成绩的详细资料。竞赛秘书还应记录比赛的成绩,将成绩记录单递交竞赛主任。在国内举办田径比赛时,设竞赛秘书组完成编排记录、成绩公告工作。检录裁判员检录裁判员应确保运动员穿着由其国家主管机构

正式批准的国家或俱乐部的比赛服。检录裁判员应确保运动员正确佩戴号码并与检录单一致,运动员的鞋、鞋钉的数量和规格、服装和提包上的广告应符合国际田联的规则和规定。未经批准的物品不得带入比赛场地。宣告员应宣告参加每项比赛的运动员姓名、号码以及所有有关信息,如分组名

单、抽签排定的道次或站位和比赛中途的时间等。宣告员收到送交的每项成绩(名次、时间、高度和远度)后应尽快宣告。宣告员风速测量员风速测量员应保证按径赛项目和田赛项目的规则规定放置风速仪,测定有关项目的跑向风速,记录测量结果,在风速记录表上签

名后交竞赛秘书。比赛通则田径场地任何坚固、匀质、符合《国际田联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中有关规定的地面均可用于田径运动。规则第12条1(a)(b)(c)(d)中的田径比赛和国际田联直接控制的比赛,只准在铺设塑胶地面的场地上举行,该

场地的地面应符合国际田联制定的技术指标并获得国际田联批准的、有效的一级证书。凡举办国内正式田径比赛的场地,均应符合国际田联的有关规定,并获得中国田径协会批准的有效证书。年龄组下列年龄组别适用于国际田联的比赛:少年男子和女子组:凡比赛当年12月31日满16、17周岁者。青年男子和女子组

:凡比赛当年12月31日满18、19周岁者。老将男子组:年满40周岁的男子运动员。老将女子组:年满35周岁的女子运动员。★少年男、女乙组:凡比赛当年12月31日未满16周岁者。★儿童组:凡比赛当年12月31日未满13周岁者。兼项如果一名运动员同时参加一项径赛和一项或多项

田赛,则有关裁判长每次可以允许该运动员在某一轮的比赛中,或在跳高或撑竿跳高的每次试跳以不同于赛前抽签排定的顺序进行试跳(掷)。如果该运动员后来在轮到他试跳(掷)时未到,一旦该次试跳(掷)时限已过,则应视该次试跳(掷)为免跳(掷)。放弃

比赛下列情况应取消有关运动员该次比赛所有后继项目(包括接接力跑)的参赛资格:1经过最后确认,某运动员将参加某项目比赛,但后来没有参加,以至未能从该项目检录单中除名者;2运动员通过预赛或分组赛已取得后继赛次的参赛

资格,但未继续参加比赛者。运动员只有提供经国际田联和/或组委会任命或批准的医疗官员认可的医疗证明书,方可作为该运动员在确认结束后或在上一轮比赛结束后放弃比赛的充分理由。但该运动员可以参加第二天以后的其

他项目的比赛。应以书面形式提前公布最后确认参加比赛的准确时间。放弃比赛包括不认真参赛。有关裁判长应判定何为不认真比赛,并必须在正式的成绩中作相应的注释。在本注释中所设想的情况不适用于全能中的各个单项。服装各项目参赛的运动员必须穿着干净的服装,其设计式样和穿着方式应无

碍观瞻,服装的材料着湿时不得透明。运动员不得穿着有碍于裁判员观察的服装。参加国内一类比赛,运动员须穿着印有代表单位名称的统一服装。鞋运动员可以赤脚、单脚或双脚穿鞋参加比赛。穿鞋比赛的目的是为了使双脚得到保护和稳定并牢固地抓住地面。鞋掌和鞋跟的构造至多可安装11枚鞋钉。在塑胶跑道上举行的比赛

,鞋钉在鞋掌或鞋跟外突出的部分,其长度不得超过9毫米。跳高和掷标枪鞋的突出部分,长度不得超过12毫米。鞋钉的最大直径为4毫米。非塑胶跑道的鞋钉最大长度25毫米,最大直径4毫米。应为每名运动员提供两个号码,将其分别佩带在胸前和后背的显著位置。在撑杆跳高和跳高比赛中,运动员仅

在胸前或后背佩带一个号码。佩带号码必须依其原样,不得以任何形式剪裁、折叠或遮挡。凡采用终点摄像装置,大会组委会应要求运动员在短裤侧面佩戴胶带式号码。不按规定佩戴号码者,不得参加比赛。号码下列情况应被禁止:对运动员提供帮助1、由非参赛者、已被超圈者或将被超圈者在赛跑或竞走比赛中提供速度分配

帮助,或使用任何技术设备这样做。2、运动员在比赛场内使用录象机、盒式录音机、收音机、CD机、无线通讯机移动电话或类似装置。下列情况不被认为是提供帮助:(1)运动员与其教练员在比赛区域外进行交流。为便于这种交流,并且不干扰比赛进行,在靠近每一项田赛比赛地点最近的看台上

,应给该项参赛运动员的教练员保留坐位。(2)根据本规则的规定,允许由医务代表和/或技术代表指定或批准的人员在比赛区域内对运动员进行必要的理疗和/或医学治疗和检查,以保证该运动员能够参加或继续参加比赛,但不得延误比赛的进程和该运动员按既定的顺序

