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设计2-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

DOC
  • 阅读 5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16.925 KB
  • 2022-11-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设计2-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设计2-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设计2-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共(3)页,16.92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06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一、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外交三大政策的原因、内容和意义。(2)了解和平共处五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和实践,理解它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3)掌握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原因和意义。(4)掌握中美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正确分析它对中国外交以及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5)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

四项原则,分析在此四项原则指导下,我国取得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巨大成就。(6)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方针的新发展及中国外交取得的新成就。2过程与方法:(1)学习建国初期外交三大政策和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比较,帮助学生学会比较

历史问题的方法。(2)通过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以及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这一段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历史事件。(3)通过列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外交成就,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图表总结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4

)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资料,举办小型展览会,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学会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真正在世界上站立起来了。(2)通过中美建交史实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在国际关系中没

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3)通过学习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外交适应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建设的需要,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为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提出和运用。理由:中国是和平共处五原则的倡导者和忠实执行者,其包容性和开放性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内容,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体

现,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课第一个框目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和影响。理由: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突破,西方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彻底打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西

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孤立的政策,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而其中的关键就是中美关系的正常化。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新成就。理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外交方针的具体内容,采取“走出去

”的外交战略,展开多边外交,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促进了国内的经济建设和政治体制的改革。难点1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与建国初期的“三大政策”之间的关系。2怎样理解新时期我国与一些大国之间建立的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三、教学内容(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国政府同印度和缅甸政府分别发表联合声明,确定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作为

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从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宣告诞生。新中国即将诞生时,毛泽东同志就在一系列文章中反复论述了新中国同各国建交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50年代初期,毛主席还多次强调,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和平共处。从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我国同19个国家建立了外

交关系,其中7个是邻国。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外交的参与决策者和直接领导者,遵循毛泽东的上述思想和决策,总结建国后的外交实践和国际关系史经验,1953年底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成立后就确定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赖嘉文代表印方当即表示完全同意周总理提出的五项原则。(二)出席万隆会议这次会议的参加者是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都反对殖民主义的侵略,但因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国家利益,存

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主张。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同——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等。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原因: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也

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②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政府的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没能恢复。③20世纪70年代,由于苏联的存在以及西欧、日本的崛起和越南战争的影响,美国的霸权地位开始有所衰落。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⑤中国此时在内政、外交上取得

许多成就,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扩大。意义: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的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也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四)中美建交:原因:从美国的角度看,在20世纪60年

代末,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苏联的严峻挑战;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也难以继续下去了;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难以自拔;自身的经济实力下降,霸权地位相对衰落。从中国的角度看,那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在中苏边境、中蒙边境陈兵百万,构成了对中国安全的重大威胁;为了便于解决台湾问

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业;加之中国此时国际地位的提高。诸多因素结合起来有力地促成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影响:(1)促进中美建交步伐加快。(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2)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受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冲

击,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订《联合声明》,中日关系实现了邦交正常化)(3)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四、教学评价设计120世纪50年代中期

至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成就非凡。请回答:(1)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是什么?与旧中国的外交相比,你有什么感想?(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什么实行多边外交

政策?当前中国是如何维护国家利益的?2课后访问中国外交网站,搜集反映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外交成就的图片,按不同的时段进行归类整理,举办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型展览会。3一个国家的外交是这个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同时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对于这个问题,一种说法是“弱国无外交”;一种说法是“无论强国、弱

国、大国、小国,都有外交,且外交上一律平等”。请你结合1840年以来中国外交的有关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7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