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1.印象派的画家们》教学设计1-八年级美术下册浙人美版.docx,共(5)页,26.20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896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走近大师——梵高的世界教材分析本课是“欣赏·评述"课,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来完成。通过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作品及艺术风格的介绍、分析,以及梵高的人生轨迹来学习如何来理解和欣赏梵高的创作。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面:(1)印象派的概念;(2)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感受;(3)后印象主义的概念;(4)梵高的
生平。教学中,让学生领略到梵高对色彩和笔触独特的视角以及画面上的表现形式学习欣赏非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2.通过作品欣赏、知识讲解、
了解画家生平故事等一系列活动,感悟印象派作品光与色的关系,尝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景物的色彩变化。3.了解梵高的艺术人生,感受梵高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后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体会梵
高作品对光与色的感受。难点:理解梵高的表现技法。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印象派画家的相关画册。(学生)收集相关作品,准备好画油画的材料。教学过程1.尝试表现,新课导入。(1)同学们好,很高兴有机会来给大家上这一堂课。在这堂课里我要
给大家讲一位十九世纪伟大的荷兰画家的故事。但是在故事开始之前,我们大家先一起回顾一下这个学期的美术第一课《印象主义画家们》。(2)如课中所说,印象主义起源于十九世纪60年代的法国。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兴起的在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
流派,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通过追求光色的变化来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相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具体的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
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印象派新的“光色”技法形成了新的绘画语言,令人耳目一新。2.内容展开,讲授新课:(1)19世纪末,一些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画家开始反对印象主
义。他们的创作超越了印象主义有限的光色表现。他们不喜欢印象主义者在描绘大自然转瞬即逝的光色变幻效果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态度。他们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后印象主义绘画偏离了
西方客观再现的艺术传统,启迪了两大现代主义艺术潮流,即强调结构秩序的抽象艺术(如立体主义、风格主义等)与强调主观情感的表现主义(如野兽主义、德国表现主义等)。所以,在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其主要代表大师是塞尚、凡·高和高更(2)在后印象派中,最重要的艺
术家是梵高。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他自己以及他的生活、内心感受。他的作品,不论是静物《向日葵》、人物自画像《割了耳朵的凡高》、室内画《夜间咖啡馆》,还是风景画《星夜空》,都充满了他对生命的热爱,诉诸了他内心强烈的感情,不仅是他的投影、他的分身,有时候甚
至于赤裸裸地说明了他自己。(3)梵高作品欣赏评析11幅梵高作品选出自己喜欢的画(小组讨论)作品序号相同意见组员姓名首次作品评价(比如色彩、笔触、作品风格、观看的心情感受等。)(4)梵高的绘画生涯前后一共九年,期间在六个地方生活和进行绘画创作。因此美术史上通常按照梵
高在此期间生活的地点来为他划分出六个阶段,分别是纽南时期安特卫普时期巴黎时期阿尔时期圣雷米时期奥维尔时期阶段风格笔触色调心态纽南现实主义块面、线条单调平和安特卫普巴黎印象派点鲜明阿尔后印象主义小笔触强烈喜悦
忧郁圣雷米小笔触、螺旋形灰暗焦躁奥维尔小笔触鲜明平静(5)文森特·梵高于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南部北布拉班特省1869年至1876年,他分别在古庇画行(Goupil&Cie)的海牙、伦敦、巴黎分店就职,遭解雇后前往英
国的拉拇斯卡托(Ramsgate),在寄宿学校服务。他在1877年于多德雷赫特的画店当助理。文森特·威廉·梵高在1878年返回艾登,在布鲁塞尔的传教士培养学校学习3个月。他在没有领到许可证的情况下,于波瑞纳吉的煤矿区开始传教活动。次年由布鲁塞尔传教本部解除传教士职务。他在188