进行试跳或试掷。一旦运动员离开检录处,无论是在比赛中或是比赛开始前,其他任何人对运动员进行此类护理或治疗均被认为是对运动员提供帮助。中途报时可以正式宣告和显示比赛的中途时间和获胜运动员的参考时间。除此之外,未经有关裁判长事先批准,在比赛场内的任何人不得向运动员传递此类时间信息。对比赛中在比赛

区域内提供或接受帮助的任何运动员,有关裁判长应给予警告,并告诫他如重犯将被取消该项目的比赛资格。运动员技术犯规,将被取消该项比赛资格。但不应妨碍该运动员参加后继项目的比赛。运动员违反体育道德或有不正当的行为,将导致被取消参加该次比赛所有后继项目的资格。取消比赛资格所有抗议均应首先由运动员本人或其

代表向有关裁判长口头提出,并在成绩宣告后30分钟内提出。裁判长裁决时应考虑所有有效的证据,包括大会正式摄象机拍摄的录象和照片。对裁判长的判决有向仲裁上诉的权利。凡上诉仲裁的申诉应以书面形式并在有关裁判长的裁决之后30分钟内提出。仲裁组有疑

问,则可考虑其它有效的证据。仍无法裁定,则应认可有关裁判长的判决。抗议和上诉在田赛项目中,如果运动员对试跳(掷)失败的判罚立即作出口头抗议,则该项目的裁判长可以在其权限内下令测量并记录该次试跳(掷)的成绩,以便保留所有有关的权利。在径赛项目中如

运动员对被判起跑犯规有异议,并立即提出口头抗议,径赛裁判长为了保留有关权利,可以决定让该运动员在抗议下比赛(不包括被起跑犯规器检测到的起跑犯规)。完全在体育场内举行的比赛,不得有男女混合参加的比赛项目。男女混合比赛径赛项目跑道测量应在跑道内突沿外沿以外30厘米处测量跑道长度。如无

内突沿,则应在标志线外沿以外20厘米处进行丈量。赛跑的距离应从起跑线后沿(离终点线较远的边沿)量至终点线后沿(离起点线较近的边沿)。400米及400米以下各项径赛,每名运动员应占有一条分道,分道宽为1.22米(±1厘米),分

道线宽5厘米,所有分道应相同。分道宽应包括右侧分道线。400米及400米以下(包括4×200米和4×400米接力的第一棒)各项径赛的起跑必须使用起跑器。起跑器的任何部分不得触及起跑线或延伸至其他分道。起跑器起跑

起跑线应用5厘米的白线标出起跑线。所有不分道跑的径赛项目,起跑线均应为弧线,使所有运动员从至终点相同的距离处开始起跑。发令员发令时机所有径赛项目比赛时,发令员均应在确认运动员处于稳定状态、起跑姿势正确之后,使用发令抢或经批准的发令器材朝天鸣放发令。400米

以上项目起跑时只使用“各就位”口令,在所以运动员稳定时鸣枪或启动经批准的发令器材。发令口令400米及以下项目发令员应用本国语言或英语和法语中的一种语言发令:“各就位”、“预备”,当运动员全部“预备”就绪,即可鸣枪或启动经批准的发令

器材。400米以上项目用站立式起跑,起跑时运动员单手或双手不得触地。运动员起跑姿势400米及以下项目运动员必须使用起跑器进行蹲距式起跑。在“各就位”口令之后,运动员必须走向起跑线,完全在自己的分道内和起跑线后做好准备

姿势。双手和一个膝盖应触地,两脚应接触起跑器。发出“预备”口令时,运动员应立即抬高身体重心做好最后的起跑姿势,此时运动员的双手仍须与地面接触,两脚不得离开抵脚板。运动员已就位时,其双手和双脚均不得触及起跑线或线前地面。运动员起跑犯规运动员在做好最后预备姿势之后只允许其在鸣枪(或批准的发令设备)之后

开始起跑动作,如果发令员或召回发令员裁定运动员未按此执行,将判为一次起跑犯规。发令员也可裁定以下情况为1次起跑犯规:(1)在“各就位”或“预备”口令之后的合理时间内,运动员未能照此执行。(2)在“各就位”或“预备

”口令之后,运动员在比赛中以声音或其它方式干扰其他运动员。对于第一次起跑犯规的运动员必须给予警告。每次比赛(全能项目除外)只有第一次起跑犯规时,运动员不被取消比赛资格。之后的每次起跑犯规的运动员均应被取消该项目的比赛资格。全能比赛中,运

动员两次起跑犯规,将被取消比赛资格。起跑不公允时的召回在运动员做好起跑的“各就位”姿势后,无论何种原因,如果发令员对已进行的起跑准备不满意,他应命令所有运动员从起跑位置上撤回,然后由助理发令员重新将运动员召集在起跑线后的集合线上。若发令员或任何一个

召回发令员认为本次起跑不公允,则应鸣枪召回运动员。1000米、2000米、3000米、5000米和10000米跑运动员人数超过12人时的起跑可将他们分成两组同时起跑。大约65%的运动员为第一组,在常规起跑线处起跑;其

余运动员为第二组,在另一条弧形起跑线处同时起跑,该起跑线画在外侧一半跑道上。第二组运动员应沿着外侧一半跑道跑至第一弯道末端。300米跑的起跑位置应在4×100米接力第一棒接力区中线。跑进的方向应为左手靠内场。分道编

