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4课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2-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共(5)页,69.06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9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八上第二单元第4课洋务运动【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洋务运动兴起背景、创办工业的情况(名称、创办者、地理位置、工业类型)等,了解洋务运动口号、目的、指导思想,知道洋务运动的破产,认识到李鸿章对洋务运动的影响以及其局限性,体验民族
危机中中国近代化的艰难。2.过程与方法:观察地图,归纳图表;分析史料,提炼观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洋务派对于国家和民族具有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辩证评价李鸿章和洋务运动;加深理解选择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学习重点】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学习难点】李
鸿章和洋务运动的评价以及人物评价方法【学法指导】小组合作预习、史料问题导引、创设历史情境等【知识链接】1.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含不同产业之间的结构、产业内部的结构)、分配结构、地区结构、能源结构、就业结构、交换结构等。2.洋务:就是指
外国的事物,又称“夷务”,泛指当时一切与外国有关的事务。诸如外事交涉、签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3.近代化,近代化也叫现代化。近代化是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即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在中
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变革等,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4.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
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
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学习过程】一、洋务运动的背景史料1梁启超评价李
鸿章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今日举朝二品以上之大员,五十岁以上之达官,无一人能及彼者,此则吾所敢断言也。——梁启超《李鸿章传》史料2“李鸿章《筹议海防折》”今
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
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指什么?遭受列强侵略。(2)“强敌”强在哪里?洋枪洋炮,工业革命的产物
。2中国国力弱;国家政治体制,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西方列强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制度的对抗;(3)面临“变局”与“强敌”李鸿章认为应如何应对?认为不该守“成法”与“古方”,要进行变革。(二)、关于洋务运动的内容1.借助分析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分析洋务运动从军工开始
的原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师生分析得出:中国的制度比西方先进,只有火器不如人,所以要觅“制器(先进的军事装备)之器(机器及制机器
的方法)”。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时间创办者企业地点特点1861年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时间最早1865年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规模最大1866年左宗棠福州船政局设备最先进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北方“洋务”中心问题二:洋务派发展军事工业遇到了什么问题?官办或官督商办企业把种种官僚病带进
经济活动过程,使之丧失了推动经济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些企业充塞着腐朽的衙门作风,机构臃肿,冗员甚多,官派的总办、会办等大员,大部分是不懂经营管理而又不愿认真学习的庸碌官僚,再加上企业的盈亏盛衰与这些官僚没有直接的利害关
系,营私舞弊倒能饱填私囊,其前途也就不卜而知了。-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创办军事工业的目的是“求富”,结果未能达到。分析原因,ppt显示:资金、燃料、运输。为何资金不够用?军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归军队使用,
是产品,为形成商品,长此以往,军工企业不能养活自己,只能靠政府大量投入,一旦政府投资中断,生产就难以为继;燃料为何没有?山西煤矿号称煤海,但是没有现代化的机器开采设备;仅靠小规模的生产挖掘,不能满足机器大规模生产之需;运输,也因缺乏现代化的道路、大型的
运输工具而跟不上机器生产的需要所以“求强”不成,开始创办民用工业,开始“求富”的历程。“求富”“求强”合在一块,为“富强”。分析富强的关系:富是强的前提、基础,离开富就没有强。富主要指经济,强主要指军事。当然也有单有其中之一的国家:富而不强的有瑞士,经济富裕,军事不强,在战争爆发时均“中立
”;强而不富的,如苏联;又富又强的,如美国。所以洋务运动先求强后求富的秩序颠倒了。当时的李鸿章也与咱们的看法相同,出示史料7。(3)出示表格,了解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洋务派创办的主要民用工业3时间创办者企业地点特点
1872李鸿章轮船招商局上海1878李鸿章开平煤矿天津1893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汉阳1893张之洞湖北织布局武昌筹建近代海军情况舰队名称总吨位布防基地北洋舰队41200大沽、旅顺、威海、营口、烟台南洋舰队19000江苏、浙江海
面及长江口福建舰队9700厦门、马尾文化教育方面情况:材料一:开办新式学堂创办时间学堂名称类别1862京师同文馆外语1863上海广方言馆外语1866福州船政学堂军事1880天津水师学堂军事1885天津武备学堂军事1876福州电气学塾科技1880天津电报学堂科技材料二:1863年,京师同
文馆成立。这是一所培养外语翻译人才为主的学校„„中国近代意义的教育事业正是从这里开始的。„„与之相联系的译书。京师同文馆30年中翻译西书近200部,尤以外交和史地政法一类为多,其中有中国人看到的第一本国际公法。„„从1872年到1
