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3-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doc,共(7)页,7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92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课型:新授课一、设计思路:本节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设计教学活动和步骤,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理念,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学生的自主探
究与教师的精典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的升华,二、教
材分析:《中华民国的创建》一课是人教版(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第10课,本课共学习三个子目: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标志着辛亥革命达到高潮,是这场革命取得的两个重
要成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的背景,中国从此开此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三、学情分析:1、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八年级
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课学习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喜欢自我表现,不喜欢老师空洞的说教,因此本课主要侧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2、从知识方面来看,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很大,所以应
该引导学生从互联网上获得知识。还有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弱,课时指导他们学会看图、识图,利用图文结合寻找更多的有效信息,帮助他们学会联系各学科知识,培养他们综合思维和能力。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3.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中华民国的建立后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变化,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2.查阅有关袁世凯的资料,通过“孙中山该
不该让位给袁世凯”的辩论,学会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方法;3.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训练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2.能正确认
识近代中国国情,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性质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六、教学策略与手段启示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师
的启发引导下,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先是用视频导入新课,以此抓住学生的眼球,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知识点的讲授与巩固。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研究活动为基础,侧重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通过探究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查阅有关袁世凯的资料,
通过‘‘孙中山该不该让位给袁世凯’’的辩论,学会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训练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教法:讲练结合、读书指导法、图片展示法、启发式教学法、激情激励法学法:小组讨论交流法
、比较法、合作学习法七、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制作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收集相关历史资料。八、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问候学生好。起立,问候老师好。使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导入新课师:在
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辛亥革命,那么谁能说说1、辛亥革命发生在哪一年?(学生答,老师表示肯定)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师:好,回答非常准确,(接着说下文)那么,辛亥革命还有一个重大成果就是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即中华民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中
华民国的创建》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板书大课题和子课题)师:看过这段视频,大家是不是对中华民国的建立有个大致的粗略的了解啊,好,现在跟着老师详细了解一下中华民国建立的过程。学生答:教材45页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就是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大门。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通过视频和图片,营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历史情境,一是让学生体验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变化,直接切入主题;二是
激起学生兴趣引发探究欲望,在历史情意中导入新课。新课学习一、中华民国的建立二、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果实首先我们看中华民国建立的背景(板书1、背景)师: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纷纷独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有14个省宣布独立,
脱离清政府,清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坠。革命形势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经过多方协商,决定在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所以(马上板书“2、建立”)1911年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
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随后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参议院。以上就是中华民国成立的经过,同学们记住了吗?此处可用课件巩固一下阅读教材认真思考问题;可根据阅读教材内容;学习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领导人.改革措施等内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积极投入本课的学
习。设计个小问题武昌起义的时候孙中山正在国外筹集革命资金,他没有直接参加武昌起义,却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呢?展示几幅不同的图片;出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图片中华民国成立了,是不是就说明资产阶级领导的这次
革命完全胜利了呢?它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了吗?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了吗?没有,由于当时复杂的社会政治形势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问题(板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学生回答:孙中山是中国同盟会的总理,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他的一生都为了满清而奋斗,奔走呼号百折不饶,由于他在革命中的崇高威望,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也是众望所归。学生回答:没有。通过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并理解中华民国的创建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综合能力导出第二个课题指导学生搜集有
关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资料,写出讨论稿,袁世凯是怎样成功窃取革命果实的?教师小结:主要观点:这是由孙中山所处的环境和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性决定的。袁世凯作为当时最大的实力派,外有帝国主义列强帮助,武力逼迫孙中山让学生回答1
.内因2.外因3.根本原因。设四个小组讨论,有人说,没有孙中山的拱手相让,袁世凯就不能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就不会落入袁世凯的手中。孙中山到底该不该让给袁世凯?开展辩论,在活动情境中体验历史,通过辩论
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历史,学会史论结合的方法通过层层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位;内有革命阵营内部成员的支持,制造稳定政局(非袁莫属)的社会语论。再加上袁世凯善于玩
弄政治权谋,对革命党人采取一打一拉的狡猾伎俩导致孙中山在中外势力的夹攻和革命阵营内部妥协派的压力下,势单力薄,无力挽救局势,只好让位给袁世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孙中山又采取什么措施?1.《中华民国临约法》颁布的时间?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3.《中华
民国临约法》的性质?4.《中华民国临约法》的意义?展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图片。《中华民国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它用法律形势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军权,赋予了国民自由的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这也是本科的
一个难点。教材从内容,意义两方面进行叙述过程:各小组由一组、二组、三组、四组按顺序讨论;学生回答的不完整。学生回答: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经参议院制定《中华民国临约法》。1.《中华民国临约法》颁布的时间?1912年3月11日2、《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的内容?主权在民3.《中华民国临约法》的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知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4.《中华民国临约法》的意义?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的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导入课题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渗透内容方面可从国家性质,人们权利政治体制等方面归纳;【意义】方面可通过讨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哪些方面对君主专制制度及封建思想观念进行了彻底的否来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结束专制君权,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伟大意义课堂小结用图片引导学生对本节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出示图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评测练习课件展示一组不同类型的习题,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检测。思考回答看谁回答问题最快而又准确“检测巩固新知识。思维扩展1.归纳
孙中山的主要活动及我们应该学习孙中山的什么精神?(1)活动:创建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提出三民主义、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办黄埔军校等。(2)精神: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的爱国精神,大无畏,不屈学习效果由课上延伸到课下,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意识,情感得到升不挠
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华课外探究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建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锻炼学生善于从身边创设历
史情境并查阅一些历史资料从中得到感悟新中国的建立来之不易。板书设计第10课中华民族的创建一、中华民国的建立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九、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略有些怯场,因此在调动学生方面还略显不足。2、部分问题的设置有些难。在以后的
教学中,我一定会不断改进教学,总结经验不断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