号应以左手最内侧分道为第一道。径赛运动员挤撞或阻挡别人从而妨碍其他运动员走或跑进时,应取消其该项目的比赛资格。阻挡运动员由于受他人推、挤或被迫跑出自己的分道,未从中获得实际利益,不应取消其比赛资格。分道跑在分

道跑的比赛中,运动员应自始至终在自己的分道内跑进。这也适用于部分分道跑项目。(1)在直道上跑出自己的分道,没有获得实际利益,或(2)在弯道上跑出自己分道的外侧分道线,未从中获得实际利益,也未阻挡其他运动员。下列情况,不应取消运动员的比赛资格:200米比赛中,

应从第一名运动员进入直道时开始测量风速,测量时间为10秒。风速测量应按下列规定时间从发令抢的闪光或经批准的类似发令器材发出信号时开始测定风速:100米10秒100米栏13秒110米栏13秒测量径赛项目风速时,风速仪应置于直道一

侧,靠近第一分道,距终点线50米。风速仪的高度1.22米,离跑道边沿的距离不超过2米。计时和终点摄影手计时计时员应在跑道外侧与终点线排成一条直线。如有可能,计时员的位置距跑道至少5米,并提供升高的计时台。应记录所有抵达终点的运动员的

时间。并计取800米及800米以上项目的每圈时间和3000米及3000以上项目的每1000米的时间。计时应从发令抢或经批准的发令器材发出的闪光或烟开始,直至运动员的躯干(不包括头、颈和四肢)的任何部分抵达终点线后沿垂直面的瞬间为止每名计时员均应独立工作,不得让其他任何人看表或讨论其

所计成绩。在三只正式表中,两只表所计时间相同而第三只表不同时,应以这两只表所计时间为准;如三只表所计时间各不相同,则以中间时间为准;两只表时,以较差时间作为正式成绩。在跑道上举行的径赛项目,手计时成绩应判读到较差的1/10秒

。部分或全部在场外举行的径赛项目,手计时成绩应判读到较差的整秒。(3)部分或全部在场外举行的所有径赛项目,其时间应判读到1/100秒。当判读时间的末尾2位数不为零时,应进位成较差的整秒。全自动终点摄影计时应按下列一切从终点图像上判读时间:(1)10000米及10000米

以下各项目的径赛成绩,应判读到1/100秒。如果时间不恰好为1/100秒,应判读到较差的1/100秒。(2)在跑道上举行10000米以上的各项径赛,其判读时间应为1/100秒。当判读时间的末位数不为零时均应进位到较差的1/10秒,并以1/10秒为单位记录

成绩。径赛项目的运动员排序、抽签和录取:赛次和分组参赛运动员人数过多,不能在一个赛次(决赛)进行比赛的径赛项目,应举行若干赛次的比赛(分组赛)。举行决赛前各赛次比赛时,所有运动员必须参赛,并通过各个赛

次取得决赛的资格。应由技术代表安排比赛的预、次、复赛。如没有任命技术代表,则应由组委会安排。如无特殊情况,应使用下列各表确定各径赛项目的赛次、各赛次的组数和每一赛次的录取方法:报名人数第一赛次录取人数第二赛次录取人数第三赛次录取人数组数按名次按成绩组数按名次按成绩组数按名次按成绩

9~1623217~2432225~324342433~405443442441~48648442449~56744442457~64838442465~72935442473~801032442481~8811375312489~9612345312497~104133962

424105~112143662424100米、200米、400米、100米栏、110米栏、400米栏:报名人数第一赛次录取人数第二赛次录取人数第三赛次录取人数组数按名次按成绩组数按名次按成绩组数按名次按成绩9~1623217~2432225~

3243423233~4052623241~4862423249~5672223257~6482832265~729354342473~8010324342481~8811375312489~9612345312

497~104133962424105~112143662424800米、4×100米、4×400米:报名人数第一赛次录取人数第二赛次录取人数组数按名次按成绩组数按名次按成绩16~2424425~36

36625237~4845425249~6054425261~726362521500米:报名人数第一赛次录取人数第二赛次录取人数组数按名次按成绩组数按名次按成绩16~3024431~4536625246~60

45425261~755442523000米障碍、3000米:报名人数第一赛次录取人数第二赛次录取人数组数按名次按成绩组数按名次按成绩20~3825539~5738626358~7646626377~9555526350

00米:报名人数第一赛次录取人数组数按名次按成绩28~5428455~8135582~10844410000米:如有可能,应将同一国家(单位)的运动员编在不同组内。安排预赛分组时,建议尽可能考虑所有运动员的成绩

资料。分组抽签时,通常应使优秀运动员能进入决赛。第一赛次之后,应按下列程序安排运动员后继赛次的分组:(1)100米至400米跑、4×400米及较短距离的各项接力,应根据运动员前一赛次的名次和成绩,按下列顺序排序录取:最快的第一名次快的第一名第三快的第一名,等。最快的第二名次

快的第二名第三快的第二名,等。最后可按下列顺序补取:按成绩录取的最快者按成绩录取的次快者按成绩录取的第三快者,等。然后将运动员按排列的序号,依照蛇形分布的方法编入各组。例如用下列方法将排序录取的24名运动员编为三组:A组:1671213181924B组:25811

