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9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2-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doc,共(8)页,9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92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作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的主要事迹,培养归纳有效信息的能力。讲述武昌起义等辛亥革命时期的主要战役,培养口头方式陈述历史事件的能力。知道中华民国成立等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增强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2.方法与过程:列举孙中山早年革命活动,了解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革命、建立民国的主要斗争历程;讨论辛亥革命的
爆发背景和得失成败,增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践行“天下为公”、为建立独立富强的中国而不懈斗争的事迹,学习他们伟大的爱国思想、顽强的斗争意志和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通过客观分析辛亥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和历史作用,认识革命虽2然没能改变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是它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意义。2、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主要讲的中国近代化
的探索,可是封建统治者自救的洋务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也失败了,这就表明他们的救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那么,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呢?这时,从维新派分化而来的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采用革命的方法来挽救民族危亡,发动了辛亥革命。那辛亥革命到底能不能找到中国的出路
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九课《辛亥革命》。二、讲授新课:(1)要求学生在通览教材的时候,对一些明显的知识点,如时间、地点、人物等随手做标记,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2)讲解:山雨欲来忧天下(背景)师:辛亥革命是谁发动的?生
:孙中山师:孙中山先生被称为“国父”。3教师简介孙中山(可以让学生读)师:同学们来看这两则材料,说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怎样的社会现状?生: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生: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生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师:面对中国的现状,中国的革命志士们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斗争,你们知道有哪些?生: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绍兴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师展示:师:这些革
命斗争的结果怎样?生:都失败了教师:展示孙中山的《黄花岗烈士事略》,说说起义虽然失败了,却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绍兴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时间19061907190719071911领导人刘道一、蔡绍南徐锡麟秋瑾孙中山、黄兴黄兴4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
,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生: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一声枪响喜迎新(过程)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第二框,回答以下问题:1、领导机构: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2、革命力量: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3、直接原因:1911年10月9日,共进会制造炸药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4、革命爆发:1911.10.10,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
命党人首先起义。5、成果: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生答:„„师:为什么这次革命叫辛亥革命呢?生:因为这一年是辛亥年。师:对。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还
颁布了法律法规,谁来介绍一下?5生介绍,教师总结。教师展示1912.1.1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宣读的誓词幻灯片教师展示幻灯片上材料题,让学生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
、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材料二中华民国以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材料三国务员(指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总统相让留遗恨(结果)师:展示在袁世凯的胁迫下,1912年2月12日清帝
溥仪宣布退位的诏书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师:通过以上信息,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的最终结果怎样?生: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生:孙中山的大总统的位置就让袁世凯给占了,他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青史幽幽空叹息(意义)师:这
就是辛亥革命整个过程的概括。那么,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6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材料再来回答。材料一: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材料二:“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
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材料三: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
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材料四: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政治—推翻清王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促进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社会—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革师:通过学习辛亥革命,你认为他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前后桌讨论一下。5分钟后,学生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的看法无外乎三种,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或者既有成功又有失败。在同学各
抒己见的基7础上,肯定同学们的观点从某种角度来说都是有道理的。但是结果只有一个,给学生一个提示:衡量革命的成败,关键在于这场革命的成果是否达到它的革命目标。然后具体到辛亥革命这一事件上来。就拿辛亥革命来说,它
的革命目标是反帝反封,也就是说,辛亥革命成败的关键就是它的反帝反封的目标又没有达到。师:先引导学生分析反封的情况:袁世凯上任后,它使用的是儒家思想来控制人们,后来,他还称帝,对中国来说是走了一个皇帝,又有一
个皇帝,中国的封建制度并没被根除,从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在引导学生分析反帝的情况: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是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也就是说,袁世凯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从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反帝
的任务也没有完成。辛亥革命反帝反封两个任务都没有完成,说明辛亥革命最终的结果是失败了。总结: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我们可以这样说,他有成功的一面,因为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补充小知识点:封建帝制从什么时间开始有的?公元前2
21年,秦朝建立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2000多年的时间),使民主和共和深入人心。他又有失败的一面,因为它的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但是最终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辛亥革命失败了,因为它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目标没有完成,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并没有变。
课堂回顾:(略)8教师总结:当今中国,民族独立早已实现。但孙中山先生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夙愿,尚未实现。所以,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担负起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让我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板书设计:辛亥革命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过程性质:意义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1912.03)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爆发武昌起义(1911
.10.10)高潮功绩革命志士的奋斗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