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3-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共(3)页,218.399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92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3.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学习他们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
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思。【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导入:<兼容并包》也作《北大钟声》,是一幅描绘五四时期在中国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群体的油画作品。画中人物有圭角毕
露的陈独秀,留学海外的胡适,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穿长袍拖长辫却精通六国语言的辜鸿铭,李大钊、蔡元培、沈尹默、马叙伦、周作人、钱玄同、梁漱溟、刘半农。1917年,他们齐聚北大,北大一时间成为大师云集的场所
,“新潮”与“故国”对垒,白话与文言相争,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故名“北大钟声”。那么,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一起的呢?一、一本杂志的诞生《新青年》1.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史料展示,获取信息“本大总统躬膺(yīng)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
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申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大总统祭圣告令》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3.“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
并包主义„„无论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蔡元培《致<公言报>函并答林琴南君》这句话反应了蔡元培怎样的教育精神?课前油画《兼容并包》,现在大家知道是什么让大家走到了一起吗?二、品读《新青年》,回望峥嵘岁月近代欧洲之所以
优越他族,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于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敬告青年》设问:从陈独秀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观点吗?“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
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致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
么,其内涵是什么?品读文章二:《药》(第六卷第5号上)合作探究结合鲁迅的《药》思考陈独秀为何要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吃下去罢,——病便好了。”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
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不多工夫,已经全在肚里了„„“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去。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品读文章三:《狂人日记》“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
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设问:鲁迅的这部小说斗争矛头指什么?合作探究: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
道德文化,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品读文章四:《文学改良刍议》(第二卷第5期)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自主探究:随着新
文化运动的开展,文言文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可是,我们真的要抛弃文言文么?联系前面的旧道德,我们真的就要把旧道德全盘否定么?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三、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反思北大1915中文系
学生杨振声说:《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五四运动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