14172023C组:3491015162122抽签排定A、B、C、三组的比赛顺序。(2)其他各项目应继续按运动员的报名成绩排序后分组,只有在前面赛次中提高成绩的运动员才可进行调整。对运动员在赛前事先规定的时间内取得的有效比赛成绩进行排序后,应使用同样的方法对第一赛次进行分组。100米至

800米的各项径赛、4×400米及以下各项接力赛,如在一次比赛中要连续进行几个赛次时,应按下列规定抽签排定道次:(1)第一个赛次,抽签排定道次。(2)对于后继赛次,应根据规则第166条3(1)规定的程序,在每轮之后对运动员排序,然后分两次抽签排定道次:选择排列前四名的运动员或队,抽签排定3、

4、5、6道。选择排列后四名的运动员或队,抽签排定1、2、7、8道。不允许运动员更换组别而参加其他组的比赛,除非有关裁判长认为这种更换公平合理。在预、次、复赛之后,每组至少应录取第1、2名运动员参加下一赛次的比赛。如有可能,建议每组至少

应录取3人。分组后,抽签排定各组的比赛顺序。如有可能,在任一赛次的最后一组和后继赛次或决赛的第一组之间,必须留出的最短间隔时间为:200米及以下各项目为45分钟;200米以上至1000米各项目为90分钟;1000米以上各项目不在同一天举行。

跨栏跑放臵栏架时,栏板后沿应与跑道上放臵栏架的标记后沿重合。所有跨栏跑项目均为分道跑,运动员应自始至终在各自的分道内跑进。运动员在过栏瞬间,其脚或腿低于栏顶水平面,或者跨越他人栏架,或者裁判长认为该运动员有意用手推倒或用脚踢倒栏架,应该取消其比赛资格。组别全程距离栏架高度起点

至第一栏栏间距离最后一栏至终点男子1101.06713.729.1414.024000.914453540少年男子1100.91413.729.1414.024000.840453540组别全程距离栏架高度起点至第一栏栏间距离最后一栏至终点女子1000.840

138.5010.504000.762453540少年女子1000.762138.5010.504000.762453540组别全程距离栏架数量栏架高度起点至第一栏栏间距离最后一栏至终点少年男子200100.762161913少年女子200100.7

62161913少年男子乙组110100.91413.728.7017.9830080.840153540少年女子乙组100100.8401381530080.7621535403000米障碍每整圈应设五个障碍,水池栏架为其中第四个障碍。障碍应均匀分布,各个障碍之间的距离约为一圈标准长度的五分之

一。障碍赛跑标准距离为2000米和3000米。3000米障碍赛跑必须越过28次栏架和7次水池。在3000米障碍赛跑中,从起点至第一圈开始处之间不放置障碍栏架,待运动员进入第一圈后再在这段距离内放置。障碍栏架高度,男子应为0.9

14米(±3毫米),女子应为0.762米(±3毫米)。男女栏架宽度至少应为3.96米。所有栏架顶端横木的横截面应为12.7厘米×12.7厘米。运动员必须越过或涉过水面。凡踏上水池两边的任意一边或在过栏瞬间,其脚或腿低于栏架顶端水平面者,均应

取消其比赛资格。接力赛跑各项接力区应在跑道上画出5厘米宽的横线,标明各段之间的距离和接力区中心线。每个接力区长度为20米,在中心线前后各10米。4×400米第一接力区(4×200米第二接力区)的中心线与800米起跑线相同。起、

终点线(第一直、曲段分界线)前后各10米之间的距离为4×400米接力的第二、第三接力区。4×100米和4×200米接力项目,第二、三、四棒运动员可从接力区后面10米以内的地方起跑。应在每条跑道上标明此预跑线的位置。当接力的全程或第一棒为分道跑时,运动员可在自己的分

道内用胶布做一个标志,其最大尺寸为5厘米×40厘米,颜色应明显区别于跑道上其他永久性标志。标志物:运动员必须手持接力棒跑完全程。如发生掉棒,必须由掉棒运动员检起。允许掉棒运动员离开自己的分道检棒,但不得因此缩短比赛距离。在所有接力比赛中,必须在接力区传递接力棒。接力棒的传递开始于

接力棒第一次触及接棒运动员,接棒运动员手持接力棒的瞬间才算完成传递。仅以接力棒的位置决定是否在接力区内完成接力,而不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或四肢的位置。在接力区外传接棒将被取消比赛资格。一旦接力队开始比赛,只

允许该队有两人作为替补队员参加后继赛次的比赛。替补队员应是已报名参加运动会的接力或其他项目比赛的运动员。田赛项目总则在比赛区域的准备活动:比赛开始前,每名运动员均可在比赛区域在裁判员监督下按抽签排定的顺序练习试掷或试跳。(1)助跑道或起跳区(2)各种器械(3)投掷圈或落

地区地面一旦比赛开始,即不允许运动员使用下列内容进行练习:助跑标志如无大会提供标志物,则运动员可使用胶布。在使用助跑道的田赛项目中,应沿助跑道旁放臵标志物,跳高助跑的标志物可放臵在助跑道上。比赛顺序运动员应按抽签排定的顺序

