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PPT课件3-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ppt,共(32)页,9.274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84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请同学先欣赏一下清代徐扬的《盛世滋生图》刚才大家欣赏的是《盛世滋生图》,又称《姑苏繁华图》,是清代宫廷画家徐扬用24年时间所创作的一幅名为描绘苏州风物的巨制。这是继宋代《清明上河图》后的又一宏伟长卷,
全长1225厘米,宽35.8厘米,比《清明上河图》长一倍多。从这幅画卷中我们可以看到清朝前期怎样的社会状况呢,来来往往的人群从事哪些活动呢,大家可以畅所欲言。1.商业的发展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前门街市图清代繁华苏州(1)表现吴江县(江苏省)的盛泽镇
,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图为盛泽)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表现④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以晋商、徽商为代表。商业的发展表现晋商代表
徽商代表胡雪岩1、商业的发展2.条件(1)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2)陆路和水运发达。《盛世滋生图》局部(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2)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二、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背景清初的统治者
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耕织图》(局部)二、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原因:清代《皇帝亲耕图》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1)耕地方面: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3、农业生产发展表现清朝开荒执照黄河山东段至聊城至河口地区河汛图清朝治水图3、农业生产发展表现玉米,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哥伦布)。16世纪传入我国。甘
薯,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哥伦布)。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马铃薯,原产南美洲。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欧洲直到18世纪末还将其当作观赏植物。花生,原产南美洲。15、16世纪传入我国。其实我国种植花生的历史已有四百年的历史。
向日葵,原产北美洲。大约在17世纪从东南亚传入我国。3、农业发展的表现(3)粮食种植方面②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①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作用)使粮食产量有了大
幅度的提高。棉花甘蔗烟草药材3、农业生产发展表现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已经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了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致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
的谚语。相关史事(1)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4.农业生产发展的意义花卉清代水果三、手工业的发展表现①丝织、棉织、印
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观察两幅图,分析手工业发展变化明朝鼎盛时期:1亿多。三、人口的增长康熙时:1.5亿,乾隆末年:3亿连年战乱明末经济衰败明末人口锐减。清初统治者措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1.人口增长的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
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
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分组讨论: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探究点:人口的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大量开垦荒地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减少扩大开垦荒地人口、资源、环境恶
性循环探究:人口、资源、环境关系请大家将“人口增长扩大开垦荒地粮食需求增加粮食产量减少大量开垦荒地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按相互间的影响关系排列。看看呈现怎样的循环过程。探究:人口、资源、环境关系控制人口对粮食需求减少科技兴农粮食单产提高退耕还林环境得到改善人口、资源
、环境良性循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的繁荣;推动了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手工业有很大发展,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如佛山镇等。原因: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的重要性,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商业:陆路和
水运贸易兴盛,形成商业网;农村地区形成工商业市镇,如盛泽镇、汉口镇;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商帮(晋商、徽商),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人口的增长原因:清前期统采取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表现:耕
地面积不断扩大;修建水利工程;粮食量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地力下降;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1.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
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基础巩固B2.
如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B.坊市分置C.边境贸易繁荣D.商业市镇兴盛3.乾隆时期哪座城市拥有“十万烟火”“地值寸金”()A.北京B.南京C.
杭州D.苏州DD综合提升图一景德镇瓷器生产场景图图二清代农业生产图三北京前门街市答:农业: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手工业水平有了新突破;商业:商业贸易更兴盛,出现了商业网。原因:清楚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推动了手工业和商
业的发展。2)通过图片,请指出清初经济发展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各举一例说明。并分析下经济发展的原因?1)请大家按照相互之间的联系影响把三副图重新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