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9课 对外开放》PPT课件1-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ppt,共(35)页,1.199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0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目标知道经济特建立的目的、过程及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及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大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外开放的目的,步骤,成效。难点:首先在深圳等地创办经济特区的原
因及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材料一:据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的统计,1978年,全国农民每人年平均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仅有74.67元,其中两亿农民的年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一角一分钱,1.9亿人每天能挣到一角三分钱,
……1978年,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农民生活水平不如五十年代。——杨继绳《毛泽东时代的社会结构》材料二: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1957年是637元,1978年仅是644元。据威海统计局记录,威海职工工资:1949年是40元,1978年
仅是702元。——林蕴辉《国史札记》材料三:1978年,我国企业每个职工平均创造的价值只有0.9万元人民币,而美国为6.5万美元1952年到1983年,国家向重工业投资4150亿元,同期重工业给国家积累的资金只有8150亿元。材料四:1972年,中国政府曾明确表
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中国也不向外国输出资本。1974年外贸部的一篇文章也明确表示:“社会主义国家根本不会引进外国资本。”教师导入:同学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需要对外开放吗?贫困的中国农村,困窘的中国城市,低效的中国企业,封闭
的中国社会决定了中国要实行对外开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课堂。经济特区的建立合作探究一1、中国的对外开放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跨出了第一步?这种方式是谁提出来的?2、这种方式开放了哪几个城市?设置经济特区邓小
平经济特区的建立厦门汕头深圳珠海国家为什么会选择这几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毗邻港澳、重要侨乡位于深圳市中心的大型宣传画《小平同志在深圳》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1985年,深圳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创造“深圳速度”。日新月异的深圳(地王商业大
厦)改革前后深圳的对比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邓小平视察深圳“25岁,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都市;25年,用前无古人的速度领跑经济;这个城市的名称,不止代表地点,它代表关于时间的观念,也代表重若生命的效率。”──2004年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评选提问开放前的深
圳现代化的深圳271130225634224927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198019972002200420051980-2005年深圳市生产总值增长趋势深圳市生产总值(单位:亿元)1980-2005年深圳市生产总值增长趋势1、有利于吸收侨资、外资2、学习国外先进的科
学技术和管理经验。3、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的设置厦门汕头深圳珠海海南岛毗邻港澳、重要侨乡1988年4月,中央批准海南建省和经济特区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合作探究二沿海开放城市14个沿海城市逐步开放请同学
们找一找:14个城市中上海浦东上海浦东开放(图中挥手者是朱镕基)浦东开发区已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上海浦东金融贸易区经济开放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内地开放(沿江、沿边、省会)经济特区→沿海
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沿江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沿边内地省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合作探究三什么是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机遇: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等。挑战: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水
平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等。根据材料讨论回答;本课以我国的对外开放为主线,设计了三大板块: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和加入世办贸易组织。其中对外开放的过程:第一步:建立经济特区,第二步:
开放沿海开放城,第三步,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第四步:内地;成效: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学生通过分析材料,思考问题,完成对对外开放的理解。zxxk总结梳理整合提
高同学们,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新使命,相信通过我们今天的努力学习,通过我们明天的开拓创新,我们美好生活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