参加比赛。如果有及格赛,则决赛的顺序应重新抽签。试跳或试掷除跳高和撑竿跳高外,在其他田赛项目中,如参赛运动员多于8人,每名运动员均有3次试掷或试跳机会,有效成绩最好的前8名运动员可再试掷或试跳3次。当运动员

人数只有8人或少于8人时,每人均有6次试掷或试跳机会。无论参赛运动员人数多少,在前3次试掷或试跳结束后,应对运动员的成绩排序,后3次的试掷或试跳顺序应与前3次试掷或试跳后的排名相反。除跳高和撑竿跳高之外,在任何一轮

比赛中,不允许记录运动员一次以上的试掷或试跳成绩。及格赛田赛项目中,参赛运动员较多时,应举行一次及格赛。所有运动员必须参加,通过及格赛获得决赛资格。及格赛成绩不能成为正式比赛的成绩。运动会超过三天,建议在高度

跳跃项目的及格赛与决赛之间安排一天休息。应由技术代表决定及格条件、及格标准和进入决赛的运动员人数。至少应有12名运动员进入决赛。远度项目每名运动员最多三次试跳(掷)机会。一旦运动员达到及格标准,即不得继

续参加及格赛。比赛时的阻挡在田赛的某一次试掷或试跳中,由于任何原因使运动员受阻,有关裁判长有权给予其补试机会。延误比赛田赛项目比赛时,运动员无故延误试掷或试跳时间,将导致不许起参加该次试掷或试跳,并记录为该次试掷或试跳失败。田赛各项时限:仍在参赛的运动员人数单项全能跳高撑竿跳高其他项目

跳高撑竿跳高其他项目3人以上1111112~3人1.5211.5211人352*3*连续试跳(掷)232232*此处给予的试跳时间,只有当剩1名运动员,而且之前一次试跳也是他时才适用。应设置向运动员显示剩余时间的时钟。此外,一名裁判员在时限尚

余15秒的时间内,应持续举起黄旗或以其他方式示意。离开比赛场地在田赛项目比赛中,运动员得到许可,在一位裁判员陪同下,可以离开该项目的比赛场地。变更比赛场地有关裁判长认为客观条件证明有必要时,有权变更比赛场地。此类变更应在赛完一轮之后进行。不得因风向和风力的变化变更比赛场地

。比赛成绩每名运动员均应以其最好的一次试掷或试跳成绩,包括因第一名成绩相等而进行的决名次赛的成绩,作为其最后的决定成绩。高度跳跃项目通则比赛开始前,主裁判应向运动员宣布起跳高度和每轮结束后横杆的提升高度,此计

划直至比赛中只剩下一名已获胜的运动员或出现第一名成绩相等时为止。运动员可以在主裁判事先宣布的横杆升高计划中的任何高度上开始试跳,也可以在以后任何一个高度上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试跳。允许运动员在某一高度上第一次或第二次试跳失败后,在其第二次或第三次试跳时请求免跳,并在后

继的高度上继续试跳。运动员在某一高度上请求免跳后,不准在该高度上恢复试跳,除非出现第一名成绩相等的情况。即使所有其他运动员均已失败,一名运动员仍有资格继续试跳,直至其放弃继续比赛的权力。除非比赛中只剩下一名运动员,并且他已获得该项目比赛的冠军,否则:(1)跳高项目每轮之后,横杆升高不

得少于2厘米。撑竿跳高项目每轮之后,横杆升高不得少于5厘米。(2)横杆升高的幅度不得增大。当某运动员已在比赛中获胜时,有关裁判员或裁判长应该征求该运动员的意见,由该运动员决定横杆的提升高度。(全能比赛不适用)在全能比赛中,跳高项目每轮的横杆提升高度均为3厘米,撑竿跳高项目每轮的横杆提

升高度均为10厘米。测量所有测量应以厘米为单位,从地面垂直量至横杆上沿最底点。裁判员应在比赛前清楚辨认横杆的下面和前面。应将横杆的各面始终朝向原来的方向。每次升高横杆后,在运动员试跳之前,均应测量横杆高度。当横杆放置在纪录高度时,有关裁判员必须进行审核测量。如果自上一

次测量纪录高度后,横杆又被触及,在后继的纪录高度的试跳之前,裁判员必须再次测量横杆高度。跳高比赛运动员必须用单脚起跳。(1)试跳后,由于运动员的试跳动作,致使横杆未能留在横杆托上。(2)在越过横杆之前,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分触及立柱前沿(离落地区较近的边

沿)垂直面以外的地面或落地区。如运动员一只脚触及落地区而裁判员认为他/她并未从中获得利益,则不应因此原因而判该次试跳失败。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判为试跳失败:助跑道的长度不得短于15米。举办规则第12条1(a)(b)和(c)的比赛,助跑道长度至少应为

20米。条件允许时,助跑道长度至少应为25米。起跳区应保持水平。器材跳高架应有足够的高度,至少应超过横杆实际提升高度10厘米。两立柱之间距离为4.00---4.04米。横杆两端与立柱之间至少应有1厘米的空隙。落地区落地区不得小于5米×3米。跳高

比赛时,跳高架立柱与落地区之间应有10厘米的空隙,以免由于落地区移动而触及立柱,以至横杆掉落。撑竿跳高比赛运动员可要求向落地区方向移动撑竿跳高横杆,并可移动至(距运动员最近的横杆边缘)从插斗前壁顶端内沿向落地区方向80厘米之内的任一位置。出现下列情

