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球类运动的基本技术》教学设计4-八年级体育与健康【华东师大版】.doc,共(6)页,8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219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课题名称: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运球游戏:绕障碍接力年级:八年级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教学中侧重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技术动作,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从而为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做
铺垫。课堂中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到启发、点拨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虽然变向运球技术在过程性考核——篮球运球绕杆中运用较多,但在教学中并没有把变向运球技术单拿出来进行教学。所以
,本课选择“篮球体前变向运球”作为主教材,其目的主要是想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变向运球技术,提高学生篮球运球绕杆的成绩。另外,针对多数学生在篮球运球绕杆练习中存在变向时蹬跨、转体和探肩慢这一问题,所以把教学重难点设定为变向运球时转体、探肩及变向时外侧脚蹬地并快速跟进。在教学中向学生讲清变向运球在技
战术中的运用和重要性。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让大多数学生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变向运球技术。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建立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概念,明确学习的目的性。2、技能目标:80%的学生能初步做出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基本动作,多数学生跨步、探肩、换手运球的动作连贯。发展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3、情感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体验在游戏中运用所学技术,使学生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师生情感融洽,兴趣高,积极主动
,协作配合,在活动中身心得到满足。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用身体和异侧手臂掩护球及降重心。教学难点:人与球协调配合。设计思路1、体前变向运球技术是一节新授课,通过体前变相运球的学习,提高学生快速运球时遇到阻击的应变能力。另外,为了让学生更
好的掌握变向运球技术,在专项准备部分安排了原地左右手交替变向运球练习,加深学生对变向运球的手型及触球部位的了解,为顺利进入主教材打下基础。2、教师的讲解、示范,使学生建立一个完整、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通过的变向运球练习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变向时的手型、触球部位以及身体姿态的变化,明确学习的目的性。3、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先从原地变向运球开始,逐渐过渡到行进间变向运球,遵守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原则。“巡视指导”、“个别与集体纠错相结
合”,展开教与学活动。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体会变向时手触球的部位及用力方法,最后,通过篮球绕杆接力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变向运球技术,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主要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资源(一)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法、学生练习法、纠正错误法、游戏比赛法等。(二)学法:采用观察、模仿练习、自主学习、小组互助等方法,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教学资源:篮球41、标志桶20个、篮球场。教学流程示意图导入与热身学习探究游戏健身恢复身心教学过程一、开始
准备部分(这部分教学用时约9-10分钟)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相互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提出教学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练习争取达成教学目标;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3、运球慢跑4、球操2、游戏二、课的基本部分(教学总用时约2
7-28分钟)(一)对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动作进行释义1、对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进行定义2、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作用(二)在这一环节活动中设立了以下教学步骤:1、运球练习:a、急停急起运球b、两人迎面运球碰面急停击掌
继续运球2、引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①体前换手“V”字运球②原地运两次换手运球③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换手、转体、跨步)④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向前推进运球⑤两人面向运球突破后快速推进⑥集体纠错:(降重心,快节奏换手运球)⑦、教师小
结:即总结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又指出动作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二)游戏:过障碍接力比赛学生分组运球接力并进行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比赛中提高运球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要求:学生
要遵守自创游戏规则。四、课的结束部分(这部分用时约2-3分钟)1、放松活动:师生共同做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2、小结(引导学生畅谈本课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小结,总结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表扬优秀、鼓励进步、提出希望。)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收拾器材。教学效果预计本课为了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积极
锻炼,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发展和满足。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上采用了多样性、趣味性、灵活性、多层次的练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评价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预计75%—80%的学生能掌握运球的
基本要领,知道触球部位。较好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全课练习密度:35—40%,全课平均心率:110—130次/分《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案内容:1、体前变向换手运球2、游戏:运球绕障碍迎面接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建立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概念,明确学习
的目的性。2、技能目标:80%的学生能初步做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基本动作,跨步、探肩、换手运球的动作连贯。发展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3、情感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体验在游戏中运用所学技术,使学生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师生情感融洽,兴趣
高,积极主动,协作配合,在活动中身心得到满足。教学重点:变向快,低重心。教学难点:人与球的协调配合。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法学法及组织要求时间导入与热身课堂常规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检查人数。2、师生问好。3、宣布本课的学习内容,提出目标和要求。4、安排见习
生。组织1:△××××××××××××××○○○○○○○○○○○○○○要求:服装整齐,精神饱满,动作快、齐、静。2′热身活动1、慢跑带球裂、并队跑2、熟悉球性拨球练习球绕环运动胯下“8”字绕球高低运球练习3、游戏:钻“山洞”方法:人手
一球,第一、三排向后转,分别与二、四排组成一个洞穴,第一排第一个同学运球出发钻洞穴,然后第二排的第一个运球跟上,穿过洞穴后继续搭成洞穴的一部分,后面的同学依次进行,先到者为胜。组织2:裂、并队跑组织3:钻山洞要求:动作到位,充分活动各关节。3′学1、技
术讲解a、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释义当对手堵截运球前进路线时,突然换手运球向左或向右改变运球方向,借以摆脱防守的一种运球方法。b、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作用摆脱防守,便于组织进攻。组织4:○○○○○○○○○○○○○○△××××××××××××××24—26′
习探究2、技术动作学习a、运球练习:行进间运球急起急停两人迎面运球碰面急停击掌继续运球b、引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①动作方法:以右手为例,运球队员从对手右侧突破时,先向防守左侧做变向运球,当对手向左侧移动时,运球队员突然按拍球的右后上方,使球经
自己体前右侧反弹至左侧前方,同时右脚向左前方跨出,上体左转,侧肩挡住对手,同时换左手按拍球的后上方,左脚跨出并用力蹬地加速,从对手的右侧突破。重点:变向时重心要低,转体探肩,蹬跨突然,还原快速有力。换手变向后加速要快。c、技术练习:①体前换手“V”字运球②原地运
两次换手运球③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换手、转体、跨步)④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向前推进运球⑤两人面向运球突破后快速推进⑥集体纠错:(降重心,快节奏换手运球)A、重心太高B、过人节奏慢解决方法:A、防守队员用手臂降低学生重心,B、防守队员将手臂降低进行干扰使其快节奏运球。⑦集体练习⑧两人面对拉开距
离练习⑨小组展示组织:○○○○○○○○○○○○○○△××××××××××××××要求:遵守纪律,认真听讲。教法: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3、教师找动作好的同学做示范,进行
技术分析;学法:1、看清示范,明确具体要求;2、听指挥练习。××○○××○○××○○↓↓↓↓10次10次20次游戏健身运球绕障碍迎面接力方法:分成人数相等八队两两对应成一纵路站在端线后面,听到口令后从一端线运球绕障碍物运球到另一端线把球交给对方依次进行,最先完成的一组获胜。规则:不许碰倒杆,不允
许抱球跑组织:×××××→×××××→○○○○○→○○○○○→1、积极投入。2、遵守规则。6—8′恢拉伸1、回收器材;2、协作放松练习;××××××××××××××复身心小结3、本课小结,布置课后作业;4、师生再见!△○○○○○○○○○○○○○○要求:自然放松,
调整呼吸。3′预计生理曲线图015204045练习密度练习密度:36%—38%平均心率:115-125次/分最大心率:135次/分场地与器材标志杆篮球篮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