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设计2-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doc,共(3)页,1.136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7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明朝的科技名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的主要内容及地位等。2.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3.知道明朝的文学成就:《三
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牡丹亭》等文学戏剧作品。过程与方法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设计一张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简表。通过交流、了解各部小说主要内容,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位科学家
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
代特点教学难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教学用具:ppt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插入ppt)回答下列问题(一).郑和下西洋1、目的:2、皇帝:3、时间:4、最远到达:5、意义(影响):(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指经常
侵扰我国沿海地区的______的武士、商人和海盗。2、戚继光在_____九战九捷,后又剿灭_____、______等地的倭寇,他是我国的____英雄学生回答后导入新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中国的最后的科技
、文艺辉煌——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学生读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二、新课讲授(一).科技名著1.学生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教师归纳讲解,插入三个作者的ppt著作作者内容价值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2《本草纲目》李时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图总结
性的药物学著作《天工开物》宋应星18个生产门类,总结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农政全书》徐光启总结农业生产经验,技术革新和创新成果农业科学巨著(二)明长城和北京城1.明长城:1)播放长城视频短片2)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教学讲解长城构造(1)目的(2)起止(3)构造(插入ppt讲解)(4)功能(5)特点(6)影响3)对比秦长城和明长城,得出明长城更长,今天看到的长城是明长城,引出长城的象征意义学生齐读长城的象征意义长城是中华民族血汗和
智慧的象征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2.北京城1)播放紫禁城视频短片2)学生回答问题(1)时间:(2)修建者:(3)营建:(4)布局:三.小说
和戏剧1.小说:(1).学生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插入ppt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时间元末明初元末明初明代中期作者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3内容描写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
装斗争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地位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优秀长篇小说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2)学生讲三部作品中的小故事2.戏剧(插入PPT)提问元代剧作家及代表作读教材简短的介绍:明代戏剧的代
表作的基本概况。三、课堂小结小结本课知识结构,插入ppt小结: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小结: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建筑成就建筑成就科技成就科技成就自然科学成就自然科学成就北京城北京城明长城明长城李时珍李时珍《《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宋应星宋应星《《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徐光启徐光启《《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文学成就小说戏剧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汤显祖《牡丹亭》四.巩固练习:插入PPT当堂达标1、明长城东起__________,西到__________,总长万余里。2、
_______时,在________的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城中心的_________是皇帝居住的地方。3、人物与成就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天工开物》农业百科全书宋应星《农政全书》
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辽东嘉峪关明成祖元大都紫禁城4.列举明代三部小说及作者