况之一者,应判为试跳失败:(1)试跳后,由于运动员的试跳动作,致使横杆未能留在横杆托上;(2)在越过横杆之前,运动员身体和所用撑竿的任何部分触及插斗前壁上沿垂直面以外的地面或落地区;(3)起跳离地后将原来握

在下方的手移握至上方的手以上或原来握在上方的手向上移动;(4)试跳时,运动员用手稳定横杆或将横杆放回。试跳时,撑竿折断,不应该判为试跳失败,应给予该运动员一次重新试跳的机会。助跑道助跑道长度至少应为40米,

条件允许时,可45米。落地区落地区面积不小于5米(不算前端)×5米,落地区边沿距离插斗应为10---15厘米。远度跳跃项目通则测量成绩在所有的远度跳跃项目中,记录测量距离的最小单位均为0.01米,不足1厘米不计。助跑道助跑道长度至少应为

40米,从起跳线量至助跑道尽头。风速测量风速仪应距离起跳板20米,高1.22米,距离助跑道不超过2米。在跳远和三级跳远比赛中,应从运动员经过助跑道旁的标记时开始测量风速,测定时间为5秒钟。测量跳远和三级跳远风速的标记应分别放置在距离起跳板40米

和35米远的地方。助跑不足40米或35米时,则应从其开始助跑时测量风速。跳远比赛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判为试跳失败:(1)在未做起跳的助跑中或在跳跃中,运动员以身体任何部位触及起跳线以前的地面;(2)从起跳板两端之外起跳,无论是否超过起跳线的延长线;(3)触及起跳线和落地区之间的地面;(4)在

助跑或跳跃中采用任何空翻姿势;(5)在落地过程中触及落地区以外地面,而落地区外的触地点较落地区内的最近触地点更靠近起跳线;(6)离开落地区时,运动员在落地区外地面的第一触地点较落地区内最近触地点和在落地区内因身体失去平衡而留下的任何痕迹更靠近起跳线。测量成绩时,应从运动员身体或

四肢的任何部位在落地区内的最近触地点量至起跳线或起跳线的延长线,测量线应与起跳线或起跳线的延长线垂直。起跳板和落地区起跳线至落地区远端的距离至少应为10米。起跳线至落地区近端的距离为1--3米。落地区宽度最小2.75米,最大3米。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跳跃中摆动腿触地不应视

为试跳失败。比赛三级跳远的三跳顺序是一次单足跳、一次跨步跳和一次跳跃。起跳板国际比赛中,建议起跳线至落地区近端的距离:男子不少于13米,女子不少于11米。起跳线至落地区远端的距离不得少于21米。投掷项目器材少年、青年、成年女子少年男子青年男子成年男子铅球铁饼链球标枪4.00

0千克1.000千克4.000千克600克5.000千克1.500千克5.000千克700克6.000千克1.750千克6.000千克800克7.260千克2.000千克7.260千克800克投掷器材的重量:个人保护措施不允许运动员使用任何方式以任何形式对试

掷进行帮助,例如使用胶布将两个或更多的手指捆在一起。除掷链球外不允许使用手套。为了更好地持握器械,运动员可使用某种适宜物质,但仅限于双手。为防止脊柱受伤,运动员可系一条皮带或其它适宜材料制成的腰带。推铅球时,为防止手腕受伤,运动员可在手腕处缠绕绷带。掷标

枪时,运动员可戴一个护肘。投掷圈铅球和链球投掷圈内沿直径应为2.135米(±5毫米)。铁饼投掷圈内沿直径应为2.50米(±5毫米)。圈顶两侧向外各画一条宽5厘米、长至少为75厘米的白线。此线可以画出,也可用木料及其他适宜材料

制成。白线后沿的延长线应能通过圆心,并与落地区中心线垂直。标枪助跑道助跑道至少应长30米,至多长36.5米,条件许可时,应不短于33.5米。应用宽5厘米的两条平行白线标出助跑道,白线之间距离为4米。助跑道前端是半径为8米的一条弧线,运动员应在投掷弧后面试掷。投掷弧可以画出,也可用木料

或金属制成,弧宽7厘米,涂成白色,与地面齐平。投掷弧两端向外各画一条白色直线,线宽7厘米,长75厘米,与助跑道标志线垂直。落地区可用下列方法精确设臵34.92°扇形落地区:在离投掷圈圆心20米处,两条落地区标志线

相距12米,即每离开圆心1米,落地区标志线的横距增加60厘米。除标枪外,各投掷项目落地区标志线的内沿延长线的夹角为34.92°。在掷标枪项目中,应以5厘米宽的白线标出扇形落地区分界线,如果其内沿延长,应通过投掷弧内沿与助跑道标志线内沿的交点并相交于投掷弧的圆心。扇形落地区的夹角

约为29˚。试掷(1)铅球或标枪出手姿势不符合规定;(2)在进入投掷圈内并开始投掷之后,身体的任何部分触及铁圈上沿或铁圈外地面;(3)推铅球时,身体的任何部分触及抵趾板上沿;(4)掷标枪时,身体的任何部分触及投掷区标志线或标志线外地面。如果运动员在试掷中出现下列情况