0年下决心成为画家。纽南时期在纽南时,梵高完全埋首于绘画中。第一次,巴黎传来了对他的某些作品有兴趣的消息。春季,梵高创作了现被视为他第一幅主要的作品《吃马铃薯的人》。到了八月,梵高在油画商卢尔斯在海牙的展览橱窗,首次展出了他的作品。在纽南的
期间,梵高的常用的色系是昏暗的大地色调,尤其喜爱深褐色,但却不见任何在他后来的知名画作中,鲜明生动画风的发展痕迹。(当文森特抱怨西奥没有在巴黎付出足够的努力来出售他的画作时,西奥驳覆指它们的色彩太暗淡,没有挤进当今流行的鲜亮印象派画风。)在他待在纽南的二年间,他完成了多幅绘画与
水彩画,及近二百幅的油画。安特卫普时期1885年11月底,梵高决定去安特卫普,在那里的3个月里,他努力的学习绘画并沉醉于其中。在此期间,他了解鲁本斯的绘画,接触到了日本浮世绘,这些都对他此后的绘画历程有很大影响。梵高此时期的作品延续了纽南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沉的笔触
,但他也渐渐使画布变得明亮了些,色彩也丰富了些。巴黎时期1886年2月底,梵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使梵高兴奋,尤其是印象派绘画使他震惊不小。在弟弟提奥的介绍下,梵高认识了很多印象派画家,比如劳特累克、高更、修拉、毕沙罗等。在受到
印象派影响后,梵高的画风发生了变化,画面变得明亮起来。他还在创作中吸收了印象派的一些技法,如点彩法等。这一时期梵高开始了大量的自画像的创作。作品评价《巴黎郊外》作品评价《画架前的自画像》2年后,梵高渐渐厌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他并不满
足于印象派的表现手法和思想理念,而他独特的个性告诉我们,梵高的绘画不属于任何流派,于是梵高带着希望来到法国南部,充满阳光的小城阿尔,迎来了他最辉煌的创作时期。阿尔时期梵高在1888年2月赴法国南部的阿尔勒旅居。作品评价《收获
季节》他租赁房屋,高更于10月来访,12月离去,随后梵高的左耳于1888年12月圣诞节左右被割去一大半。作品评价《割去耳朵的自画像》普遍认为,梵高由于与好友高更发生争执,高更愤怒之下离他而去。梵高因情绪激动而导致精神失常,于12月23日晚挥刀割掉自己的左耳。关于割耳事件的原委,学术界也有不同说
法。两名德国的艺术史研究学者于2009年5月曾提出,梵高的左耳可能是在与高更一次争吵中,高更挥刀误伤而导致梵高左耳被割掉。两人为了掩盖事实真相,维持友谊,而向警方谎称割耳事件是梵高自己动手所为。但此一论点争议性颇高,因此此事件目前尚无任何可靠
解释。圣雷米时期1889年5月8日,梵高自愿来到离阿尔25公里的圣雷米(法语:Saint-Rémy)。他在1890年5月21日去巴黎北部村庄瓦兹河畔欧韦在圣-保罗精神病院接受保罗·嘉舍(PaulGachet)医生的医治。这时的梵高已陷入对精神病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中。他每隔几个月发一次病,但事
后却非常清醒,并且经常到户外作画。令人惊叹的是,梵高在这样的情形下并没有颓废,而是画出了一幅幅更加成熟,更加大胆,更加令人震撼的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许多都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和“视觉冲击”,旋转的线条,粗犷有力,让人感到画家复杂强烈的感情和表达的冲动。作品评价《星月夜》作品评价《柏树》值得一提的
是,正是这时,评论家开始评论梵高,而且卖出了他生前唯一一张油画。梵高与当地人相处愉快,病情也似有好转,但就在1890年7月27日下午,他外出作画时开枪自杀。29日黎明,梵高在提奥身边死去。当时他只有37岁。关于梵高自杀的原因始终存在争论。个人认
为,梵高的自杀并不只是由于精神问题,《麦田上的乌鸦》等作品绝对是画家极其清醒的状态下画的,但这些画暗示了梵高的死亡却是很明显的。当时,梵高像往常一样,拿着油画写生工具从旅馆走出来,但是在他的手里握着一把骗别人用来赶走乌鸦的手枪。一位农夫刚好走过麦田小
道,听到梵高嘴里嘟囔着:[没办法了,没办法了„„]梵高走进麦穗儿摇摆的麦田深处,将枪弹打入腹部,枪声在洒满夕阳的大片麦田上空回荡„„第二天早上,在提奥的看守中,画家梵高安静的离开了人世。梵高死后,从他的衣服的口袋里发现一封写给提奥的信。[亲爱的弟弟,谢谢你寄来的贴心的信和
五十法郎。想写的事情本来很多,可是我想没有用了、听说你的家人平安,我就放心了。生活顺利,比什么都好„„你过去在许多幅画上一直是与我交流的伙伴„„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但你不是我所知的那类商人,我想你依然站在人性的一边,既
然如此,你还指望什么呢?]1891年1月25日,提奥在梵高死后6个月也病逝了。1914年,提奥的遗体被葬在奥维尔梵高墓之旁。在教堂四周的麦田里,可以看见梵高兄弟两人的坟墓,默默并排在大墙左侧。这两个不起眼的小墓碑,(6)作品鉴赏(重新选出自己
喜欢的梵高作品,并配以一句话的评论)(7)小结梵·高死后,他的名气越来越大。随着作品在各地的展出和书信的出版,甚至传记小书的出版,梵·高在世界各地逐渐家喻户晓,俨然已成了最受爱戴的艺术家之一。“梵高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画家,而且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与
哲学家!”获得这项殊荣的时候,梵高已经去世了4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