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2课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2-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ppt,共(16)页,3.133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9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兼容并包》也作《北大钟声》,是一幅描绘五四时期在中国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群体的油画作品。画中人物有圭角毕露的陈独秀,留学海外的胡适,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穿长袍拖长辫却精通六国语言的辜鸿铭,李大钊、蔡元培、沈尹默、马叙伦、周作人
、钱玄同、梁漱溟、刘半农。1917年,他们齐聚北大,北大一时间成为大师云集的场所,“新潮”与“故国”对垒,白话与文言相争,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故名“北大钟声”。辜鸿铭鲁迅陈独秀胡适蔡元培李大钊那么,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一起的呢?学习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
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3.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学习他们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思
。史料展示,获取信息“本大总统躬膺(yīng)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申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大总统祭圣告令》1915年袁世凯承认“二十
一条”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蔡济民《书愤》(节选)国内封建复辟势力依然强大帝国主义侵略依然严重威胁中国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周恩来“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陈独秀(187
9--1942)《青年杂志》《新青年》)图片展示人物扫描“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
由发展。——蔡元培《致<公言报>函并答林琴南君》这句话反应了蔡元培怎样的教育精神?课前油画《兼容并包》,现在大家知道是什么让大家走到了一起吗?蔡元培(1868-1940)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
他族,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于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敬告青年》设问:从陈独秀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观点吗?“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致光明世界。我们现
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其内涵是什么?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吃下去罢,
——病便好了。”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不多工夫,已经全在肚里了……“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去。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第六卷第5号上民主与科学虽然是拯救国民、重塑国魂的一剂良方,但是推行时,却受到了封建思想的阻挠,想要进一步推广民主与科学就必须破除封建旧思想旧道德。合作探究结合鲁迅的《药》思考陈独秀为何要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凡事总须研究,才会
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设问:鲁迅的这部小说斗争矛头指什么?1915孙
中山与宋庆龄结婚照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设问:请结合材料谈谈你认为何为新道德,何为旧道德合作探究: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文化,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儒家思想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精神工具。北洋
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复辟帝制,大力尊孔复古,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进步。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一条是思想战线,另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思想上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德。那么在文学战线上,它
倡导的是什么呢?《希望》胡适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须讲
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旧观念重形式难理解新思想重内容好理解陈独秀:《文学革命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
“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此外,“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
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理思想,“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甚至,我们正努力建设的小康社会的“小康”这个概念,也是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自主
探究: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文言文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可是,我们真的要抛弃文言文么?联系前面的旧道德,我们真的就要把旧道德全盘否定么?“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查则无徒”;“随遇而安”、“识时务者为俊杰”郭巨埋儿”;三从四德”;““别尊卑,明贵贱”。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北大1915中文系学生杨振声说:《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
己的时代,……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五四运动回忆录》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接受了一次民主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
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这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具有片面性好书推荐--《白鹿原》《白鹿原》1997年获
茅盾文学奖,其中《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讲述了白鹿原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故事,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与政治运动中的坚守与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