,则应判为试掷失败:应在投掷圈内完成铅球、铁饼或链球的试掷。应在助跑道内完成标枪的试掷。铅球、铁饼、链球球体(包括器械着地时未触地的任何部分)和标枪的枪尖应完全落在落地区角度线内沿以内,试掷方为有效。运动员在器械落地后方可离开投掷圈或助跑道。首先触及的铁圈上沿或圈外地面

应完全在圈外白线的后面。标枪运动员离开助跑道时,首先触及的助跑道标志线或助跑道外地面应完全在投掷弧两端的白线后边。成绩测量在所有投掷项目中,记录测量距离的最小单位为0.01米,不足1厘米不计。每次投掷后均应立即进行成绩测量:(2)标枪项目中,从标枪尖的首次触地点取直线量至投掷弧内沿,测量线应通过投

掷弧的圆心。(1)从铅球、铁饼和链球球体落地痕迹的最近点取直线量至投掷圈内沿,测量线应通过投掷圈的圆心。推铅球比赛应用单手从肩部将铅球推出。当运动员进入圈内开始试掷时,铅球应抵住或靠近颈部或下颌,在推球过程中持球手不得低于此部位以下。不

得将铅球置于肩轴线后方。掷铁饼运动员使用左右手从护笼中掷出铁饼的最大危险扇形区均为69度。掷链球运动员使用左右手从护笼中掷出链球的最大危险扇形区均为53度左右。掷标枪比赛(3)运动员试掷时,在标枪出手之前,身体不得完全转向背对投掷弧。(2)只有标枪的金

属枪尖先于标枪的其他部位触地,试掷方为有效。(1)掷标枪时应握在把手处,从肩部或投掷臂上臂的上方掷出,不得抛甩。不得采用非传统姿势进行投掷。全能比赛男子十项全能包括十个单项,应在连续两天内按下列顺序进行:第一天:100米、跳

远、推铅球、跳高、400米;第二天:110米栏、掷铁饼、撑杆跳高、掷标枪、1500米。女子七项全能包括七个单项,应在连续两天内按下列顺序进行:第一天:100米栏、跳高、推铅球、200米;第二天:跳远、掷标枪、800米。在可能情况下,全能裁判

长有权决定给予每名运动员在上一项比赛结束之后至下一项比赛开始之前至少应有30分钟的休息时间。如有可能,在第一天的最后一项结束和第二天第一项开始之间至少应有10小时休息时间。全能比赛最后一项的分组,应将倒数第二项比赛后积分领先的运动员分在一组。除此之外,其他每个单项比赛的分组,应根据前一项目取得

继续比赛资格的运动员抽签排定。如全能裁判长认为原来分组不合理,则有权对任何一组重新编排。(1)跳远及各个投掷项目,每名运动员只能试跳(掷)3次。(2)当不能使用全自动电子计时器时,由3名计时员独立计取每名运动员的时间。(3)在径赛项目中,凡一名运动员2次起

跑犯规,应取消其该项目的比赛资格。在任何一个单项比赛中,如果某运动员未能参加起跑或试跳(掷),则不能参加后继项目的比赛,按放弃比赛处理,不能计算总成绩。国际田联有关单项的比赛规则均适用于全能各项目的比赛,但以下情况例外:每项比赛前,应抽签排定运动员的比赛顺序。100米、200米、40

0米、100米栏和110米栏比赛,由技术代表决定各组的运动员人数,使每组最好为5人或5人以上,但不得少于3人。在任何一个单项比赛中,如果某运动员未能参加起跑或试跳(掷),则不能参加后继项目的比赛,按放弃比赛处理,不能计算

总成绩。室内比赛运动场应在完全封闭的室内,应为比赛提供符合条件的照明、供暖和通风设备。比赛场地应包括一个椭圆形跑道,一个用于短跑和跨栏的直道,用于跳跃项目的助跑道和落地区。直跑道直道的分道至少6条,最

多8条,各分道的宽度应相同,包括右侧分道线在内的分道宽,为1.22米(±1厘米)。在起跑线后至少3米以内不得有任何障碍。在终点线前至少10米以内,应清除任何障碍,使运动员有足够的余地在停止前进时不受伤害。强烈建议在终点线前至少应有15米的

空地。标准跑道周长应选择200米。应由两个平行的水平直道和两个半径相等的弯道组成。弯道上的分道至少应有4条,至多有6条。各分道的宽度应相同,分道宽最小0.90米,最大1.10米,分道宽包括右侧分道线。如果弯道呈斜坡状,则建议最大倾斜角不超过18°。椭圆形跑道和分道竞走竞走

的定义竞走是运动员与地面保持接触、连续向前迈进的过程,没有(人眼)可见的腾空。前腿从触地瞬间至垂直部位应该伸直(即膝关节不得弯曲)。裁判在公路竞走比赛中,通常情况下,包括主裁判在内的裁判员人数至少6人,至多9人。场地竞走比

赛时,包括主裁判在内的裁判员人数通常应为6人。所有竞走裁判均应独立行使其工作职责,以眼睛观察为依据进行裁决。警告竞走时,当运动员的动作有违反竞走定义的迹象时,应予以警告。一名裁判员无权对同一运动员相同的犯规予以第二次警告。对运动员警告后,该裁判员应在赛后报告主裁判。严重警告和取消比赛资格

