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设计-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doc,共(6)页,6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77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课题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单元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时1课时版本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年级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
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
域扩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学习以兴趣为主,感性认识
仍占重要地位。他们有参与学习的热情和活跃的思维,对经济发展的表现也有一定的学习与了解。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师引导教学的开发性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开辟道路。而且七年级学生是一个热情奔放的群体,他们愿意展示自我,也是一个自信、有思想的群体,他们敢于发表见解。基于以上考虑,
本节课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在师生互动和对话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建构,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教学难点:商业贸易的繁荣四、现代信息技术资源课件、视频、幻灯片五、教学过程教学过
程(环节)媒体名称、起止时间(’”—’”)及作用教学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清明上河图动态清明上河图真是令人惊叹。我课:(视频导入)二、讲授新课:小组讨论展示宋代《耕获图》视频(30″—02΄26″)(03΄46″—05΄29″)(07΄56″—09΄47″)们不
仅惊叹于它的大气,又惊叹于它的细致,更重要的是我们惊叹于它对于中国历史的价值,它展现了北宋城市的兴盛与繁华。而有一个城市比它更热闹、更繁华,那就是南宋的都城临安。临安经济的活跃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有
着密切的关系。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南移?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又有哪些表现呢?一起走进第9课了解地理概念:中国的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根据材料,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材料一五代之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北方战乱不休。南宋时期,南方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安定
的环境。材料二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南方湖泊增多。材料三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
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四真宗深念稼穑(农业生产),闻占城稻耐旱,西天菉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真货求其种。占城得种二十石,至
今在处播之。问题设置:1.按照顺时针方向观察此图,找出图中的农业场景2.为什么图中的劳动人民一边在插秧、耕种另一边却已收割、入仓。这说明了什么?通过讨论,得出结论1.北方战火频繁,南方相对稳定2.南方自然条件优越3.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4.
宋代统治者政策的推进5.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学生回答:耕田、灌溉、插秧、收获、打场、舂米、入仓学生回答:宋代江南水乡的水稻一年两熟谚语解读知识小结图片赏析读图识名窑瓷器欣赏地图识别探索与发现知识小结(11
΄27″—12΄23″)1.蜀锦2.南宋棉毯(16΄06″—17΄14″)展示南宋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苏湖熟,天下足”和“苏常熟,天下足”问题设置:1.苏、湖、常指的是哪几个地方?2.熟、足是什么意思?3.解释两则谚语的意思农业发展的表现1.从越南引进__________2._
________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3.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4.南方各地普遍种植_________5._________种植区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蜀锦:三国时行销全国,两宋时获得“号为冠天下”的美誉。棉毯:具有较好的保暖功能问题设置:在图
中找出宋代著名的瓷窑有哪些问题设置:你最喜欢的瓷器是哪一个?欣赏过后你有什么感受?问题设置:在地图中找出哪几个地区造船业居于当时世界首位?问题设置:图中是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宋代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
手工业兴盛的表现:1.丝织业:(1)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2)蜀地丝织业“号为冠天下”2.棉织业: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3.陶瓷业:(1)河北定窑、河南汝学生回答:1.苏:苏州湖:湖州常:常州2.熟:丰收足:
富足3.“苏州和湖州(常州)粮食成熟了,天下就富足了。”学生回答:1.占城稻2.水稻3.长江下游太湖流域4.茶树5.棉花学生回答:官窑、汝窑、钧窑、哥窑、定窑学生回答:(略)学生回答:广州、泉州、明州学生回答: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运用水密隔舱海船制造技术。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
地辨别方向。情景再现材料对比分析读图找商港议一议图片展示知识小结(21΄54″—23΄28″)(23΄38″—25΄36″)宋代纸币铜版拓片窑(2)北宋兴起的_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3)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
中心4.造船业:(1)宋朝____、____、____的____居当时世界首位。(2)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南宋商人的日常生活要点提示:1.城市生活2.海外贸易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的对比材
料:“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商业时间有统一限制。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问题设置:如果从衣食住行方便的角度考虑,你原意选择居住在唐都长安还是南宋的临安?理由何在?在地图中找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讲解宋代海外贸易的行迹。问题设置:1.政府为了管理海外贸易设置了什么机构?2.这个机构设在哪里?3.它的出现说明什么?讲解纸币出现的原因纸币的优点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1.最大商业都市:__________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__________乡镇
形成新的商业区,叫作学生回答:景德镇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学生讲述南宋商人的日常生活(商业贸易、海外贸易)学生回答:(略)学生回答:1.市舶司2.主要港口3.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兴盛学生回答:1.开封杭州早市夜市草市论从史
出课堂总结:以古鉴今拓展练习:自制微视频——知识点小结:宋代经济的发展(34΄22″—36΄50″)_____2.海外贸易:大商港:_____、_____设立________管理海外贸易3.世界最早的纸币:北宋时期四川___
____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南移的过程问题设置:阅读材料,分析各个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状况材料一:地域广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译文)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记载南朝刘宋王朝的历史)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摘自《宋史》问题设置:学习宋代经济的发展后,你认为对我们今天的国家发展有何启示?检验学习成果,巩固本课知识。2.广州、泉州市舶司3.交子学生回答:材料一描述汉代南
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经济尚未开发。材料二说明到了南朝,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材料三说明到了宋代,南方经济已经相当发达,超过北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依靠南方,经济重心南移。学生回答:要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的安定;政
府重视经济的发展;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六、教学效果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教学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讨论与交流,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学生掌握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宋代经济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成就,感受到了博大精深
的文化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感知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七、板书设计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原因表现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繁荣商业贸易的繁荣结果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唐朝中期结束: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