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设计2-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doc,共(2)页,4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92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是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上承辛亥革命,下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对象分析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学生产生了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比较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三)、教学理念分析
为适应历史学科的教学改革,依据课标和学情,本节课采取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采取发现法、指导自读法、组织讨论法、分析概括法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历史、怀疑历史、探究历史、运用历史的能力,完成由“教法”向“学法”的转变,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作品,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历史思维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了解陈独秀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
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二)、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孔教。四、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导入新课情景再现新课探究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新旧冲突1.背景2.概况同学们好,老师好”,
这是今天师生之间的问候方式,你知道20世纪初北大师生之间是如何问候的吗?师生共同体验,了解一场运动使得北大的官僚习气被扫荡一空,是什么运动呢?1.出示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辛亥革命给中国的思想界带来了什么新的东西?2.出示相关的图片
与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袁世凯是在做什么活动?其目的是什么?3.总结当时社会的新旧冲突;4.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进行思想革命的必要性。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下列问题:兴起标志-代表人物—代表人物-重要阵地-提问:北大能成为新
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谁起到关键作用?为了改造北大他提体验北大课堂里师生间问候官气十足的情景,回答问题。认真阅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通过分析,知道唯有对旧的思想上进行彻底的改造,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阅
读教材,快速提取答案。回答相关问题师生共同,激起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把文献资料展示给学生,调动学生的思维,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其思路在不知不觉中随着教学内容运转。学
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出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时间、阵地等,培养学生快速、准确阅读教材,提炼教材的能力。2二、柳暗花明又一村——破旧立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2.提倡民主与科学3.推倒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出怎样的办学方针?
出示油画《北大的钟声》,介绍画面中新旧思想的代表者和旧式学者的典型——辜鸿铭出示图片:镜头一: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皇恩雨露深、帝德乾坤大”镜头二: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镜头三:“烈女殉夫”事例。思考:镜头一反映当时社会哪些“不合时宜”的
现象?镜头二说明了国民思想出现哪些问题?镜头三中,她这么做值得吗?用一个词形容你的感受?解释“民主”与“科学的含义。思考:从这两大口号中,我们能看出新文化运动已经深入到什么层次学习了?出示《文化偏至论》中的一段文字提问:旧文学不利于新思想传播,怎么办?新文化运动以
谁为代表提倡白话文?为什么要提倡白话文?播放视频认真观察图片上的人物、服饰等,感受北大的办学宗旨观察图片,通过分析20世纪初的国人灵魂,感受旧道德对国民的束缚。结合材料回答相关问题。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深入体会“民主”和“科学”的含义,感受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曲折过程。阅读文字材料,分析其中的含义,体
会旧文学的艰涩。观看视频,感受胡适等人的倡导白话文的热情。通播放图片和相关资料,将学生的思想引入历史情景之中,直观教学,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一段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对比,学生能直观地感知二者的区别,很
容易理解开展文学革命的原因。三、千树万树梨花开——新的时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四、感知历史五、课堂小结展示:1919年政治新闻和社会花絮,从这两则新闻,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出示新文化运动中激进、偏激行为的两段材料思考:新文化运动的代表对
传统文化的立场是什么?你们赞成这种立场吗?《论语》课本剧《孔门弟子大PK》以史为鉴,对待新旧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铸造中华文明的新辉煌!学生分角色表演,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用播放新闻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更加生动直观
地展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提高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升华板书设计第12课新文化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旧冲突破旧立新新的时代科学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