875年,先后有120名幼童被派赴美留学。同一时期,福州船政学堂也曾派遣三十余名留学生分赴英法学习海军。这是名副其实的走向世界了。在这两批留学生中,出过一些近代著名人物。知名度最高的,前一批里有修筑京张铁路的詹天佑;后一批里有翻译《天演论》的严复。—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陈旭麓2、学生合作探求以下问题:(1)从出现时间看,洋务运动最早创办的是什么?(2)都有哪些类型的企业?(3)创办的地点分布有何特点?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个特点的原因?3、老师总结:(1)军事工业。(2)近代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近代教育。(3)主
要分布于沿海地区;因为这些地点自然环境优越(资源丰富、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大;较早开放为通商口岸,自然经济的解体比较快等。(三)关于对洋务运动的积极评价概念分析:(参考《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第39页,有删节)从性质看,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具有双重目的。4从作用上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甲午战争就是一个有力地证明。进步性体现在:①引进了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思想上,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出现,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放眼世界,探求新知;创办新式学堂以及引进外国科技书籍和派人留学等,客观上冲击了封建教育体制的和科举制,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科技外交人才和技术工人,为中国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西学的传入提供了一些条件。③民用工业兴办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教学片断一:出示图表,让学生阅读书本结合所学知识填空,老师通过讲述,一起得出答案内容积极影响创办近代军事
工业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一定抵制作用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筹划海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战斗力,巩固了海防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为近代中国培养一批新式人才有利于封建教育制度的改革材料二:以故事的方式叙述轮船招商局扩大的局
面: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首先遇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竞争。旗昌公司联合其他外国船运公司将运价压低一半,力图一举击垮新组建的轮船招商局。招商局通过吸纳商股、延揽漕运等方式度过了难关。旗昌却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股票下跌一半,濒临破产。招商局决定购并旗昌轮船公司。旗昌没料到收购者竟是轮船招商局,恼羞成怒,将拍
卖价格翻倍。督办盛宣怀依然收购了旗昌。——张研牛贯杰《清史十五讲》据统计“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问题:从轮船招商局的扩大可以反
映出洋务运动的什么影响?师生讨论得出: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一定抵制作用。3、材料四:总算起来,洋务运动所创办的新文化事业大约有30个左右。这个数目,也可以称为“一批”。同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相比,不见得逊色。正是这一
批事业,向中国人传播了声、光、化、电和西方的史地国情,打开了传统文化之外的另一个天地。这是一种真正的智力开发,它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并哺育出戊戌维新的成批志士。问题:从材料归纳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师生探讨得出结论:为近代中国培养一批新式人才。有利于封建教
育制度的改革。(三)关于对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概念分析:(参考《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第39页,有删节)局限性:洋务运动贯彻“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根本排除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等封建思想意识的改造。启示:在近
代中国,仅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进行有限的经济体制改革,不能求得国家富强;不摆脱外国侵略势力的压迫,一切依赖外国,处处仰仗洋人鼻息,只能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5教学片断一:1、出示漫画:观察右图2、老师讲解:洋务运动贯彻“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根本排除对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等封建思想意识的改造。改革不可能会富国强兵。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李鸿章传》晚年李鸿章是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呢?出示图片6、史料15图片6晚年李鸿章史料15李鸿章反思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
,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定不了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
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史料16学者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现代化运动。它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诸如此类开风气之先的业绩,铭刻着筚路蓝缕
的开创者的历史功勋。可是,从全局看,它是失败了的实践。而这个现代化良机所以丧失,说到底是由于历史积垢的重负,是中国传统文化封闭性产生的恶果,创巨痛深。但强者永远注视着未来。愿中国人永远以宽阔的胸怀去拥抱世界。愿打开了的国门永远不再关上。
-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历史积垢的重负,是中国传统文化封闭性产生的恶果,创巨痛深。愿中国人永远以宽阔的胸怀去拥抱世界。愿打开了的国门永远不再关上。这是我的祝愿,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