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2-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

DOC
  • 阅读 8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39.000 KB
  • 2022-11-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2-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2-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2-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2-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2-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2-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doc,共(10)页,3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03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

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照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

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

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看到这一份《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创刊于1948年,由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报名。1949年,中共中央决定以《人民日报》为党中央的机关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人民日报》的

头版头条和社论往往反映了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党和政府的政策调整。因此,《人民日报》也是我们在学习、研究中国现代史时可以参考的较为可靠的史料来源之一。我们现在来解读这一张报纸,刊登的是1958年得一则头条新闻,这

一头条是什么?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让我们在看到2017年《人民日报》的一则报道。(据《人民日报》报道:(2017年)10月15日,由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在河北邯郸进行现场测产。经过实打实收,水稻平均亩产达到1149.02公斤,再创单季

亩产新高。)请同学们思考:这两组数据的差异说明了什么?半个世纪前我国的农业水平是否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说明当时关于水稻产量的报道显然违背了客观规律。如此权威的《人民日报》为何会报道这样的新闻呢?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解答这个一疑虑。1956年,社会

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那么,还有什么疑问是中国共产党亟待解决的呢?这一问题就是:社会主义建设该怎样展开?面对充满期待又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需要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一条正确的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所以我们将1956年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这一时期称作探索时期。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建立的新形势下,为了全面的总结经验,确定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政策,中国共产党于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6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一新闻。

9月28日大会闭幕,《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大会经过充分的讨论,一致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份政治报告。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报告中的文字,报告指出,本次会议主要提出和解决了哪些问题?(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

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

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个任务是很艰巨的,我们必须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采取正确的政策,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来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

决议》报告指出:本次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当时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这个任务是艰巨的,也是伟大的!报告最后强调:“我们就一定可以尽可能迅速地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定可

以”表现了党和政府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定决心,“尽可能迅速”表现了党和人民当时怎样的愿望?迫切要求改变我国落后经济状况的面貌。这时,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作出了一系列理

论,创造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鼓舞着领袖和普通百姓对未来的美好梦想。然而,当对梦想的追逐变得狂热时,人们逐渐忽视了理性的声音。这是1958年5月的一张《人民日报》,通过这张报纸你

能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国家大事吗?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观察这两张报纸,你能告诉我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吗?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的内容是?同学们认为“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应

该是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谈了自己的想法和理由。那么,当时党和国家的决策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报!总路线制定后,《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力争高速度》。在社论中强调“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为了尽快地把我国建成为

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57年,《人民日报》社论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大跃进”,于是1958年起,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家通过一段视频,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突出表现有哪些?有什么特点?带来什

么影响?大跃进运动中,大家大炼钢铁,人们简单地以为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就是炼钢。但是炼钢的设备极其简陋,练出来的钢铁远远达不到要求,造成了物资的浪费。而课堂开始我们看到的这一篇新闻也是大跃进时期的产物,人们普遍虚报农业产量,当时报道大多都违

背了客观规律,许多夸张的漫画和标语也频频出现,浮夸风盛行。为了适应大跃进全民动员的需要,农村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发展起来。视频的第二个片段就是人民公社的一个突出现象。吃公共食堂。在这么一个公共食堂吃饭不需要交钱,不需要

刷卡,只要你按时和村民们一起到田间劳作,干多干少都吃饭,干好干坏都吃一样的饭,这样会带来什么呢?最后如此脱离实际、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没有实现人民的愿望,反而导致了什么后果?分析这组数据图。在1960年,死亡率

达到最高,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达到半个世纪最低。这反映出在1960年人们的生活状况十分恶劣。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直接折射出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说明这个时候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的这三年,被称作“三

年苦难时期”。那如何解决疯狂带来的后果呢?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由于中共中央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通过四年的时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有失误,从失误中总结经验教训,进行改正,国家才能继续前进。那我们也站在前人已总结好的经验

中,分析一下当时出现失误的原因,从中能得到什么经验教训?阅读材料,一起来分析一下。1966年,正当我国克服了国民经济中的严重困难,胜利完成调整经济的任务时,“文化大革命”发生了。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人民日报》刊载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公报》!

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后来逐渐又形

成了两大反革命集团,分别是?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这两大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的权威,在全国煽动内战闹革命,全国陷入空前的混乱中,下面请同学们结合书本和我给出的图片重现当时的混乱场面。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

口号煽动下,许多地方的造反派组织打、砸、抢;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党政机关也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1968年,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中出现了这样一段文字“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

路当权派刘少奇,是一个埋藏在党内的叛徒、内奸、工贼”。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并遭受了残酷的迫害,这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在批斗中,刘少奇曾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悲愤地抗议道: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要罢

免我,要通过全国人大,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国家。我个人也是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刘少奇案最能说明文化大革命给当时中国哪一方面造成严重破坏?民主法治建设。在十年文革期

间,两个反革命集团相互配合、利用,只为篡夺中央大权。然而,最后他们都以失败告终。请同学们阅读书本,结合我给出的图片,讲述两大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的过程。1976年10月23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报道了这一喜讯:《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的伟大胜利》。得知党中央

粉碎“四人帮”的消息,全国人民衷心拥护、奔走相告,各地还纷纷举行盛大集会和游行,热烈庆祝这一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文革的发动,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的不过是沧海一粟,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在之后的历史探索中,慢慢的

了解更多,对这类复杂的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那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在今天简单的学习中,得到一些感悟和启示呢?回顾这20年的探索之路,我们可以看出,为了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年轻的共和国曾经经历过如此艰难的历程,而正是为了国家的真正独立和富强,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建设新中国的探索也完全没有停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第三个子目“建设成就”,进行知识点的整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中取得了哪些具体的建设成就,快速记忆之后,请两位同学来进行一场知识小竞赛。通过简单的活动,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探索时期的建设成就。这

个时期也涌现了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大家看到老师给出的图片,有哪几个典型代表呢?下面给五分钟的小组讨论时间,各组选择其中一个英雄人物,讲述他的事迹以及你从中得到的感悟。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都深深体会到了建设者们的艰辛,感受到了他们的奉献。在这些模范人物的身上你学习到了哪些优秀的品

质?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热爱人民、鞠躬尽瘁;“铁人”王进喜不怕困难、艰苦创业;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这些模范人物身上体现了哪些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富强、爱国、敬业、友善。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说法虽然是2006年才

出现的,但其实中国人民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

看到:无论是中共八大的良好开端,还是面对“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甚至是“文化大革命”的重大挫折,都有一群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国人在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正因为这些人一直奉行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才有了我们今

天幸福的生活!最后,我们以顾城的一首诗——《一代人》来结束今天的学习。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还处在“文化大革命”带来的重重困难之中,人们渴望

着一股强劲的新风,吹散笼罩在前进道路上的浓重迷雾,什么是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严峻的现实和美好的理想需要所有中国人对这个重要命题做出回答,正在穿越历史三峡的中国航船期待新的领航者出现,带领人们从黑暗中找到光明。3板书

设计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失误: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成就和模范人物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