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设计2-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doc,共(1)页,2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7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过程与方法:学生思考唐朝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鉴真与玄奘异同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
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2.认识唐代的强盛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认同情感。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教学难点:唐朝对外
交往活跃的原因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悉尼唐人街、日本唐人街等)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所以,当今把华人在其他国家聚居的地方称为华人街。那么,唐朝时期与外国的交往具体如何,就让我们一起来
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遣唐使1.(学生看课本相关内容),找出遣唐使来华的次数、成员、规模、特点、目的。2.学生展示后,教师引导总结什么是遣唐使,并向学生展示遣唐使船。3.(小组合作探究)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呢?意义?
4.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资料,说明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教师过渡)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二、鉴真东渡1.(布置学生看书),班内自主展示鉴真东渡的时间、地位、经过、目的、影响。2.教师简单的介绍鉴真,多媒体展示鉴真六次东渡的情
况。3.从鉴真六次东渡中,你们能得出什么启示?(学生自由作答,教师总结)(通过展示唐僧西游图片过渡到第三个问题玄奘西行)三、玄奘西行1.教师简单地向学生介绍玄奘。2.学生看课本相关内容,自主回答玄奘西行的时间、路线、成果、意义。3.引导学生看“玄奘西行图”和“那烂陀寺遗址”4.通过表格比较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异同。5.(小组合作探究)(1)为什么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如此繁盛?(2)唐朝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四、小结(教师引导回顾本课知识点)。五、练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