某运动员受到三名不同裁判员的严重警告时,应取消其比赛资格。裁判员取消某竞走运动员比赛资格的提议被称为严重警告。比赛的任何阶段,当运动员的行进方式违反竞走定义的规定,表现出可见的腾空或膝关节弯曲时,均应给予严重警告。饮水/用水和饮料站10公里以下的竞走比赛,根据天气情况,应以适当间隔设置多个饮

水/用水站。10公里以上的竞走比赛,应每圈设置饮料站。此外,应根据天气情况在两个饮料站站中间设置一个或多个只供应水的饮水/用水站。公路路线竞走环行路线的长度,每圈最长为2.5公里,最短为2公里。男女标准比赛距离应为10公里、15公里、20公里、半程马拉松、25公里、30公里、马拉松(42.1

95公里)100公里和公路接力赛跑。公路赛跑10公里以下的各项目,应根据天气情况,以大约2—3公里的适当间隔距离设臵饮水/用水站。10公里以上所有项目,应从起点开始以大约5公里的间隔距离设臵饮料站。此外应在两个饮料站中间设臵只供应水的饮水/用水站,并可根据天气情况

多设臵一些。饮水/用水和饮料站世界纪录允许同一运动员在同一次跑或竞走中创造多项纪录。允许几名运动员在同一次跑或竞走中创造不同的纪录。批准200米及200米以下各项目的纪录,必须申报规定所测量的有关风速数据。如果在跑进方向上测量的顺风平均风

速超过2米/秒,则所创纪录不予承认。申报跳远和三级跳远的纪录,必须申报该项目的风速数据。测量风速时应执行规则中的规定。如在跳跃方向上测定的顺风平均风速超过2米/秒,所创纪录不予承认。承认全能纪录时,全能的各个单项应符合申报单项纪录的条件,但下列情况除外。需要测量风速的项目,至少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任何单项的顺风风速不超过4米/秒;(2)平均风速不超过2米/秒(以各项目测量的风速总和除以项目数量)。成绩相等径赛成绩相等时应采用下列方法解决:在任一赛次中,按成绩录取进入下一赛次时如遇运动员成绩相等,则终点摄影主裁判应

考虑有关运动员的1/1000秒时间。如果成绩依然相等,则有关运动员均应进入下一赛次。如实际条件不允许,则应抽签决定进入下一赛次的人选。决赛中出现第一名成绩相等,有关裁判长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这些成绩相等的运动员是否重新比赛。如该裁判长认定无法安排比赛,则成绩相等的运动员名次并

列。其他名次的运动员成绩相等时,按并列处理。当使用手计时出现成绩相等时,应根据判读的1/100秒成绩处理。远度项目:田赛成绩相等时应采用下列方法解决:如遇成绩相等,应以其次优成绩判定名次。如次优成绩仍相等,则以第三较优成绩判定,余类推。如仍相等,并涉及第一

名者则令成绩相等的运动员,按原比赛顺序,进行新的一次试跳(掷),直至分出名次为止。高度项目:(1)在出现成绩相等的高度上,试跳次数较少者名次列前;(2)如成绩仍然相等,则在包括最后跳过的高度在内的全赛中,试跳失败次数较少者名次列前;(3)如成绩仍

相等:a如涉及第一名时,则在造成其成绩相等失去了继续试跳权利的最低失败高度上,每人再试跳一次。如有关运动员都跳过或都未跳过而仍不能判定名次,则横杆应提升或降低:跳高为2厘米,撑竿跳高为5厘米。他们应在每个高度上只试跳一次,直到分出名次为止。有关运动员必须参加决定名次的每次试跳。b如成绩相等而不涉

及第一名时,则运动员的比赛名次并列。51.814××××00××0×0—-F61.81×××××0000—-E31.81××3××××0×0××000D21.82×0×3×××—-×0××000—-C31.81××3×××—-×0—-×0

×00B11.8400×3××××0×0×000A1.841.821.841.871.841.811.781.751.701.65名次成绩决名次赛失败次数高度顺序高度项目成绩记录表全能成绩相等时应采用下列方法解决:如果总分相等,则以得分较高的单项数量多者为

优胜。如仍然成绩相等,则以任何一个单项得分最高者为优胜。如再次成绩相等,则以第二得分高的单项分数较高者名次列前,并依此类推。方面单项全能起跑第一次起跑犯规给予警告,之后每次起跑犯规都取消比赛资格两次起跑犯规取消比赛资格风速2米/秒超风速

4米/秒超风速高度项目升高计划递增跳高不少于2cm,撑竿跳高不少于5cm,只剩最后一名获胜者时,提升高度须征求本人意见。升高计划自始不变,跳高每轮的提升高度均为3厘米,撑竿跳高每轮的提升高度均为10厘米,只剩最后一名运动员时,也须按升高计划执行。远度项目只有8人或不足8人,每人有6

次试跳(掷)机会;超过8人每人有3次机会,有效成绩最好的前8名,再有3次机会每人只有三次试跳(掷)机会名次判定以决赛成绩排定名次以各单项得分之和排定名次全能与单项规则区别比较:记录符号径赛“时、分、秒”为“∶、∶、.”。如:马拉松2∶09∶44.32。田赛高度项目:成功=○失败=×免

跳=-特殊情况请假=-△兼项请假=△远度项目:成功=记录成绩失败=×免跳(掷)=-弃权=○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9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