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后习题-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docx,共(2)页,85.60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87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1.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期中台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位皇帝()A.寇准B.宋真宗C.宋高宗D.明太祖2.苏辙《栾城集》中记载:“(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
,不乐战斗。”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D.岳家军的抵抗3.下列匹配正确的是()①辽-契丹族②西夏-元昊③阿骨打-党项④北宋-赵匡胤⑤金-阿保机①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
④D.③④⑤②4.宋辽、宋夏之间议和,下列哪一项不是他们的共同点?()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宋朝都要交岁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C.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答案:1B2A3B4C二、材料题: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1)材料一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
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4分)材料二:辽代前期,这一区域除沿燕北“塞下”一线及域中一些地方辟为牧场,有一定量的畜牧业生产外,其他部分则被有限制地陆续招民开荒,辟为农田,因而,辽代前期燕云地区的农业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史籍中常有如“燕蓟大熟”等类似记载
。——张国庆:《辽代牧、农经济区域的分布与变迁》(2)根据材料二,指出契丹人的经济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材料三:辽国曾是中原北方强大一时的少数民族证券,它大力吸收中原文化。918年,辽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在修建
都城的同时,就修建了孔殿,表示对儒学的重视。都城也是完全按照标准的汉式设计,建立了城墙、城门、宫殿、官署、驿舍等。不仅如此,耶律阿保机还下令创造一套本民族的文字。920年,契丹人在汉族只是分子帮助下,借鉴汉字创造数千个契丹文字。1027年,一部基于唐
律的汉式法典被下令编撰修订,该法典也适用于契丹人。(3)材料三反映了辽政权在哪些方面深受中原文化影响?(2分)答案:(1)赵匡胤。(1分)女真。(1分)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2分)(答民族政权并立得1分)
(2)学会农耕(2分)(3)建筑、文字、法律、思想文化(任选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