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设计32-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docx,共(3)页,55.46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78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七年级下历史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时间设计依据或意图导入新授通过故宫建筑群的展示,将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再通过展示三位科学家的图片,让同学们识图从而引入本知识点的学习。出示教学目标一、科技名著(一)、《本草纲目》1、师简介李时珍。师:情趣导入,通过图片与老师
的生动的文字解说。生:观察、体会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师:生动简介讲述法演示法讲述法38创设情境课题《第16课文明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型单一课课时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等科技著作内容。2、掌握《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作者和价值。3、理解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二、过程与方法:1、列表归纳明朝科技成就,提高比较分析能力。2、通过地图、图
片,提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让我们学习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阅读科技著作的愿望。教学重点《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著作的特点和
价值。教学关键通过“任务驱动”和“资料辅助”来突破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班班通、图片、地图小结课堂练习2、生阅读课文:学生分段阅读。3、展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知识
点。4、生填写表格。5、图片展示。根据七处知识点,老师在网络上收集了大量的图片材料,辅助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二)《天工开物》1、师对作者简介2、出示表格项目3、生代表阅读课文,其他同学找出表格中相应内容。4、生解答老师提出的设问5、老师资料辅助。(1)《天工开物》
中18类。问题思考: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班类置于最后,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生小组议论后,回答该设问)(2)图片辅助(著作中相关图片节选
)3、《农政全书》(1)作者简介(2)表格出示相关设问(3)问阅读课文(4)生完成设问(5)师图片资料辅助(6)知识拓展4、知识拓展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代表作品《徐霞客游记》学生谈本节的收获1、课后活动:12、同步训练:1-43、预习
下节知识点。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图片资料辅助,文字资料辅助。生:阅读课文解决设问内容;师:简介作者生平生:初步感知师:提出问题思考,启发学生探索的思维生:根据老师的布置完成知识的要求;发挥小组合作能力,共同完成问题思考的内容。师:作者简介;提出设问;归纳表格生:初步感知并完成表格
内容师:指导学生练习生:合作探究预习下节基础知识引导法指导法讲述法归纳法设问法讲述法指导法合作探究88310解决知识能力目标突破重点突破难点板书设计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