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docx,共(4)页,258.53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7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变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2、通过阅读《清明上河图》、《宋代经济发展图》和《宋代海外贸易图》等图,使学生掌
握读图的方法,培养其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通过对宋朝经济相关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史料理性分析历史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指导阅读《宋代经济发展图》,归纳宋代农业发展的变现。2、通过展示中国四大名锦、五大名窑的图片,结合视频资料,
感受宋代手工业的繁荣。3、对比唐长安城和北宋汴京城、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小细节,探究宋代商业的新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时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刚接触历史不久,对历史的理解多感性、少理性,而且宋代历史离学生较遥远,所
以在选取史料时应以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这些直观的史料为主,先让学生感性认识宋朝,再引入较为简短的历史文献,引导学生对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把我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重难点: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难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学生收藏
的微型版《清明上河图》提问:同学们知不知道此图是谁画的?描绘的是哪一座城市繁荣的景象?学生:北宋张择端,描绘的是北宋都城开封(汴京)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幅画卷,去感受繁荣的宋代经济。出示本课标题以及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时
空穿越,现场连线张择端,听他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请学生扮演张择端,读出电话连线内容。第一次连线:我把全图分为三个段落。首段为汴京郊野的春光:展开画卷,几户农家小院错落有序地分布在树丛中,打麦场上有几个石碾子,是用于秋收时脱粒用的,此时还闲置在那里,不
远处有几块犁好的土地,田边骑着牛的两位农民正在商量着今年种什么庄稼合适„„(出示《清明上河图》相关内容)过渡:宋代的农夫会在地里种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过渡到第一板块:农业的发展一、农业新发展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一下汴京的郊外会种植哪些农作物呢?生:学生
猜测可以水稻、小麦、棉花、茶叶„„并通过地图册21页的《宋代经济发展图》来验证猜想。1、水稻的种植师: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找出宋代水稻的主要种植地区。生:„„(老师引导得出水稻主要产区在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师:出示宋代谚语“苏湖(常)熟,天下足”,指出“常”指的是常州而非
常熟。出示史料:真宗深念稼穑[jiàsè种植与收割,泛指农业劳动]。闻占城稻耐旱,遣使以珍货求其种[zhǒng]。占城(越南中南部)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北宋《湘山野录》师:占城稻有什么特点和优势使得它的产量这么高呢?生:(依据材料回答)耐旱,得出此优点可以让水稻的种植范围由南向
北推进就,从而扩大了种植范围。师:除了耐旱,占城稻还有什么优势?生:(依据课本内容回答)成熟早师:出示史料:徐徐云开见杲[gǎo]日,晚禾吹花早禾实。但令有米送官仓,豆饭藜羹甘似蜜。——南宋·陆游《望霁》引导分析诗歌内容,得出利用占城稻成熟早的特点,复种技术得到推广,
耕地的利用率提高,水稻的产量也随之提高的结论。2、茶叶和棉花的种植出示史料:“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矣。”---北宋王安石“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竞植之。采其花为布,号吉贝。”----北宋《文昌杂录》引导学生结合《宋代经济发
展图》找出宋代茶叶和棉花的种植区域。提问:通过我们刚刚对地图的研读,水稻、茶叶、棉花这些农作物有没有可能在汴京种植?生:没有可能师:虽然这些农作物的原产地不在汴京,但是他们却是汴京人民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品,那么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到汴京的呢?生:水运师:宋代的水运十分发达,(
出示《宋史》《清明上河图》部分截图)这一特点在《清明上河图》中有没有体现呢?让我们再次连线张择端。第二次连线:中段为繁忙的汴河码头,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
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过渡:除了农产品,商船里还装有不少手工商品,那么宋代的手工业发展情况如何呢?出示第二板块标题:手工业的兴盛二、手工高技艺1、纺织业师:出示史料“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
--陆游《老学庵笔记》引导学生判断材料所指之物是丝织品,随之出示馆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南宋丝袍,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南宋棉被,以及中国四大名锦的图片,感受宋代纺织业的发达。过渡:除了纺织业,宋代的手工业还有一大成就,那就是制瓷业的发展。2、制瓷业师:(出示五大
名窑图片)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品种众多,五大名窑生产的瓷器被当时人们所喜爱,而保存至现代的宋代瓷器更是受到了收藏家们的追捧。(出示拍卖的瓷器)这是去年春天在纽约的拍卖行拍出的一件宋代定窑瓷器,大家可以猜猜最终的竞拍价是多少?过渡:说到瓷器,有一个地方不得不提,那就
是江西景德镇。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景德镇的瓷器,这些粉彩瓷、青花瓷等技艺并不是在宋代产生的,多出现在元明清时期,而景德镇随着发展,后来成为了著名的瓷都。过渡:既然汴河里的商船里装了这么多货物,对船的质量就会有更高的要求,那么宋代的造船技术怎么
样呢?3、造船业播放宋代造船技术的相关视频,了解宋代时期的造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过渡: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促进了宋代商业的大发展,那么《清明上河图》有没有反应宋代商业贸易的情况呢?我们再次连线一下张择端。第三次连线:商业贸易正是这幅画的重点所在,该画后
段为热闹的市区街道,街道两边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各行各业,应有尽有,汴京城的繁华近在眼前。三、商业大繁荣1、商业都市的发展师:出示唐长安城和北宋汴京城的平面图,比较两座城市的商业区的特点生:长安城商业区和居住区界
限分明,称之为市坊制;而宋汴京城的商业区范围比较大。师:放大《清明上图图》中晾衣服的画面,应到学生分析得出,宋代街市制取代了唐代的市坊制。对比两则史料:“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茶坊每五更点灯,买
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东京梦华录》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得出与唐代相比,宋代的经商时间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出示史料:“(南宋临安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特别是珠子街的买卖“动以万数”。城外东
西南北各数十里,也都是人烟聚集,货物满盈。”结合宋代《货郎图》,分析史料和图片,得出:宋代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地区,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过渡:出示《清明上河图》中的香料铺,通过提问香料的原产地,过渡到海外贸易商上来。2、海外贸易的发展出示《宋代海
外贸易图》,指导阅读图例,了解市舶司的设置,联系海上丝绸之路,讲解宋代海外贸易的情况3、纸币的出现过渡:商业繁荣之后,会不会给人民生活到来不便利的地方?出示史料:“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五六十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交,即难以携持。
”分析得出金属货币的交易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出示:“北宋纸币铜板拓片”和“南宋纸币会子铜板拓片”,指出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课堂活动一:在四块电子屏上出示《宋代经济发展地图》,将学生分为四
组,请每组派代表在地图上圈出宋代经济的发展的主要区域。通过点评学生的圈画,得出宋代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南方。课堂活动二:议一议: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宋代南方经济繁荣的原因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乱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经历靖康之难,宋
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材料二:宋代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长期经济发展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材料三:吴越王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材料四:
宋代南北方人口的比例。课堂活动三:想一想: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唐中期以后,江南地区迅速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课堂小结:(一起来板书)要求给出关键词总结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